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巴看来是进入蜜月期了,眼看中美很快就要在韩国庆州进入首轮元首会晤,然而“巴铁”就在这一节骨眼上,给美国送上一张王牌。若消息被美巴双方证实,则中方就不得不防,为下一阶段博弈而提前准备。
巴铁还铁吗?
据观察者网援引英媒《金融时报》消息称,巴方透露称计划吸引美资在海滨城市帕斯尼开发兴建港口,其目的是为美国提供内陆地区的矿产。
上个月,美国战略金属公司与巴军事部门签订有关于稀有矿产的谅解备忘录,而就在前几天,巴方已经向美国运输首批矿产、稀土,虽然说总数量不足2吨。可这一苗头,足以体现出巴基斯坦在中美稀土博弈时,表现出的立场与投机心理。
按照计划来看,美方在巴基斯坦境内投资建厂的地址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那么当地诸如“俾路支解放军”等武装组织,未必会作壁上观,无动于衷。同时,在生产技术上,主要供应于军工复合体的钕铁硼磁体等,美、巴都不具备高效率的开采提炼技术,从建厂到技术移交,恐怕都离不开中方的协助。
美国这一战略布局,可以说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内”,毕竟美方受制于稀土产业,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重建美国本土的稀土产业任重而道远,非朝夕可解决的麻烦,但从投资在其他国家建立配套的稀土产业链,既可以解决和平时期美方稀土的需求,也能规避在本土生产所导致的环境问题。
美方在巴达尔港附近“上眼药”
巴基斯坦打得如意算盘,很可能是凭借中巴战略友谊的关系,将中方碳酸氢镁法、浸萃一体化工艺以及外热式低温分段动态焙烧技术、铝盐浸取工艺等技术引入国内产业链,从生产成本与环境治理问题,大幅提高稀土产能。
若巴方开口,中方会不会答应,还需以观后效。至少,目前特朗普在费尽心思的绕开中国,实现稀土进口的多元化,是有目共睹的。
中美很快就要在韩国的APEC峰会上进行本届美政府以来的中美元首会晤以及第五轮经贸谈判,如今这则消息被巴方提前曝出,很明显是在给美方谈判准备筹码,也有助于抬高自身的合作价值。
美国若推动在巴基斯坦帕斯尼建设并实际控制港口,将对中国在南亚及中东的战略利益构成显著冲击。
该港口与中国援建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直线距离仅 112 公里,与伊朗沿岸核心区域也仅 160 公里,这一地理坐标使其具备极强的战略辐射能力。
从军事部署逻辑来看,美国只需在此部署 “爱国者 - 3” 防空反导系统、“海马斯” 高机动火箭炮系统等近中程打击装备,便能形成对瓜达尔港油气运输通道、中伊能源合作关键节点的有效覆盖,直接威胁中国在印度洋波斯湾航线的能源安全与贸易通道安全。
要知道,瓜达尔港作为中国 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的重要支点,承担着中国与中东、非洲能源贸易陆上转运的关键功能,其安全稳定直接关联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成效。
尽管美方反复强调此类合作仅聚焦经济开发,不涉及军事与安全属性,但从国际政治实践来看,经济合作往往成为大国力量渗透的初始载体。
回顾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布局,无论是在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的后勤补给合作,还是在吉布提的保障设施建设,均以非军事名义切入,最终实现军事力量常态化存在。
对于巴基斯坦而言,虽希望借助外部合作推动经济发展,但美国力量的入驻本质上会打破地区战略平衡,一旦美军以港口安全维护、反恐协作等名义实现常态化部署,巴基斯坦将面临战略绑定风险,未来若想推动美军撤出,必然会面临政治经济等多重压力,陷入请神容易送神难的困境。
值得关注的是,美巴这一尚未官方证实的合作项目,实则是美国兼顾资源安全与地缘博弈的双重布局。
一方面,巴基斯坦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而稀土是新能源、半导体、高端武器制造的关键原材料,此前特朗普政府曾多次强调美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威胁国家安全,通过与巴基斯坦合作开发稀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美国的 “稀土焦虑”,削弱中国在关键资源领域的战略话语权。
另一方面,通过控制帕斯尼港口,美国可在中巴经济走廊周边形成战略牵制,既干扰中国与巴基斯坦的深度合作,又能强化对伊朗的战略威慑,进而在中东 — 南亚地缘板块中构建对中国的围堵节点。
从中国战略利益与中巴关系出发,应对这一潜在风险需秉持预防为先、多轨并进的思路。
应深化与巴基斯坦的战略互信,通过扩大中巴经济走廊合作领域,如加强数字经济、新能源产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领域的投资,进一步巩固中巴 “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让巴基斯坦清晰认识到,与中国合作才是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最优选择。
强化瓜达尔港的安全保障体系,可通过与巴基斯坦军方开展联合反恐演练、升级港口安防技术、推动区域国家参与港口安全协作等方式,提升瓜达尔港的抗风险能力。
拓展与中东、南亚国家的多边合作,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等平台,推动区域国家构建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从根本上削弱美国单一力量渗透对地区格局的冲击,为中国战略利益构建更稳固的地缘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