曾经被前辈说,工作不要那么书生气,身上要带点匪气。
被说的背景,发生在某次拜访客户之后。此前接触的,多为相对来说正经八百,有点腔调的客户。那次不太一样,去的是几乎要进山里边的小厂。其实,小厂体量也不算小了,产值已经到了规模以上。只不过,职场小白眼高手低,大家懂的。谈的过程中,自己也觉得有点格格不入。返程路上,就被前辈说了。
当时不服气。本来就是读书人出来,干嘛要带匪气。这不是自降身价么?
后来有点懂了。其实,别说菜鸟一只,就算是当时公司里的中层,哪怕是高层,小白眼里的大佬,哪里谈得上身价?
再后来发现,身上带点“匪气”,是有用的。

它不是不讲道理耍流氓,而是一股敢闯敢干的劲头。具备了打破常规的勇气,以及随之而来的超强执行力。换句话说,就是思路比较开阔,不会把自己困在死道理之内。为了完成目标任务,可以采用活办法。
比如,不一定只走寻常路。大家都习惯了走容易走的大路。道路平坦,路线可知。但这条大路既然好走,走的人也就必然会多。人多了,难免就会发生车堵车,人挤人。一般人,也就只好在路上慢慢等。但带着匪气的,可能就会找个当地的人,寻着不太常走,路况不太好,但是也能走的小路。注意,不是找旁门左道,而是合规的不寻常路。只不过,知道的人不多,肯走的人也不多。
比如,盯紧目标任务,咬定青山不放松。既然决定了要做一件事,那么就不达目的不罢休。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遇到困难,没啥好抱怨,马上想办法解决。碰到挫折,也是很正常。不浪费时间长吁短叹,赶紧爬起来继续走。过程中的辛苦,算不得什么。事情做成了,才是真本事。
他们敢于真的上,或换个说法,“敢赌一把。”尽管个人不喜欢用“赌”这个字,但有的时候,的确是要面对未知的结果,的确是要放手一搏。敢这么做,不是因为傻大胆,而是在评估了风险得失之后,有几分把握,才拿出资源,放手去做。瞻前顾后,就算天上掉下了馅饼,也轮不到犹犹豫豫的人来接。
“匪气”用对了地方,在职场上就能走得更快更远。比如开拓新市场。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人生地不熟。根本就没有一个按部就班的操作指南。按照教科书上的一二三流程,或许不会完全没用,但效率就很难说了。芥菜树下看,只有浸泡在一线,接了地气,才能摸到门道。看上去“不伦不类”的办法,很多时候就是有效。
实际上,匪气就是减少束缚,拓宽思路。不怕想法野,就怕不敢想。
想都不敢想的人,你还指望他敢做什么呢?
原创不易,一见你就happy。转载需本人授权。不想错过职场趣聊,关注:<芥菜树下>,闲话职场,南北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