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高新三期这两年,我一直觉得这里的夜晚太冷清,白天牛马们结束一天的疲惫工作,到夜晚好像只能沉沉睡去,生活什么都不缺,却又总感觉缺点什么。直到昨天晚上,我在西安大剧院实验剧场笑得前仰后合的那一刻,我才明白这里缺的是烟火气,是活人感,是年轻人热气腾腾在笑着闹着的生活实感。

昨晚七点半,西安大剧院实验剧场座无虚席。这是我第一次在家门口看脱口秀,拿着官方送的免费票,心里还嘀咕:这么远的地方,会有人来看吗?但当我卡着时间进入剧场,满剧场的年轻人让我瞬间感觉找到了组织,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年轻人愿意为快乐买单。


聚光灯亮起,唐蒜铺子创始人啸雷带着他的团队登场。陕西方言特有的韵律感在剧场里回荡,一下子拉近了舞台与观众的距离。杨益、笼包、小黑轮番上阵,把西安人的日常琐事编成段子,每一个梗仿佛都在演我,让生于斯长于斯的我,共鸣感拉满。一场演出下来,手也麻了,嗓子也哑了,回家还兴奋的跟老公说下次一定要带他一起去感受下在剧场看脱口秀的快乐。

即兴互动环节也很好玩,那些坐在前排的社牛观众,早已经准备好被叫起来问话,甚至有的老观众会喊出:“杨乐嚷我!”互相斗法的即兴对话,引发全场阵阵爆笑。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坐在身边的这些年轻人,都是和我一样在这片区域打拼的“战友”。我们的喜怒哀乐,原来如此相似。


整场演出,掌声和笑声几乎没停过。坐在我前排的一对情侣,女孩笑得直拍男朋友大腿;斜后方几个年轻人边笑边互相使眼色——“这不就是说的你吗?”

说起来,这已经不是西安大剧院第一次给我惊喜了。前阵子的丝路艺术节,法国“鸟人和他的奇美拉乐队”空降这里,中剧场的演出同样一票难求。那个高达3米的“鸟人”从观众席中穿行而过的场景,至今还印在我脑子里。



从九月底正式开放到现在,西安大剧院正在成为我们高新三期居民的文化客厅。这座由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设计的建筑,白天是拍照打卡的艺术地标,晚上就成了我们释放压力的欢乐场。
作为在这片区域安家的居民,我亲眼看着它从曾经的“文化荒漠”,慢慢长出绿洲。以前朋友问我高新三期有什么好玩的,我只会说“未来之瞳很出片”;现在,我可以自信地告诉他们:“周末来看场演出吧,西安大剧院的脱口秀,保准让你笑出腹肌。”


图源:网络(侵删)
一场演出或许改变不了一个区域,但它确实改变了我的周末夜晚。当走出剧场,看着周围写字楼依然亮着的灯火,和身边边走边讨论段子的年轻面孔,我突然觉得高新三区的夜晚,终于不再只有加班和通勤了。
期待在这里遇见更多元的演出,也期待这片区域真正成为我们愿意留下来生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