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菜篮子科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无籽水果涌现出来,像什么无籽西瓜、无籽葡萄,无籽柑橘、无籽荔枝等等,但是对于石榴,只有软籽的,迟迟听不到无籽石榴。
那现在究竟有没有无籽石榴呢?能不能培育出无籽石榴呢?这个我们细细说来~
石榴的“果肉”是个啥部位?
不同于其他水果(大部分水果食用部分为果皮),石榴酸甜可口的“果肉”其实是种子的外种皮,我们吐掉的籽则是种子的内种皮和胚。

可能有人会说,荔枝的食用部分也是种皮,为啥有无核荔枝呢?
荔枝食用部分准确的是说应该是假种皮,是种子外部的“附属外壳”。即使里面的种子因为胚囊败育或单性结实等原因没能发育,这个“外壳”依然可以在植物激素的刺激下饱满多汁。

从无籽西瓜到无核荔枝,那些“断子绝孙”的水果是怎么来的?我们说了无籽水果就是去培育或者筛选出那些种子发育不良的个体。石榴的“果肉”与里面我们吐掉的籽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种子,如果石榴的种子完全不发育,那么可食用的那部分大概率也没有了。

所以,要培育出真正的无籽石榴不能说完全不可能,但可以说是非常地难!于是我们找到了一个更为现实的平替方案:软籽石榴。
无籽石榴的平替
我们对石榴的籽粒硬度进行量化界定:
软籽石榴:硬度<3.67kg/cm2 ;
半软籽石榴:硬度介于3.67~4.20kg/cm2;
硬籽石榴:硬度>4.20kg/cm2。
中国原有的石榴品种和类型达280个以上,但大多为硬籽石榴或半软籽石榴品种,虽然也有不少软籽石榴的文献记载和零星栽培的历史,但截至目前,本土软籽石榴无大面积商业化栽培。
突尼斯石榴是目前国商业栽培面积扩大最快的软籽石榴品种,源于1986年国家林业考察团从突尼斯带回来的6棵软籽石榴品种树苗,回来后就定植于河南省荥阳市“河阴石榴”基地。

一开始相关科技人员并不了解引进的软籽石榴具有抗寒性较差的特点,未做防寒措施,第二年春天只有2株发芽。意识到问题所在后,将这2株软籽石榴苗移栽到大棚内越冬。
后来在国内广泛引种试栽又遭遇失败,发现在当地硬籽石榴大树上进行高接换头可以提高成活率,便以硬籽石榴苗作砧木嫁接突尼斯软籽石榴。
一波N多折之后,2002年河南省林业厅正式将该品种定名为“突尼斯软籽石榴”,不仅河南开始大面积的栽培开来,全国各省市也广泛引种、栽培,不少还建成了不同规模的软籽石榴基地,其中规模较大、产量较高的软籽石榴产区还是要属四川和云南,比如“中国石榴之乡”的四川会理。
避免重蹈“仲永之伤”
软籽石榴的育种的最大问题是品种单一化:虽然市场上还有少量的蜜露软籽、河阴软籽、青皮软籽、河阴红月、中石榴1号、以色列软籽等品种,但还是以突尼斯软籽石榴为主。
且不说时间一长,消费者会吃腻,对于种植户们来说,品种单一就会大量集中上市,导致价格低,效益差。比如阳关玫瑰的惨案就是单一品种过度扩张导致供过于求的案例,希望突尼斯石榴不要重蹈覆辙。
但培育出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凭借传统杂交育种要需很多年:单单就是种下几万棵树苗,也要多年结果后才能知道哪些是软籽石榴,别提再筛选出性状稳定的后代了,工作量和时间量都是巨大的。
202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的研究成果让这个难题看到了曙光:全球首次完成石榴端粒到端粒基因组图谱,揭示控制籽粒硬度和果皮颜色的核心遗传机制。

果皮颜色:
染色体的易位打断了PgANS基因编码序列,导致叶片、花朵和果实花青素缺失;PgANR基因启动子区域特有的重复序列扩增影响了其表达量进而导致紫色果皮的形成。

籽粒硬度:
石榴籽粒硬度由内种皮厚度决定,位于PgNST3基因的单个碱基的变异导致种皮无法木质化,种皮变薄,诞生出能直接吞咽的软籽石榴。
有了石榴的基因组图谱,用不上等到石榴结果,只要在幼苗的时候,提取叶片的基因,就可以判断它是不是我们想要的,比如是软籽还是硬籽?是什么颜色的果?抗逆性怎么样?这会大大缩短石榴的育种时间,通过分子标记叠加更多的形状,还可以培育出更多优良品种。

今年大家吃石榴了吗?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你认为好吃的石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