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山东肥城10万吨锂电池物理法循环再生项目来了

近日,一则关于《山东丰融新材料有限公司十万吨锂电池物理法循环再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的公示引起了业界的广泛

近日,一则关于《山东丰融新材料有限公司十万吨锂电池物理法循环再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的公示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该项目不仅标志着山东在新能源材料循环利用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也预示着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据悉,山东丰融新材料有限公司计划投资高达80056万元,于肥城市老城锂电新材料绿色环保产业园区内新建这一宏大项目。项目规划包括3座现代化生产车间、1座成品仓库、1座原料储备库、1座研发中心以及配套的办公楼和员工餐厅等设施。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公司将引进5条先进的废旧锂电池回收生产线和2条专门用于处理锂电池废极片的回收线。一旦建成投产,该项目将具备每年处理7万吨废旧锂电池材料及3万吨锂电池废极片的强大能力。

该项目的主要业务聚焦于周边省市产生的各类废旧锂电池(涵盖笔记本、手机、储能设备、新能源汽车等多种应用场景下的三元锂类和磷酸铁锂类电池)以及锂电池生产企业产生的废料(如报废的正负极片)。通过高科技手段,这些废弃物将被精准回收并转化为磷酸铁锂电池粉、三元锂电池粉、正/负极片粉、金属铝、铜、铁等多种有价值的材料,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山东丰融新材料有限公司自2023年3月成立以来,便致力于废旧锂电池的资源化利用。其现有的“一万吨废旧锂电池资源化利用项目”已成功解决了废弃锂电池的安全环保问题,为锂电池产业链提供了高质量的基础原料,形成了从报废到再利用的完整闭环。而此次新项目的启动,无疑是对公司现有业务的有力拓展和升级。

该项目的一大亮点在于其工艺技术的先进性。采用德国前沿技术,实现了对废旧电池的全资源要素拆解回收。特别是超低温氮气保护带电破碎技术的应用,有效克服了不同型号锂电池安全拆解的难题,确保了全流程中正负极的有效保护,显著提升了安全系数。此外,自动分选系统的引入,更是解决了传统破碎方式导致的材料混杂、回收成本高和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在回收利用率方面,该项目同样表现出色。独特的外热式低温热解技术结合破碎-筛分-研磨-分选等精细工艺,能够完全裂解PVDF隔膜,使正极粉的回收率达到惊人的98%。预计年产正极材料粉、负极片、铜箔铝箔等产品将达到1.6万吨,充分展现了废旧锂电池中高价值材料的高效回收与循环利用能力。整个工艺流程中,锂的回收占比高达4.2%,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还注重产业协同效应的发挥。公司计划依托当地瑞福锂业在硫酸、蒸汽和锂盐生产方面的优势,引入社会资本投资15亿元建设湿法提炼生产线,制备硫酸锂溶液直接供给瑞福锂业制成碳酸锂产品。这种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将极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

当前,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和早期装机电池陆续进入退役期,我国动力电池正加速迈入规模化退役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锂电池回收产业的协同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头部电池企业纷纷通过合作布局回收网络,实现技术、渠道与资源的深度互补,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山东丰融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这一项目,无疑将为行业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展望未来,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前景广阔。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内部富含锂、钴、镍等战略性金属材料,即便在退役后仍具有极高的资源循环利用价值。山东丰融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十万吨锂电池物理法循环再生项目,正是顺应这一趋势而生的创新之举,有望成为推动行业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