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开篇就说了,红楼梦的故事不同于那些“佳人才子的书,千部共出一套,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
后文又借贾母之口说出“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
可知曹公最讨厌才子佳人的小说,更讨厌里面那种出口就是之乎者也的丫环们,一股酸味。
而身为贾府首席丫环的鸳鸯,她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才是一个丫环真正的自我修养。
01 有见识,有底线鸳鸯是贾母身边的第一丫头。她能力强办事妥当,深得贾母信任,在府里她可以说是贾母的代言人。
虽然鸳鸯有权有身份,但她不小资,也不白莲花,不过她泼起来倒堪称丫环中的凤辣子。
贾母给丫环起名,风格主打一个朴实顺口,鸳鸯鹦哥珍珠琥珀,朗朗上口,接地气不讲什么文采,大丫环鸳鸯也正是这种风格。
贾府的丫头大都不通文墨,黛玉迎春探春身边的丫头受到姑娘的熏陶,多少认得些字。但袭人平儿鸳鸯等人则没有读过书,不过论做人行事,她们很有自己的一套,而鸳鸯在语言风格方面更超袭人平儿,讲究一个随性。
鸳鸯虽没读书但完全不影响她的能力,她常年负责安排贾母的日常娱乐,比如《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作为贾母的首席丫头,鸳鸯是多才多艺的,打牌行令都是高手。
当然这些都不算是特别“高雅”的活动,而是老少咸宜的娱乐活动,连刘姥姥都能玩转,果然通俗易懂接地气。
书中最能体现鸳鸯市井且性子泼辣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她和嫂子吵架的情节。
她嫂子听说贾赦要纳鸳鸯为姨娘,马上屁颠屁颠的赶过来说好话,哪知鸳鸯根本瞧不上姨娘之位,更瞧不上她嫂子这个掐媚的态度。
鸳鸯道:“这个娼妇专管是个‘九国贩骆驼的’,听了这话,她有个不奉承去的!”......
她嫂子笑道:“姑娘既知道,还奈何我!快来,我细细的告诉你,可是天大的喜事。”
鸳鸯听说,立起身来,照她嫂子脸上下死劲啐了一口,指着她骂道:“你快夹着屄嘴离了这里,好多着呢!什么‘好话’!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什么‘喜事’!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怪道成日家羡慕人家女儿作了小老婆,一家子都仗着他横行霸道的,一家子都成了小老婆了!看的眼热了,也把我送在火坑里去。我若得脸呢,你们在外头横行霸道,自己就封自己是舅爷了。我若不得脸败了时,你们把忘八脖子一缩,生死由我。”一面说,一面哭,平儿袭人拦着劝。
对上这么一位“九国贩骆驼”的嫂子,鸳鸯一点也没拐弯抹角,该怎么怼就怎么怼。
换作袭人可能会委屈得说不出话,如果是怡红院的最佳辩手麝月,则可能会骂得更理性不至于留下“当着矮人说短话”的空当。
她嫂子脸上下不来,因说道:“愿意不愿意,你也好说,不犯着牵三挂四的。俗语说,‘当着矮人,别说短话’。姑奶奶骂我,我不敢还言,这二位姑娘并没惹着你,小老婆长小老婆短,人家脸上怎么过得去?”
但鸳鸯没有那么多小心机,她这架吵得是既俗又泼,市俗但不乏味,泼辣却存见识。
“一家子都成了小老婆了”,她骂得实在是漂亮,干净利落地戳中痛脚。
同样是下人吵架,芳官等人也够泼够辣,但那只能称之为孩子气的闹,不够分量。而鸳鸯却能透过更多阅历,释放出强大而特有的气场。
红楼梦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写丫环,她就是个丫环。她的气质不会超出人物本身的身份,但也有属于这个阶层的出色。
市俗不等于庸常,鸳鸯才干出色,这种才干不是审美的而是务实的。
李纨道:“大小都有个天理:比如老太太屋里,要没鸳鸯姑娘,如何使得?从太太起,哪一个敢驳老太太的回?她现敢驳回,偏老太太只听她一个人的话。
老太太的那些穿带的,别人不记得,她都记得。要不是她经管着,不知叫人诳骗了多少去呢!况且她心也公道,虽然这样,倒常替人上好话儿,还倒不倚势欺人的。”
李纨可是红楼梦里月旦人物的高手。她这一番品评,可算是给鸳鸯立传了。
事实确是如此。贾母的衣食住行,私房财物,乃至休闲娱乐,都是由鸳鸯全权负责的,她把这份工作做到极致了,让人无可挑剔。
更难得的是,鸳鸯用心做好她职权范围内的一切,却没有更多的野心和私心。

红楼梦中的丫环形形色色。
有的人不仅身是丫环,心也被丫环束缚住了,比如奴性十足的袭人。
有的人身是丫环,但心里不认同,比如“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晴雯。
可鸳鸯不一样,她虽是家生子,但丫环对她来说,就是一份工作而已。她把这份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却不显一丝奴气,可以说是贾府最纯粹的丫环。
“敢驳老太太的回”,是因为她们主仆相得,不是恃宠而骄。
鸳鸯的志气更在于,她不想做的事谁也强迫不了。
贾赦看上了鸳鸯,让邢夫人来说合:
“你又是个要强的人,俗话说的,‘金子终得金子换’,谁知竟被老爷看重了你。如今这一来,你可遂了素日志大心高的愿了,也堵一堵那些嫌你的人的嘴。跟了我回老太太去!”
金子终得金子换,鸳鸯确有机会做姨娘,但邢夫人却错看了鸳鸯的为人。
“心高志大”不错,但鸳鸯的志向还真不是姨娘之位,别说是做贾赦的姨娘,就是贾琏宝玉的姨娘她也不会做。
“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
她发的誓,并不只是迫于贾赦的挤兑,其实也是她的真实想法。
贾赦认为她:
“‘自古嫦娥爱少年’,她必定嫌我老了,大约她恋着少爷们,多半是看上了宝玉,只怕也有贾琏。”
鸳鸯真的恋着宝玉或贾琏吗?其他丫头或许有这样的心,但鸳鸯并没有。
宝玉的身份地位摆在那里,人又生得好,对女孩子又温柔,府里的丫环确实很容易恋上宝玉。
但是别人眼中凤凰似的宝二爷,在鸳鸯眼里却只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
宝玉坐在床沿上,褪了鞋等靴子穿的工夫,回头见鸳鸯穿着水红绫子袄儿,青缎子背心,束着白绉绸汗巾儿,脸向那边低着头看针线,脖子上戴着花领子。
宝玉便把脸凑在她脖项上,闻那香油气,不住用手摩挲,其白腻不在袭人之下,便猴上身去涎皮笑道:“好姐姐,把你嘴上的胭脂赏我吃了罢。”一面说着,一面扭股糖似的粘在身上。
鸳鸯便叫道:“袭人,你出来瞧瞧。你跟他一辈子,也不劝劝,还是这么着。”
看这情形,分明就是一个姐姐看着弟弟孩子气的胡闹哭笑不得,哪里有半分男女之情?。
再有,誓绝鸳鸯偶时,鸳鸯和袭人平儿在园子里商量对策的话都被宝玉偷听了去。后来宝玉现身,鸳鸯也只是伏在石头上装睡。
不是害羞,是不想应对他,只想自己静静。她如果对宝玉有暧昧之情,便不会是这样的表现了。
至于鸳鸯和贾琏的关系,这个可以更容易让人怀疑。毕竟鸳鸯确实答应了贾琏的请求,私下帮忙偷贾母的东西来贴补他夫妇两个。
但鸳鸯此举,与其说是有情于贾琏,不如说是为了王熙凤。
鸳鸯与王熙凤素来配合默契,两人之间有种惺惺相惜的了解。
何况鸳鸯对贾母的心理,也把握得很准,这件事看是鸳鸯所为,但实际上也是代表贾母体恤凤姐。
这个中玄机,其实旁人也能看透几分。
贾蓉又笑向贾珍道:“果真那府里穷了。前儿我听见凤姑娘和鸳鸯悄悄商议,要偷出老太太的东西去当银子呢。”
贾珍笑道:“那又是你凤姑娘的鬼,哪里就穷到如此。她必定是见去路太多了,实在赔的狠了,不知又要省哪一项的钱,先设此法使人知道,说穷到如此了。我心里却有一个算盘,还不至如此田地。”
别看贾珍平日只知鬼混,他对这府里的底细倒也清楚,他对凤姐的推测十之八九没错。
而平儿和凤姐的对话,更是直接说出了真相。
这里凤姐和平儿猜疑,终是谁人走的风声,竟拟不出人来。
凤姐儿又道:“知道这事还是小事,怕的是小人趁便又造非言,生出别的事来。当紧那边正和鸳鸯结下仇了,如今听得她私自借给琏二爷东西,那起小人眼馋肚饱,连没缝儿的鸡蛋还要下蛆呢,如今有了这个因由,恐怕又造出些没天理的话来也定不得。在你琏二爷还无妨,只是鸳鸯正经女儿,带累了她受屈,岂不是咱们的过失。”
平儿笑道:“这也无妨。鸳鸯借东西看的是奶奶,并不为的是二爷。一则鸳鸯虽应名是她私情,其实她是回过老太太的。老太太因怕孙男弟女多,这个也借,那个也要,到跟前撒个娇儿,和谁要去,因此只装不知道。纵闹了出来,究竟那也无碍。”
其实不管有情无情,最关键的一点是,鸳鸯从来就没有想当姨娘的打算。
在贾母身边多年,小老婆的下场她也看得清楚。周姨娘、赵姨娘哪个真的享福了?就是平儿、袭人的日子也不见得好过。
左不过一个半奴半主的身份。若得脸,一家子都仗着横行霸道的;不得脸呢,生死由自己。
鸳鸯不慕那份虚荣,更不愿受那份委屈。
她从来不屑于那套潜规则,宁愿只做一个纯粹的丫环。

若没有贾赦闹的那一出,鸳鸯或许可以拥有平凡的幸福。
她伺候贾母多年,待到年纪大了该嫁人时,她可以请求老太太一个恩典,老太太顾念主仆情分或许同意让她自行选个好姻缘。
她若能像赖嬷嬷一样放出去,就可以将日子经营好,过上自己的人生。
作为家生子的选择本也不多,若得如此便是最好的未来了。
她没有很高的奢望,也不向往当姨娘,但不幸的是她碰上了贾赦这个好色鬼,她的命运只能向最差的方向走了。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这是属于鸳鸯担当主角的章节。这一回,是她在全书及人生中最精彩的表现,但这也是她命运的结局。
很难想象,这个平时周全大方、温暖可亲的丫环,竟然可以爆发出如此绝决的力量。
在那样的境况下,稍微有点软弱有点虚荣,便也只能低头认了。就算不接受,也会想办法给自己留个后路可退。
比如袭人平儿提出的建议,说是给了贾琏或宝玉,虽然不合适但至少也是一个救急的法子,贾赦再没脸也不至于和子侄来抢女人。
又或者她可以私底下里求求老太太,说不定能求得老太太庇护也未可知。
可鸳鸯却选择了最决裂的方式:当众抗婚。这样一来,她已将自己的所有退路都堵死了。
或许在做出这个举动时,鸳鸯根本就没想过退路这回事。这才是鸳鸯真正的心高志大。
虽然身为丫环,命运不由自主,但是你要“牛不吃水强按头”,那我宁死也不任由你们搓扁揉圆。
“纵到了至急为难,我剪了头发作姑子去,不然,还有一死。”
鸳鸯的故事至此已是结局,未来留给她的,只有死或出家这两条路了。
她一生与爱情无涉,此后与美满姻缘更是无缘,却偏偏叫了鸳鸯这个名字。
为卿一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