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贵州威宁一农贸店老板被控杀妻案:是丈夫精心策划的杀妻现场,还是一场无人见证的意外?

一家农贸店内,妻子在里屋身亡。丈夫拨打120称妻子上吊,却被指控故意杀人。两份截然不同的司法鉴定,一段缺失关键画面的监控

一家农贸店内,妻子在里屋身亡。丈夫拨打120称妻子上吊,却被指控故意杀人。两份截然不同的司法鉴定,一段缺失关键画面的监控,让这起案件陷入“他杀”与“意外”的巨大争议。

2024年4月16日下午5点57分,贵州威宁县一家临街农贸店内,张某起拨通了120急救电话,称妻子梅某久在店内上吊自杀。急救人员赶到现场,确认51岁的梅某久已无生命体征。

然而,这起看似简单的死亡事件,很快演变成一桩复杂的刑事案件。张某起被公安机关指控涉嫌故意杀人——检方指控他勒死妻子后制造上吊假象。

近一年半过去,案件两次开庭审理,张某起始终坚称自己无罪。是精心伪装的谋杀,还是无法预料的意外?真相成谜。

01平静生活突遭变故:河南夫妻的贵州小店

张某起与梅某久都出生于1973年1月,来自河南驻马店泌阳县官庄镇。1996年,两人经媒人介绍相识成家,育有三女一子。

为了儿子的学业,2021年至2022年间,全家搬迁至贵州威宁县生活。夫妻二人在威宁县六桥街道经营一家临街农贸店,售卖农药、种子等农资产品。

在女儿张洁眼中,父母的生活平淡而安稳。“父母没有外债、房贷和车贷,女儿们也都成家工作了,两人又做点小生意。”这种平静的生活在2024年4月16日被彻底打破。

案发当日,张洁最后一次打开关联店铺监控的手机,想查看父母是否吵架,却未发现任何异常行为。她回忆,有邻居告知父母当天因采购种子发生过拌嘴。

02死亡时刻:监控下的时间谜团

门店监控视频成为本案关键的客观证据,记录下了案发当日下午的关键时间节点。

辩护律师梳理的时间线显示:

16时15分48秒:梅某久进入里屋后未再出现;

16时15分48秒至17时36分33秒:张某起始终在监控可见区域活动;

17时36分33秒:张某起首次进入里屋,停留4分45秒后返回;

17时46分12秒:张某起再次进入里屋;

17时51分30秒:监控记录到张某起呼喊“久啊”的声音;

17时52分:张某起拨打120急救电话。

公诉方与辩护方对这段时间的解读截然不同。

公诉人认为,在张某起没有出现在监控内的三个时间段(总计约22分钟),是其作案和伪造现场的实施时间。

而辩护律师指出,张某起前两次进入里屋的总时长仅为10分钟左右,且首次进入系做饭切菜,与现场勘验情况相互印证。

03核心争议:两份对立的司法鉴定

梅某久的死亡方式是“他杀勒死”还是“意外缢死”,成为案件最核心的争议点。

控方证据:威宁县公安局委托的贵州名鉴司法鉴定中心出具鉴定意见,认为“死者梅某久系颈部被绳索勒压窒息死亡”。鉴定书还提到,梅某久唇黏膜有挫裂伤,“说明死者有被捂口鼻或被按压在软质物体上”。

辩方证据:北京云智科鉴咨询服务中心的法医学书证审查意见则指出,“被审查人梅某久的死亡原因符合机械性窒息死亡;其死亡性质为现场过长的尼绒绳绊到颈部失足悬吊缢死,属意外事件。”

辩护律师向法庭强调了三方面理由:

索沟形态与缢死特征高度吻合;

臀部泥土附着与意外场景高度一致;

“勒杀工具”与物证无关联。

04程序瑕疵:司法鉴定机构被行政处罚

更令人意外的是,威宁县公安局委托的鉴定机构被查实存在问题。

张某起就“鉴定内容与客观证据背离、未遵循司法鉴定技术标准”等问题,向贵阳市司法局投诉。

2025年11月12日,贵阳市司法局出具答复函,确认:

名鉴中心指定不符合委托鉴定事项执业资质要求的鉴定人进行鉴定;

出具的089号《鉴定意见书》分析表述不规范;

鉴定人周某庆超出登记的执业范围执业。

贵阳市司法局已决定对鉴定人周某庆启动行政处罚立案调查程序、对名鉴中心进行行政处理。

05家人视角:案发前的夫妻关系

对于父母的感情状况,女儿张洁的描述显得复杂。

“父亲比较内敛,闷葫芦,母亲容易内耗。自记事以来,他们没有存在特别大的矛盾,偶尔因琐事拌嘴。”

张洁提到,案发前约半个月,父母曾有一次争吵,“父亲把饭碗砸了”,母亲因此让弟弟买车票,表示要外出务工。

然而,张某起的弟弟张纪对此有不同说法:“当时盘子是不小心砸坏了,让嫂子误以为哥哥生气把盘子砸了。”他反复强调,两人之间没有什么大的矛盾。

起诉书指控“二人曾离婚未果,感情较为淡漠”,但未提供具体证据。

06庭审现状:两次开庭仍未宣判

2025年8月15日、9月11日,贵州毕节中院两次开庭审理此案。目前,案件尚未作出一审判决。

辩护律师为张某起作无罪辩护,认为指控张某起勒死梅某久后制造吊死假象“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能排除梅某久系意外绊倒缢死的合理怀疑。

张某起自被公安机关控制以来,10次笔录从未做过有罪供述。目前,他仍被关押在威宁县看守所,等待法律的最终裁决。

一条生命在农贸店里消逝,一个家庭在指控中破碎。是丈夫残忍杀妻,还是妻子意外死亡?两份矛盾的鉴定意见,一段不完整的监控记录,让这起案件充满疑云。

司法鉴定机构的违规操作,更让本已复杂的案件平添变数。当专业的鉴定意见本身受到质疑,真相的探寻之路显得更加艰难。

案件尚未宣判,但对事实的追求不应止步。在“他杀”与“意外”的争议之间,法律需要做出审慎而公正的判断。这不仅关乎一个丈夫的清白,更关乎司法正义的最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