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为什么我们很久不直接吃蜂蜜了?

天冷了,家里唯一一罐蜂蜜,秋天刚买的,现在已经结晶了,想想确实很久没喝蜂蜜水了。过去物质匮乏的时候,蜂蜜可是好东西,兑上

天冷了,家里唯一一罐蜂蜜,秋天刚买的,现在已经结晶了,想想确实很久没喝蜂蜜水了。

过去物质匮乏的时候,蜂蜜可是好东西,兑上水搅一搅,喝到嘴里甜丝丝的还带一点点野花味儿。我现在还记得我爷爷给我弄蜂蜜水的场景。

过去的野蜂蜜不像现在标准那么高,都是带点杂质的,有时候还会有点腥味。那时候大家很难补充主食以外的糖分。

但如果能直接来上一勺,不加任何水,我能在嘴里含上一分钟,那滋味儿真的想想就很美好。

现在条件好了,反而很少直接吃蜂蜜或者蜂蜜泡茶了,我家饮食习惯又不是西方那种喜欢把蜂蜜涂抹在面包上的,因此几乎很久没尝到蜂蜜味儿了。

前些天重温了一下《舌尖上的中国》,里面第一集藏族小伙爬上树取蜂蜜的片段让我印象深刻,如今在一些偏远地区,可能人均蜂蜜消费量还是会大于城里的人。

查了下数据,现在全国生产出来的蜂蜜,大部分出口,剩下的又大部分用到了食品工业里,再剩下的才是个人消费的,而且里面很多都是用作送礼的礼盒装。

在外面想吃到蜂蜜,反而要花上高溢价,因为饭店里蜂蜜就代表着天然和有营养,跟普通的白砂糖啥的可不是一个段位的,而且大多跟一些中高端食材搭配。

像蒜香蜂蜜鸡翅呀、蜜汁叉烧肉呀、蜜汁烤排骨呀、蜜汁糯米藕等等。当然了虽然这里面,蜜汁糯米藕的食材是最便宜的,但却是最考验饭店良心和实力的,没有实力的饭店大多都是买的预制菜,虽然也好吃,但跟手工做出来的完全不能比,是功夫菜。

我想现在大家不直接吃蜂蜜,更多的都是把蜂蜜当作一种糖类的风味了,它不是大白兔奶糖或者巧克力这种即时拆封即吃的糖类零食,而是一种调味品。

就像黄糖跟红烧肉是绝配,红糖跟糍粑是神仙眷侣。蜂蜜则主要跟一些烧肉搭配,增加独特的复合香味儿。

蜂蜜的营养说实话对比白砂糖等等,那含有的微量元素,我就不做过多评价了,剩下的也只有纯天然蜜蜂制造的一种营销概念了,但这么多年还是只有这一个卖点,而且卖假货的特别多,甚至已经成了行业灰色的秘密了。

说到底,蜂蜜在中国最初比较火的时候,是以“保健”食物的概念火起来的,本身作为一种口味独特的糖酱,以营销为核心的产业,一旦热度褪去,就会失去很多下游消费者。

现在除了买给长辈,谁还会给孩子喝呢?很多吹嘘出来的功效,像所谓的润肠通便,但是它连纤维素都没有,大抵是跟大姨妈期间喝红糖水差不多,求个心理安慰罢了。

国外像美国的蜂蜜消费量和人均消费水平都是高于我国的,我想其实主要是他们把蜂蜜当作跟面包搭配的黄金组合了。无论是烤制面包刷蜂蜜水,还是蜂蜜直接抹在面包上,他们的消费场景是有的,而且胖子更多,对于糖分需求更大,才会吃的更多。

而我在厨房里,很难做一些饭店水平才会做的菜,蒜香蜂蜜鸡翅、蜜汁叉烧肉、蜜汁烤排骨、蜜汁糯米藕对于我来说还是难了一些。而其他家常菜都很难用到蜂蜜了,在外面也还是有点舍不得点那些带蜂蜜的菜,只恨财力不足!

你现在还会偶尔吃点蜂蜜吗?评论区讨论一下吧!

如果喜欢的话,向各位观众老爷们求个关注!这里聚焦社会热点最前沿,我们每天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