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各大车企的“掌门人”也是纷纷“走到前台”,或阐述自己的理念,或为品牌“鼓与呼”,深度参与到汽车舆论场的博弈。
而在这种趋势下,人们逐步熟悉了雷军那带有“理工男气质”的亲民,李想对于车市走向的敏锐及把握,而余承东则是直抒胸臆“金句不断”……那么,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公众画像”又是怎样的呢?一位坚韧不拔的车坛长者;又似乎对新能源的发展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而有趣的是,他最近还亲自下场,驾驶量产车征战国家级越野耐力赛。
日前,魏建军参加了央视财经《对话》节目,与主持人陈伟鸿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度交流,谈了很多公众非常关心的话题,尤其是对长城汽车的“长期主义”进行了详细而深刻的阐述,在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当下,他强调回到产品的本质——以诚信良心造车为根基,夯实内功,坚持创新投入,用长期主义给出“高质量发展”的答案。
“您在意那些销量吗?”陈伟鸿的提问显然是意有所指,在2025年的中国车市,有太多的车企为了追求销量而大幅降价、过度营销,以至于搞出了“零公里二手车”这样的“怪现状”。而魏建军的回应可以说是“斩钉截铁”,“我们也想更高质量的获得市场占有率,但是我们不能造假。首先我们不能做这些对行业,对自身伤过度伤害的事,我们坚决不做”,他紧接着还特别提到,“我们不是不尊重资本,我们同样需要资本支持,但是我们绝不被资本裹挟。我们的初衷和动作绝不能变形,我们的价值观一定要坚持下去,比方我们提出来底线思维……”
其实,魏建军所强调的,正是长城汽车“四项不为”的底线,即“敬畏资本,不被资本裹挟”、“重视用户,不做过度营销”、“恪守底线,不逐短期利益”、“爱惜产业,不损产业生态”。面对整个市场过度营销的情况,他坦言道,曾经跟高管说,“谁要是在发布会上过度夸张,回来先受处分,检讨一番”。
魏建军还在访谈中表示,长城扎根汽车产业这么久,始终“比较轴”,也“认死理儿”,“我们考核市场只有一个指标,就是用户满意度”,“你给人家的产品你就不应该有瑕疵,你给了人家一个偷工减料的,经常给人家带来麻烦,人家修了你还是推三阻四,你这样你让用户怎么信任你?”,他拿起桌上的水杯,像是在举例,“长城汽车要把良心做好,有了良心,才能升华到爱心层面,我们对用户、对员工、对社会,都得友好”。
长城汽车的坚守与坚持,在今年的第二季度体现出了效果:其营收523.16亿元,同比增长7.72%;净利润45.86 亿元,同比增长19.42%,创下历史最佳单季度业绩。长城汽车用“有质量的增长”,证明了长期主义的价值。
在《对话》节目中,魏建军展示出对研发的“奢侈”投入,长城汽车投入5.2亿建成中国首个车企专用气动风洞与亚洲最大安全实验室,能模拟零下25摄氏度极寒、17级大风、赤道光照等极端环境,“像这样跟我们一个水平的实验室,在国内只有试验测试机构有”;他告诉主持人陈伟鸿,“对于长城来讲,投资这些实验装备从来手都不软,虽然我们不是最大的汽车公司,但长城的实验设施堪称奢侈”。这种投入不是盲目消耗,而是为了一个简单的理想“造出好车”、魏建军特别强调,“汽车不是快消品,刹车、碰撞安全、起火这些问题都会带来伤害,智能解决不了一切,必须充分验证”。据悉,至今长城已完成超600万公里整车验证,而长城有技术投入的底气,车主才有安全驾乘的安心。
当然,长城汽车的研发不只体现在试验室,其2024年研发投入达104亿元,连续三年突破百亿大关,占营收的5.2%,2.3万工程师团队,平均每四位员工中就有一位工程师。目前长城已实现发动机、变速器、动力电池等核心部件100%自研,突破9DCT变速器、V8发动机等关键技术。整个集团已经累计申请专利近5万项,获得授权专利近3万项。
魏建军主张“油、电、氢、混动,都应该发展”当众多车企一窝蜂的扎进纯电与增程领域时,长城汽车并没有盲目的“随大流”,而是在做好新能源技术积累的同时,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四化战略”——油电平等化、泛内燃机化、新能源多元化和战略全球化。
《对话》节目中,魏建军逐一拆解了“四化战略”的逻辑!谈及“泛内燃机化”,他强调,长城汽车近年来推出了4.0T V8发动机,还研发了覆盖乘用车、商用车的Hi4技术体系。“内燃机加电,才是完美组合,电在低速时帮助车子实现加速性、省油”,魏建军表示,“我们从现在看,未来更先进的是混动,事实上混动的使用成本比电动车不会高,但是混动车它保值率高,它走到哪儿它都不依赖充电,而且在车子的生命周期内,还没有换大电池包的高成本”。
而谈及“新能源多元化”,他认为,纯电车应该小型化,主打城市车,便宜便利、运行成本低;而大型车主张混动,在使用场景上,混动技术可兼顾城市低速电驱(降低油耗)与长途高速直驱(避免纯电续航焦虑);谈及“油电平等化”,他强调“纯油、混动、纯电,甚至氢,都应该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汽车大国为全球用户服务的定位”;谈及“战略全球化”,他直言“走出去一定不是现在的出口,品牌要走出去,融合到全球,才能与优秀标杆公司竞争”。这四项战略相互支撑,既避免了单一技术路线的风险,又覆盖了全球多元需求,构成了长城穿越行业周期的“护城河”。
魏建军还强调,油车同样能够实现智能化,“实际上,我们早就进入了智能的数字化时代,长城汽车10年前就在探索智能驾驶。”他表示,“我们现在也有上千人的研发队伍,就研发费用而言,智能化的一个占比应该占了5成,投入是非常大的”。
除了技术发展与企业战略,魏建军在《对话》中还少见的聊起了自己的情怀,“对车的热爱,是每个造车人的初心”,他坦言,年轻时的赛车手梦想,至今仍是他深耕行业的动力。这份热爱并非停留在表面的玩车,而是体现在深入技术细节的执着。开车时,他会不断寻找问题,思考“哪里还不够理想”;讲解混动功率分流原理时,他能用“都江堰水利工程”作比喻,让外行也能听懂。“我是最幸运的,我找到了又喜欢又热爱的事业,这样工作当中你显不出特别累”,魏建军说。
谈及从20多岁的“小魏”到60多岁的“老魏”,魏建军感叹道,“感觉完全不一样,现在更多的压力来自员工,8万多人跟着你,就要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在这里就业很快乐”。
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有着自己的信念与看法,他并不热衷于追逐潮流之上的“风口浪尖”,他也不讳言自己的“轴”与“认死理”,他甚至不追求那种“一日千里”式的发展,挂在嘴边的往往是“底子扎实”、“耐住寂寞”,但就是凭着这股“死磕”的劲和对消费者的诚意,魏建军与长城汽车发展到了今天,并将继续“行稳致远”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