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大楼妄想拒收东风快递!美联社与防务新闻最新消息证实:五角大楼正式启动关岛导弹防御计划,首批 17 亿美元预算已拨付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这套号称 “全球最贵盾牌” 的防御系统,整合了宙斯盾基线 10 系统、萨德反导体系和爱国者 - 3 型拦截弹,妄图在太平洋深处构筑拦截中国东风导弹的铜墙铁壁。
但军事分析家们一眼看穿了这个百亿美元项目的致命软肋 —— 这更像是一场给国会看的烧钱表演,而非真正有效的军事部署。曾任五角大楼高级顾问的史蒂文・安德烈森直言:“这套系统建立在二十年前的拦截概念上,而中国的导弹技术已经进化到下一代。”
关岛的战略地位确实重要。作为美国在亚太最大的军事基地,这里驻扎着 1.9 万名美军士兵,储存着足以支撑大规模作战的武器装备和燃油储备。安德森空军基地起降的 B-52、B-1B 战略轰炸机,以及阿普拉港停泊的核潜艇,都是美军投射力量的关键资产。
但问题在于,中国东风 - 26 中程弹道导弹的突防速度可达 18 马赫,末端攻击时还能释放多达 6 个分导式诱饵弹头。这意味着每枚东风导弹都需要至少 6 枚拦截弹进行应对。而根据美国导弹防御局的测试数据,即便是最先进的萨德系统,对高超音速目标的拦截成功率也不超过 30%。
更让美军焦虑的是,中国在 2022 年试射的东风 - 27 高超音速导弹,其弹道轨迹完全颠覆了传统反导系统的预测模型。北美防空司令部前司令特伦斯・奥肖内西将军在国会作证时承认:“我们现有的计算模型无法有效预测这种导弹的飞行轨迹。”
五角大楼的解决方案是搞 “数量堆砌”—— 在关岛不足 550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密集部署 64 个导弹拦截阵地,平均每 8 平方公里就有一个发射单元。这种疯狂堆火力的做法引发连串技术难题:雷达电磁波相互干扰、拦截弹发射尾焰相互影响、系统指挥链路超负荷运行……
导弹防御专家理查德・希金斯算了一笔账:要有效拦截 10 枚东风导弹齐射,美军需要投入至少 120 枚拦截弹,单次拦截成本就超过 50 亿美元。而中国一枚东风 - 26 的造价仅相当于 2000 万美元。这种 10:1 的成本交换比,足以让任何国家的财政崩溃。
更讽刺的是,这套天价防御系统反而暴露了美军的战略弱点。军事评论员戴维・戈德曼指出:“五角大楼实际上公开承认了关岛基地的脆弱性,这向盟友传递了极其矛盾的信号 —— 既展示保护承诺,又暴露自身难保的窘境。”
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赵小卓大校此前曾表示:“火箭军具备饱和攻击能力,任何防御系统都无法确保绝对安全。” 这番表态如今看来更像是对关岛防御计划的事先回应。
与此同时,五角大楼的内部评估报告泄露显示,该项目面临严重的技术瓶颈:2023 年进行的 7 次拦截试验中,有 4 次因系统兼容性问题失败。负责该项目的中将希尔顿不得不承认:“将不同年代的防御系统整合,比想象中困难得多。”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最新报告指出,关岛防御系统的全周期维护费用可能高达初始投资的 3 倍。这意味着纳税人最终可能要为这个项目支付超过 300 亿美元 —— 足够购买 150 枚东风 - 26 导弹。
当五角大楼还在为拦截弹的部署位置争论不休时,火箭军已经列装更新型的东风 - 27 高超音速导弹。这种最大速度超过 20 马赫的武器,其弹头再入大气层后能做不规则机动,现有反导系统根本无力拦截。
这场耗资百亿美元的防御豪赌,最终可能证明的恰恰是这样一个残酷现实:在导弹技术领域,美元堆不出绝对安全,科技优势买不来战略平衡。当东风导弹呼啸而至时,关岛的天空恐怕还是会留下无法填补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