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速看】香港新政!增加非本地生学额!投资移民降低门槛!

9月17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布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主题为“ 深化改革、心系民生、发挥优势、同创未来 ”。这份施政

9月17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布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主题为“ 深化改革、心系民生、发挥优势、同创未来 ”。这份施政报告发布前,收到了10,100分意见书,重点围绕经济民生展开。

下面港盛给大家重点分享香港的人才引进及培养政策。

香港继续推行人才政策

香港政府自推行一系列人才政策,至今已有超过23万人才来港发展和工作。其中,高才通获批人数已经超过11万,并且申请续签率高达55%。

香港施政报告肯定了高才通计划的卓越成效,提到高才通续签主要集中在创科和金融行业,95%的高才月收入高于香港2万多收入中位数,其中,50%甚至高出近1倍。政府预计,高才通计划为香港带来每年超过340亿的经济贡献,占总GDP的1.2%左右,贡献度突出。

香港高才通人才计划

计划主要分A/B/C3类人群,重点是吸引高收入或高学历人群。

高才A类:即全年收入250W港币以上

高才B类:名校+工作经验

高才C类:名校毕业,限额1万

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门槛降低

香港再次降低「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的投资门槛。

允许申请人通过全资拥有的合资格私人公司进行投资,且投资金额将计入合资格投资金额内;

另外,申请人与家庭成员(如配偶)共同持有的资产中,申请人绝对实益拥有的份额也获准计入3000万净资产中;“拥有符合要求的3000万净资产“的审核追溯周期缩短到近6个月内持有。

投资内容调整:

非住宅物业可计入的投资额:由1000万港元提升至1500万港元。且物业成交价不受限制。

住宅物业可计入的投资额:维持1000万港元不变

住宅的成交价门槛:由5000万港元降至3000万港元。

重点推广「留学香港」品牌

为了推广「香港留学」品牌,积极发展香港成为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今年的施政报告在教育的关键配套下功夫,释放三大利好政策,力求让人才安心在港留学和生活。

01  放宽自资收生限制

本科阶段:26-27学年起,每所资助专上院校的非本地自费学生,招生上限由原来总人数的40%提升至50%。并强调本地生的资助学额1.5万个维持不变。

研究阶段:资助研究院的研究生超额收生上限由100%提升至120%。

措施能提升非本地学生(包括人才子女)赴港读书的机会。

02  增加学生宿舍供应

为了吸引更多的非本地生入学,香港政府针对性推出「城中学舍计划」,允许将合适的商业大厦改造为学生宿舍,满足日益增长的非本地生住宿需求。

03  成立留学香港专班

为了将香港打造为更具吸引力的国际教育枢纽,推动其与全球顶尖教育体系接轨。政府成立 “留学香港” 专班,面向全球推广香港高等教育优势。

此外,政府额外拨款 4000 万港元,支持八所资助大学进一步加大国际宣传力度,同时举办更多暑期游学等活动,提升国际学生在港的学习与生活体验。

中小学教育

01 中小学可申请上调非本地生人数

《2025 年施政报告》提出,教育局将以试点形式,开放直资学校申请非本地生的录取人数。通过学生自资入读的模式,加大录取持学生签证的非本地学生。

02 推广 DSE 国际认受性

港府通过过不同国际和内地教育展览及活动,向各界推广文凭试在国际上的认可度,让DSE的考生有更多升学选择。

03 打击违规办学与规范报考

教育局会加大打击违规提供文凭试课程或「借壳办学」的做法。已设立举报机制、进行突击巡查,并进一步明确明年文凭试自修生报考安排;今年内将制订《私立学校实务守则》及设立「私校名册」,以提升办学水平。

04 发展国际学校

教育局已分配两所空置校舍用于发展国际学校,政府亦在北都预留土地发展国际学校。同时,鼓励国际学校提高收生名额,并会拆墙松绑,允许优质国际学校以自资模式在校舍用地增建及优化设施(包括学生宿舍)。

05 促进数字教育

教育局在优质教育基金预留 20 亿元支援中小学数字教育,将于 2026 年发表中小学数字教育蓝图,具体包括:优化中小学衔接的资讯和创科教育课程、订定「人工智能素养」学习架构、将 AI 教育纳入核心课程、加强教师 AI 培训、引入企业资源等。

06  提升教与学质量

优质教育基金会推出新阶段的公帑资助学校专项拨款计划,为公帑资助学校和合资格幼稚园提升累计申请额上限,以提高教育质素。同时,鼓励学校透过各项拨款计划,加强推动价值观教育、理财教育,以及开拓与创新精神等。

关于2025年《施政报告》的详细解读以及香港身份的最新政策和创业干货,大家可以找相关机构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