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瓦岗覆灭真相:非因李密无能,实乃程咬金失言

你敢信吗?曾经叱咤风云的瓦岗军,怎么说没就没了?一支手握天下第一粮仓,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超级势力,居然在短短两年内烟消

你敢信吗?曾经叱咤风云的瓦岗军,怎么说没就没了?一支手握天下第一粮仓,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超级势力,居然在短短两年内烟消云散,连个招呼都不打。这事儿搁谁谁不懵啊?

很多人把锅甩给李密,说他这人不行,小心眼儿,太自以为是。可一个那么大的摊子,就因为一个人就黄了,这话说得也太轻巧了吧?瓦岗散伙,根子真不在谁背叛了谁,也不是哪句瞎编的悄悄话,而是源于一场很多人都没看明白的,打赢了却输得底裤都不剩的"惨胜"。

这场所谓的"胜利",就是跟宇文化及的骁果军在黎阳那场血战。公元618年,杀了皇帝的宇文化及带着十多万隋朝最精锐的禁卫军,还拉着隋炀帝的后宫家眷和搜刮来的金山银山,从江都浩浩荡荡往北走。这帮骁果军,虽然纪律不咋地,但个个都想回家,那股子拼命的劲儿,真是吓人得很。

当时李密正围着洛阳,跟王世充死磕。宇文化及这一来,整个中原的局势就活了。摆在李密跟前的路有几条,最好的肯定是拉着王世充一起打宇文化及,等他没粮自己就乱了;次一点的就看着他们俩狗咬狗,自己捡便宜;最差的才是自己上去硬刚。当时李密手下的谋士们,几乎都劝他稳一手,保存实力。

可李密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看不懂的决定——他要打。为啥?实话说,他看上了宇文化及车上的金银财宝,也觉得自己只要干掉了弑君的宇文化及,名声就到顶了,当皇帝就差临门一脚。

这场仗就在黎阳西边的童山脚下开打,打得那叫一个惨。骁果军那帮人知道这是回家最后的机会,个个都跟疯了似的,一个顶十个用。李密也把家底都掏出来了,程咬金、秦叔宝带的内军骠骑,都是精锐里的精锐。两边就这么从早上杀到天黑,地上躺满了人,血都快成河了。

瓦岗军最后是赢了,宇文化及也挂了,宝贝也抢到手了,可这代价太大了。这一仗打下来,瓦岗军最能打的那批人,"锐卒骁将,死者太半",核心力量基本上被打残废了。这就是那种赢了场面,输了未来的仗。

更要命的是,打赢了人心反而散了。李密战后分东西小气得很,抢来的宝贝大部分都进了他自己的腰包,底下拼命的兄弟们没捞着啥。那些九死一生回来的兵,看看自己缺胳膊少腿,再看看死掉的兄弟,回头一瞅主帅吃独食,那心里能没火吗?

本来想写李密太贪财,但后来发现,问题远不止这么简单。当初因为"开仓放粮"聚起来的那股劲儿,这时候开始散了。人心一散,队伍就不好带了。这时候的瓦岗军,看着是打赢了,其实就是个空架子,人困马乏,内部一肚子气。

就在这个时候,一直旁边看着的王世充,笑眯眯地站出来了。他看透了李密外强中干,直接就下了战书。公元618年九月,决定瓦岗命运的偃师之战开打。李密把他剩下那点精锐摆在北邙山,自己带着大部队在偃师城下摆开阵势,想跟人决战。

可这会儿的瓦岗军,早不是当年那支能打的队伍了。王世充一上来,就派了支奇兵冲了瓦岗军的侧翼。就在这乱军之中,程咬金和秦叔宝的表现,那才叫一个仗义。根本不是什么背叛!

王世充的骑兵冲垮了单雄信的阵地,程咬金带着人就去救。打着打着,他哥们裴行俨中箭掉下马,程咬金顶着箭雨又冲回去,把人抱上马准备跑。王世充的追兵一矛就把他给捅穿了,矛尖都从后背露出来了。这哥们也是真狠,疼得要死,竟然反手把身上的矛杆给掰断了,还用断矛把追兵给干下马,这才跑掉。

这哪是叛徒?这分明是孤胆英雄啊!

可一两个人的猛,救不了一盘散沙的棋。李密战前信了小人的话,没好好防备,让王世充偷袭得手。瓦岗军阵脚一乱,本来就没啥心气儿的士兵们一下就崩了,跟山倒了一样。

李密带着点人跑了,最后投了李唐。偃师这一败,瓦岗算是彻底完了。战败之后,程咬金、秦叔宝这些人,没地方去了,才没办法投了王世充。这不是战场上投降,是打输了没路走了。他们不是瓦岗完蛋的原因,是瓦岗完蛋的结果。

话说回来,瓦岗散伙的真正根子,不是李密一个人脑子糊涂,更不是程咬金说了句什么话。就在那场看着风光,其实要了命的黎阳之战,李密的战略太贪婪,拿瓦岗军的命,去换宇文化及的钱和自己的名声。

这一场惨胜,把瓦岗的精锐和军心都耗光了,最终让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庞大联盟,在真正的强敌面前,一碰就碎,轰然倒塌。历史的教训,远比演义故事里讲的要深刻沉重得多。有时候,我们回头看,是不是也会在某个关键时刻,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代价呢?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17
用户10xxx17 1
2025-11-28 13:27
小编和总编要不要再看看你们写的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