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一文看懂|深圳众擎机器人:具身智能新锐的崛起

在深圳华强北街头,一个能自然行走机器人引发路人围观,甚至还能完成前空翻这一高难度动作,引得英伟达工程师疑惑“这是真的吗,

在深圳华强北街头,一个能自然行走机器人引发路人围观,甚至还能完成前空翻这一高难度动作,引得英伟达工程师疑惑“这是真的吗,还是Sora或者什么生成的?”

2025年9月,这家名为众擎人形机器人的机器人新锐企业还收获大单,宣布与多伦科技达成战略合作,未来3年内将获得不低于2000台的具身智能机器人采购意向。

与此同时,该公司还获得了来自香港和中东的4000台订单,一个月内订单量达到6000台。

如此引人瞩目的人形机器人,究竟凭借怎样的技术突破与商业潜力,在短时间内征服市场与资本?

01 打造具身智能“梦之队”

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10月,总部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众擎机器人凭借顶尖的研发团队和全栈自研的技术能力,已迅速成长为国内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的重要新兴力量。

其研发团队背景深厚,团队成员都来自中国第一批腿足式机器人研究与产业落地团队,以及UC Berkeley、清华、普渡、港中文、北理工等顶尖高校,汇聚了来自世界顶尖高校的专业人才。目前,众擎机器人已拥有130名行业顶级工程师。

在融资方面,众擎机器人曾经更关注投资人的行业影响力,而现阶段已转变为更看重战略投资者能否带来实际落地场景的支持。

截至2025年7月,众擎机器人共计已完成5轮融资。

其中今年7月完成的Pre-A++轮与A1轮两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近10亿元。

Pre-A++轮由小鹏汽车作为基石出资人发起设立的星航资本投资;A1轮融资由京东领投,宁德时代旗下溥泉资本、银泰集团等产业投资方,以及华控基金、达晨财智旗下国晨基金、黄浦江资本等财务投资方参投。中东资本、国香资本、弘晖基金等老股东也参与了这两轮的连续增资。

02 多线并举的系列化产品

目前众擎机器人的产品矩阵已初步成型,涵盖不同尺寸和功能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产品线,涵盖多种类型和用途的机器人。

包括2024年7月发布的首款双足人形机器人SA01,10月推出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SE01以及12月发布的人形机器人PM01。

众擎SA01是一款面向科研教育市场的专业级双足机器人,整机重量约40KG,售价仅为3.85万元人民币,提供了整机或散件套装两种交付方式,极大地降低了个人开发者和科研人员的进入门槛。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SE01则被定位为工业机器人。身高170cm,体重约55kg,整机共32个自由度,最大关节扭矩330N·m,常态行走速度达2m/s,可以完成跑跳、抓取、上下蹲、俯卧撑等人类动作。SE01不仅填补了工业产品市场空白,更是引发了行业对未来人机交互新可能的广泛讨论。

2024年12月24日,众擎机器人发布人形机器人新品——轻量级、高动态、全开放通用具身智能体PM01。身高1.38米,体重约40千克,全身具备24个自由度,移动速度2米/秒。

2025年3月,PM01以12公里/小时的瞬时速度在深圳人才公园奔跑,成为深圳首个实现稳定拟人奔跑的商用人形机器人,并且实现机器人原地起跳,完成了全球首个前空翻挑战。而此次与多伦科技达成的合作,则是拓展了机器人在公安执法、交通管理等场景的应用。

今年8月初,众擎机器人发布了SA02人形机器人产品的预告。SA02身高约1.25米,体重约25千克,全身自由度为26+2(手指),不仅内置大语言模型,还搭载了高保真扬声器和两个高清摄像头,并以“年轻人第一台人形机器人”为宣传标语,起售价为3.85万元。可谓是性价比拉满。

另外,人形机器人续航问题也受到业内关注。众擎机器人创始人赵同阳表示:“我们在WRC(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发布的T800就是采用固态电池。其在同样体积、同样大小的情况下,较传统锂电续航要多出一倍。”

在提升续航方面,众擎机器人并未局限于单一的电池技术突破。公司联合创始人赵同阳曾透露,团队通过新材料、新算法与步态优化的协同创新,系统性地降低能耗。例如,其自主研发的新材料电机,据称能效显著提升,可节省超20%的电力,为实现更长的作业时长提供了重要保障。

03 如何实现产业化突围?

在机器人赛道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众擎机器人却在短短两年内获近10亿融资及6000台订单。

如何在合作中实现技术的有效互补和场景应用的坚实支撑?是众擎机器人实现新增长点的关键。

深度绑定场景方,开展联合开发与推广。

例如众擎机器人与多伦科技的战略合作,双方不仅在未来3年内规划了不低于2000台的采购意向,更关键的是针对公安执法、交通管理、商业零售等垂直领域的实际痛点,联合开发定制化产品,如智能导办机器人、安防巡逻机器人、机场安检机器人等。这种“技术+场景”的模式确保了产品与需求的紧密契合。

同时,众擎机器人采用多元化产品布局,确保覆盖不同场景需求。

从售价3.85万元、面向科研教育的SA01,到面向工业与家庭场景的全尺寸SE01,再到轻量高动态的PM01,以及内置大语言模型、主打消费级的SA02,众擎的产品线覆盖了科研、工业、商业服务及潜在家庭陪伴等多类场景,满足了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为大规模落地提供了产品基础。

并且依托成熟的供应链体系,确保产能保障规模化交付。

例如众擎依托大湾区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在其深圳光明区1.2万平方米的制造基地规划了年产5000台的产能,并导入数字孪生技术确保产品首次通过率(FPY)稳定在98.5% 以上,为承接数千台订单提供了坚实的交付保障。

对此,赵同阳表示:“众擎现有的产能足以在3-4个月内完成2000台的交付任务。到今年年底,我们将实现‘一平方米、一个工人、一天完成一台机器人’的生产效率。目前正在建设的6000平方米新生产场地预计10月底竣工,加上办公区域,总面积将达到10000平方米,未来年交付能力可提升至8000—10000台。”

未来,随着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以及通过固态电池的使用提升安全性及续航,人形机器人或将在不远的将来走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