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张最近向我吐槽:他熬了三个通宵做的项目方案,被领导在汇报会上据为己有,连PPT里的数据图表都删掉了他的署名;可当方案被总部否决时,领导却在群里艾特他:“小张,你这次太粗心了!”
这种“功劳归自己,背锅靠下属”的戏码,让小张气得直拍桌子。
更讽刺的是,领导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厚德载物”的书法,可私下却对能干的下属百般打压,对溜须拍马的人大开绿灯。
这种“小人领导”的套路,在《毛选》里早有揭示。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这不就是某些领导“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写照吗?
今天我们就用《毛选》的智慧,拆穿小人领导的三大特征,并给出实操性极强的破局方法。
一、小人领导的三大特征
1. 只培养小人,不培养能人:职场版“劣币驱逐良币”
某互联网公司部门总监王某,有个“怪癖”:但凡下属能力超过他,必被调离核心岗位。
他提拔的副手,要么是酒桌上能吹三瓶茅台的“酒神”,要么是每天给他带早餐的“贴心小棉袄”。
结果呢?
部门业绩连续三年垫底,优秀员工离职率高达60%。
这正应了《矛盾论》中的警告:“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
小人领导通过制造“唯亲是用”的生态,把团队变成自己的私人领地。
2. 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职场“双面人”的表演艺术
办公室主任李某,在大会上慷慨激昂:“我们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
可私下却要求下属每天写500字“学习心得”,还要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重点。
更绝的是,他一面在酒桌上和下属称兄道弟,一面在考核表上给所有人打“基本合格”。
这种“当面不说,背后乱说”的做派,与《反对自由主义》中批判的“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如出一辙。
3. 功劳归自己,背锅靠下属
某创业公司CEO张某,在融资路演时宣称:“这个项目能拿到A轮,全靠我亲自带队攻坚。”
可当投资人发现数据造假时,他却在全员大会上拍桌子:“这是市场部小王的责任!他做的市场调研有重大失误!”
这种“抢功如饿虎,甩锅如闪电”的做派,完美诠释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批判的“只知道向上看,不知道向下看”的丑态。
二、《毛选》破局四板斧
1. 不入局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强调:“战略防御中,我们主张诱敌深入,就是让敌人进入我们预定的战场。”
面对小人领导的挑衅,我们要学会“不接招”。
比如当领导在群里公开甩锅时,别急着解释,而是冷静收集证据(邮件、聊天记录、项目文档),在适当的场合用事实说话。
就像华为任正非说的:“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
我们要用数据和流程建立自己的“防御工事”。
2. 不接招
《矛盾论》指出:“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当领导当面贬低你时,别急着反驳,而是用“是的,您说得对,不过……”的句式,把话题引向建设性方向。
比如领导说:“你这个方案太保守了!”
你可以回应:“是的,您说得对,不过考虑到风险控制,我们是否可以先试点再推广?”
这种“以柔克刚”的策略,既维护了领导面子,又守住了自己的底线。
3. 借力打力
当领导长期打压能人时,我们可以联合其他同事,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影响力。
比如主动分享行业资讯、组织技术沙龙、帮助新人成长。
就像张瑞敏在海尔砸冰箱那样,用行动树立标杆——当你的专业能力得到广泛认可时,领导再想打压你,就要掂量掂量群众的眼睛是不是雪亮的。
4. 战略转移
当职场环境恶化到无法改善时,我们要像红军“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那样,提前规划退路。
比如利用业余时间考取专业证书、积累行业资源、拓展人脉网络。
记住:你的价值不取决于某个领导的认可,而取决于你在市场上的不可替代性。
《毛选》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从不教人“逆来顺受”,而是告诉我们: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战略定力。
就像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说的:“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在职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你的专业能力、群众基础、战略眼光,就是最强大的武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