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元朝末年有一个人叫王冕,他七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做针线活供他读书。王冕十岁时,家里的状况实在不好,无法继续供王冕读书,王冕本人在学堂里也内心不安。 两人商议后找了一户姓秦的人家去放牛,秦家给王冕提供每日两餐,及一些银钱。
在这之后,王冕每天去秦家放牛,黄昏回家,秦家有时还会煮腌鱼,腊肉给王冕,他都会用荷叶包起来拿回家给母亲,秦家给的银钱王冕从不乱花,而是攒一两个月去学堂里买旧书,每天放牛的时候看。又过了三四年的时间,王冕读了许多书,也明白了很多道理。黄梅时节的一天,王冕在草地上歇着,看到了雨后,水洗过的树,如画般的荷,潋滟的湖水,心中动了学习画工的想法。

思索间,听到了路人谈论来乡的危老,名叫危素。本地的知县是危素的门生,皇帝对危素也是亲厚,其中一个路人的亲家,是河南知县,也是危素的门生。
王冕见天色已晚就牵着牛回去,开始把买书的钱花在胭脂铅粉上,学习花荷花。三个月的时间就画的栩栩如生,有不少人出钱买画,王冕画画得来的钱,大都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他十七八岁的时候,已经不在秦家放牛,画些画,读一些诗文,衣食有了保障,王冕的母亲对此很高兴。
王冕天性聪明,不到二十岁就知识渊博。他不求官爵,不交朋友,每日就是读书,向往先贤,曾学习屈原的穿着,怡然自得。曾经请他放牛的秦老,看着他长大,知道他不俗,与他关系很好,时常邀请他聊天。
王冕与秦老聊天时,受知县命令要得二十四幅花卉册页的翟买办请王冕作画,王冕在秦老的说和下,用心画了二十四幅花卉并提了诗,翟买办把画作交上去,从中间克扣了十二两银子,剩下十二两给了王冕。知县姓时,得来的花卉又并上几样礼物,送给了危素。危素最满意的就是这二十四幅花的册子,看了又看,第二天就请时知县来致谢,并询问花卉画册的来历,并言辞恳切,恭敬地请王冕一会。
翟买办受命去请王冕,王冕不愿赴约,只让翟买办说自己病了,要一两日才好。翟买办不愿担责,争论一番,秦老请翟买办吃顿晚饭,又叫王冕从母亲处取了银子交给翟买办才办成。
知县内心猜测是翟买办凶神恶煞惊到王冕,料想自己前去请王冕,必能请来,还可以在危素面前讨个好。知县带着衙役坐轿子到了王冕家,王冕的母亲只说王冕不在家,也不知在哪里,等了一会,有个牧童牵了王冕的牛回来,说王冕在二十里路外的地方吃酒。
时知县心中恼怒想要问罪,又担心危素对他不满,打算回去向危素说清王冕的不识抬举。
王冕并没有去远处吃酒,知县一走他就回了家,向秦老解释,自己不愿与倚仗着危素的权势无所不为,鱼肉乡里的的人打交道,现在担心危素恼羞成怒要责难他,打算去别处避祸,托秦老照顾自己母亲。
王冕母亲劝王冕放心远行,官府不会为难,衣食也不缺,秦老帮趁。
王冕辞别母亲到了济南府,问卜卖画为生,有几个土财主喜爱王冕的画,常派几个粗俗的小厮来买,他们动不动大呼小叫,搞得王冕不得安生,正想换个地方讨生活,就见到了济南府里因为黄河泛滥无人管的逃荒百姓,王冕想得天下要大乱,收拾了行李返乡,知道了危素已经还朝,时知县也升官离开此地。母亲身体康健,王冕又去拜谢秦老。
六年之后,王冕的母亲卧病在床,医治无方,弥留之际叮嘱王冕。众人常劝她让王冕去做官,她明白自己的儿子性情高傲,见不得官场上的污糟,惹出祸来就麻烦了,而且近些年做官的都没什么好下场。只让王冕好好娶妻生子,守着自己的坟墓过安稳日子,她也就能安心了。随后撒手人寰。
王冕悲痛哀嚎,闻者落泪。守孝后一年有余,天下大乱。一日,当时为吴王的朱元璋来访,言说自己久闻王冕大名,请王冕指示如何可收服浙江人心。王冕指示以仁义服人。
数年后,吴王定鼎天下,建大明,年号洪武。危素妄自尊大在洪武帝面前自称老臣,被发配和州。朝廷议定取士三年一科,八股取士。
后有人传说,朝廷要征聘王冕做官,一开始并不在意,之后说的人多了,王冕收拾了自己的行李,连秦老都没说,连夜逃往会稽山。朝廷的人来到这里,找秦老询问王冕,秦老之说久不知王冕去向,他家中也野草丛生。
王冕隐姓埋名在会稽山生活,直到终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