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9点,我刚结束1v1职场转型私教的线上答疑,手机弹出小张的消息:“许老师,我拿到新公司的HRBP offer了!薪资是原来的1.8倍,他们说‘你懂业务、会数据分析,正是我们要的’~”看着消息里的蹦跳表情,我想起3个月前他来找我的样子——坐在我对面的沙发上,攥着皱巴巴的简历,眼睛红红的:“许老师,我做了4年HR,每天筛简历、算考勤,连‘被需要’的资格都没有,我是不是该转行了?”
我做了11年HRD培训,见过2000+HR的成长困境;也有8年管理咨询经验,帮企业解决过“人才与业务脱节”的核心问题。小张的故事,是我见过最典型的“HR打杂陷阱”——用“低价值努力”消耗自己,却没找到“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而真正能摆脱陷阱的HR,比如我的学员小李,都吃对了“高级苦”:找对定位、积累资产、打造IP。
01
从管理咨询视角看:HR的“打杂陷阱”,本质是“没找到核心价值”
小张的4年HR生涯,像极了我见过的“工具型HR”:
每天的工作:筛150份简历(120份不符合要求)、约30个面试(8个爽约)、算50人的考勤(15人找借口改记录)、处理10起纠纷(比如员工投诉加班没补贴);
每月的总结:“本月完成150份简历筛选、30次面试、50份考勤表”;
领导的评价:“小张很勤奋,但没什么核心竞争力”。
我用管理咨询的“价值定位模型”问他:“你做的事,能帮企业解决什么‘核心问题’?”他沉默了很久,说:“许老师,我从来没想过‘解决问题’,我以为‘HR就是做这些的’。”
从我的经验看,企业需要的HR,不是“做考勤的工具”,而是“能链接业务与人才的战略伙伴”。比如,销售部的核心问题是“留存率低”,HR要做的不是“招更多人”,而是“找出留存率低的原因,帮销售部优化招聘标准”;产品部的核心问题是“缺用户调研人才”,HR要做的不是“筛简历”,而是“根据产品部的业务需求,制定‘用户调研人才画像’”。
小张的问题,不是“不努力”,而是“没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定位”——他把“HR”当成了“打杂的岗位”,而不是“解决业务问题的角色”。
02
我帮2000+HR摆脱陷阱的3步:找定位、攒资产、造IP
我做了11年HRD培训,总结出HR摆脱“打杂陷阱”的3步“高级苦”,也是我帮学员做职业转型的核心逻辑:
第一步:吃“定位的苦”——从“打杂”到“找到核心价值”
小李是我去年的学员,做了2年HR,每天做考勤、筛简历,像小张一样迷茫。我帮她做个人定位梳理时,问了她3个问题:
“你做HR最有成就感的事是什么?”——“上次帮销售部优化招聘流程,留存率提升了15%,经理夸我‘解决了大问题’。”
“你做什么事,比别人快3倍?”——“我喜欢用Excel做分析,比如把招聘数据做成报表,一眼就能看出问题。”
“企业需要的HR能力,你有什么?”——“我懂销售部的业务,会用数据找问题。”
我告诉她:“你的核心价值是‘用数据分析解决业务招聘问题’,这就是你的定位——‘业务型数据HR’。”
定位的苦,是“跳出舒适区”的苦:不再做“别人让你做的事”,而是做“你擅长、企业需要的事”。小李从那天开始,每天花1小时学HR数据分析,比如用Python做“招聘转化率模型”,用Tableau做“留存率报表”。3个月后,她帮销售部做了“招聘数据复盘”,找出“候选人匹配度低”的原因,调整了招聘标准,销售部的招聘转化率提升了20%,领导说:“小李,你是我们部门的‘招聘大脑’。”
2. 第二步:吃“攒资产的苦”——从“耗能量”到“攒可复用的价值”
我常给学员说:“职场的本质是‘资产交换’——你有多少可复用的资产,就有多少话语权。”什么是“你的资产”?
可复用的技能:比如“HR数据分析”“业务型招聘”“员工赋能”;
可传播的经验:比如“如何帮销售部提升留存率”“如何做业务型人才画像”;
可连接的资源:比如“认识销售部的经理”“懂产品部的业务需求”。
小李的“资产”,是她帮销售部做的“招聘流程SOP”和“数据分析模型”。她把这些经验写成文章,发在朋友圈,销售部的经理看到后,找她帮别的部门做“招聘分析”;她把“招聘数据分析”做成模板,分享给同事,同事说:“有了这个模板,我做分析快了1倍。”
攒资产的苦,是“沉淀经验”的苦:不再“做一件丢一件”,而是“把每一件事变成可复用的价值”。小李的“招聘流程SOP”,帮她节省了50%的招聘时间;她的“数据分析模型”,让她成为“部门的核心人才”。
3. 第三步:吃“造IP的苦”——从“被选择”到“有选择”
我做HRD培训时,常说:“现在的HR,不仅要懂业务、会技能,还要会‘把经验变成IP’。”因为IP是“职场的护城河”——即使你换工作,你的IP也能帮你找到更好的机会。
小李的“造IP”之路,是从“写文章”开始的。她把“帮销售部提升留存率”的经验写成文章,发在公众号“小李HR笔记”,没想到被“HR圈内人”转载,涨了500个粉丝;她把“HR数据分析”的技巧做成短视频,发在抖音,有1万多播放;她做了“业务型招聘数据分析”的课程,卖了300多份,收入比工资还高。
造IP的苦,是“输出价值”的苦:不再“藏着经验”,而是“把经验分享给别人”。
小李的IP做起来后,有两家公司挖她,给出的薪资是原来的2倍,因为“她懂业务、会数据分析,还有自己的IP”;她的课程被一家HR培训机构邀请做讲师,收入又涨了1倍。
03
当HR开始吃“高级苦”,会发生什么?
小张用了3个月,跟着我做定位梳理、学数据分析,现在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HRBP。他最近发了条朋友圈:“今天帮产品部做了‘人才需求调研’,经理说‘你做的调研,比我们自己想的还全面’~”配图里,他的电脑屏幕上是“产品岗位人才画像”的PPT,旁边摆着一杯热咖啡。
小李做了1年“业务型数据HR”,发生了3个变化:
有了“选择的权利”:两家公司挖她,薪资是原来的2倍;
赚了“认知的钱”:课程收入比工资高1倍;
爱上了“成长的感觉”:不再觉得“HR是打杂的”,而是觉得“自己在帮企业解决大问题”。
04
写给所有HR的话:“打杂”不是你的宿命,“战略伙伴”才是
我做了11年HRD培训,8年管理咨询,见过太多HR从“打杂”变成“战略伙伴”。小张的故事告诉我:“打杂”不是HR的宿命,而是“没找到核心价值”的结果。
如果你也是HR,正在“打杂”中迷茫,我想对你说:
不要怕“定位的苦”:跳出舒适区,找到你擅长、企业需要的核心价值;
不要怕“攒资产的苦”:沉淀经验,把每一件事变成可复用的价值;
不要怕“造IP的苦”:分享经验,把自己变成“不可替代的IP”。
我帮助过2000+HR转型,你也可以
晚上10点,我给小张回了条消息:“恭喜你,终于活成了‘自己的光’!”他回复:“许老师,谢谢你帮我找到定位,现在我每天都很有动力,因为我知道,我做的事,是有价值的。”
我是许博,做了11年HRD培训,8年管理咨询,帮2000+HR做职业转型。如果你也在“打杂”中迷茫,想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想打造个人IP,欢迎来找我——我帮你做个人定位梳理,帮你攒可复用的资产,帮你打造“不可替代的个人IP”。
最后问你一个问题:你职业生涯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来梳理你的核心价值定位~
作者:许博(8年管理咨询经验,11年HRD培训师,帮2000+HR做职业转型、个人定位与IP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