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建桩之后,运营商开始为“活下去”发愁。
在城郊某个充电站,20个充电桩只有3个在工作,站长坦言:“除了中午高峰,平时基本闲置,月亏损超过5万元。”这并非个例。数据显示,全国公共充电桩平均时间利用率低于30%,大量充电站陷入“建得起、养不起”的困境。

盈利难题三大症结:
1. 布局失衡:中心城区“车等桩”,郊区县市“桩等车”
2. 时段不均:午晚高峰挤爆,平日白天闲置
3. 成本高企:电费差价微薄,场地租金、运维成本持续上涨
破局之道:从“充电站”到“能源服务站”
●多元经营:某运营商在充电站引入快餐、零售后,单站月增收2万元,客流量提升40%。
●参与电网调峰:通过V2G技术,在用电高峰向电网送电,获取额外收益。
●数据变现: anonymized 数据为城市规划、车辆研发提供参考。
行业正从“跑马圈地”进入“精耕细作”时代,活下去的将是全能型选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