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烟台的杨先生向媒体反映,其自2021年11月起在南通化学危险品运输有限公司从事道路危险品运输驾驶员工作,负责运输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苯胺等危险化学品货物。据透露在2025年2月10日,杨先生接到公司调度指令要求吹罐处理,到厂家装货。在空车打开海底阀时,由于阀内残留有少量余料,导致发生了物料喷溅在面部的紧急情况,随即用流动清水冲洗后到医院救治。经当地医院诊断书查明:杨先生患有急性化学性支气管炎、低氧血症、高血压病1级(中危)、孤立性肺结节、肺不张等病状。事故在确诊为工伤、职业性急性化学中毒职业病后与其工作单位南通化学危险品运输有限公司协商工伤补偿、职业病认定补偿未获明确答复。
事件起因
据杨先生透露;自2021年11月24日起,就职于南通化学危险品运输有限公司,担任道路危险品运输驾驶员一职,杨先生为“夫妻驾”,他开车其爱人负责跟车押运,由于公司运输的物体为有毒有害物质,根据国家及运管局以及万某集团等单位规定;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过程卸货后,应关好罐体罐口进行,不会允许打开罐口,任意危险化学品气味及液体排放大气中,而公司为节省洗罐成本,强迫要求其冒险违规作业在运输途中打开罐体罐口进行处理吹罐。致使杨先生在运输中不得不打开罐口,并在2025年2月10日,按公司要求打开罐车海底阀时罐内危险化学品液体物质喷出,导致其受伤造成工伤入院,考虑到这些物质潜在的职业健康风险,在山东烟台市职业病医院鉴定为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职业病后,杨先生留下了《被迫解除劳动关系书》(如下图)。
(以上图片由杨先生提供)
(以上图片由杨先生提供)
事件后续
据杨先生提供的病历材料显示;在同车作业的爱人王某荣在2025年3月亦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右侧),病历中的病因显示是:损伤、中毒导致。癌症导致其爱人接受了右侧乳房切除的手术。
(以上图片由杨先生提供)
(以上图片由杨先生提供)
(以上图片由杨先生提供)
事件发生后,杨先生与其存在劳务关系的南通化学危险品运输有限公司进行了磋商,其结果却是公司不予赔偿,不认可对当事人存在职业危害的情况(见下图)。由于索赔无门,当事人妻子又到该公司的负责危险化学产品生产的上游企业进行了上访.(见下图)
(以上图片由杨先生提供)
(以上图片由杨先生提供)
“本来万某化学集团的产品质量很好,就是让南通化学危险品运输有限公司的违规作业给破坏了,为了节约成本,不清洗罐和蒸罐,强迫驾押人员在高速公路上打开上罐口和下卸料口吹罐,之后用伪造的洗罐证明进万某集团、上海华某、南京某斯夫、江苏某兴昇科等工厂装货,再按计划送到每个加工厂,没想到这份工作给我们这对负责运输的夫妻造成这么严重的人身伤害……”杨先生如此说。
后面杨先生夫妻相继反应到当地的 环保、 交通运输部门均没有给出明确的回复 , 其中江苏省交通部门给的回复说:“罐车不洗罐拉危险品没有对应的法律条款处罚对方”。
“公司每月薪资分到到两张工作卡上,存在偷税漏税的嫌疑,可向税务部门反映情况以后却说不涉及偷税,在公司社保是交的最低基数,公积金也没给交…投诉了,给的答复是说“公司有人会给出答复”。“我们拉的化工产品都是致癌物质,那个味道真是难闻,有时侯在高速路上后面有大货车和小轿车都会一直按喇叭,还有打投诉电话的,挣着个工资都是拿命拼的!”。杨先生的爱人叹息道。
(以上图片由杨先生提供)
(以上图片由杨先生提供)
事件结尾
如今,杨先生的急性化学性支气管炎仍时常引发咳嗽,稍一劳累便呼吸困难;其爱人因乳腺癌切除右侧乳房后,不仅要承受术后化疗的痛苦,还需面对身体残缺带来的心理压力,夫妻二人的生活被病痛与维权的疲惫彻底笼罩。曾经为了生计奔波在运输路上的 “夫妻驾”,如今却困在医院的检查单、未获回应的投诉信和冰冷的《被迫解除劳动关系书》里,靠微薄的积蓄支撑着医疗费用,未来的生活看不到清晰的方向。
而另一边,南通化学危险品运输有限公司在收到《整改通知书》后,是否真正落实整改、是否停止了强迫员工违规作业的行为,外界不得而知。面对杨先生夫妻的工伤索赔与职业病补偿诉求,公司始终以 “不认可职业危害” 为由拒绝承担责任;监管部门要么迟迟没有明确回复,要么以 “无对应法律条款” 为由无法对企业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一套本应保障劳动者权益的 “防护网”,在杨先生夫妻的遭遇中,却显得如此薄弱。
(公司违规洗罐作业的工作聊天记录)
(公司违规洗罐作业的工作聊天记录)
杨先生夫妻的经历,并非个例。在危险品运输行业,为压缩成本而省略必要的安全防护、违规操作的现象或许仍在暗处滋生。那些常年与有毒化学品为伴的驾驶员、押运员,他们的职业健康谁来守护?当工伤认定、职业病补偿沦为 “踢皮球” 式的困局,当企业的违规成本远低于安全投入,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又该如何安放?
这场因违规作业引发的悲剧,留下的不仅是两个饱受病痛折磨的家庭,更抛出了亟待解决的行业拷问:相关监管部门是否需要完善危险品运输的安全监管细则,填补 “不洗罐拉危险品而违法吹罐” 的法律空白?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如何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而非停留在纸面承诺?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与工伤保障权,又该通过怎样的机制,避免陷入 “投诉无门、索赔无果” 的困境?
杨先生夫妻仍在等待一个公正的答复,而无数和他们一样奔波在危险岗位上的劳动者,也在期盼一个更安全、更有保障的从业环境。这场维权之路的终点在哪里,或许尚无定论,但唯有让责任主体不再缺位、监管措施不再乏力、法律保障不再滞后,才能让 “拿命拼生计” 的叹息,不再在行业里回响。
事件总结
事件核心:2021 年 11 月起,杨先生夫妻在南通化学危险品运输有限公司从事危险品运输驾押工作,公司为节省成本,长期强迫二人违规在运输途中打开罐口吹罐,导致二人接触有毒化学品。2025 年 2 月,杨先生因罐内化学品喷溅受伤,被确诊为工伤及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职业病;同年 7 月,其爱人被查出因 “损伤、中毒” 导致右侧乳腺癌,已接受手术切除。
维权困境:杨先生向南通化学危险品运输有限公司索赔工伤及职业病补偿,遭公司拒绝且不认可职业危害;向环保、交通、税务等部门投诉企业违规作业、偷税漏税(薪资分两张卡发放)、未按规定缴纳社保公积金等问题,均未获得有效解决,其中江苏省交通部门称 “罐车拉危险品不洗罐而违法吹罐没有对应的法律条款”。
暴露问题:一是部分危险品运输企业漠视安全生产法规与员工生命健康,为压缩成本违规操作;二是危险品运输行业安全监管存在漏洞,相关法律条款不完善,导致企业违规行为难以追责,整个当地危险品运输行业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也值得思考;三是劳动者职业健康保障与工伤维权渠道不够畅通,遭遇企业推诿时,缺乏高效的维权支撑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