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31年11月7号,黄埔一期很厉害的学员陈赓,告别了秘密工作,转到了新成立的红四方面军,去做了129师的师长。
陈赓一上任,立马拉着警卫员,开始到各个连队里走访查看,想快点摸清部队的状况。

到了34团扎营的地方,陈赓突然被一阵响亮的战斗呼喊声给拽住了脚步,他不由自主地停下来,开始仔细观察并点评起来。
陈赓正讲得带劲呢,突然,一个提着大刀的魁梧汉子走了过来,直接戳着他的鼻尖,大声问道:“喂,四眼仔,你在这儿比划啥呢?”
这哥们儿到底是哪路神仙?他怎么敢这么直接地跟自己的老师傅说话呢?

【与众不同的“莽和尚”】
1955年进行军衔授予那会儿,咱们中国人民解放军选出了上千名将军,而在这一大堆将军里头,上将许世友那可是相当特别的一个。
他之所以显得与众不同,是因为他在1906年2月2日来到这个世界,8岁那年起,就踏进了少林寺的大门,一练就是整整8年的武艺。
老话常说,“侠客用武功挑战规矩,文人借儒学搅乱法律”。那些练武术的人,心里恨透了坏人坏事,动手时又没个分寸,往往一不小心就惹上了大麻烦。

许世友那火爆脾气,可不是盖的。他啥本事都会,下山后,一不留神就把个欺负乡亲们的恶霸给收拾了。这事儿一出,他没法在家乡待了,只好离开,四处闯荡。
在外打拼的那些日子里,许世友亲眼目睹了北洋政府的烂摊子,也领教了军阀队伍的窝囊废样。
1927年8月份,那时候他21岁,毅然决然地入了中国共产党,还成了黄麻起义的领头兵。

许世友这家伙,身手那叫一个利索,天生就是当兵的料。所以啊,他嗖嗖嗖的,只用了短短三年,就从一名普通小兵跃升为了主力团的领头人。
许世友当上了团长后,还是喜欢和战士们打成一片。他常常抽空教大家几招拳脚,或者展示一下长矛和刀的使用技巧。
因为这个缘故,许世友在军队里威信特别大,深得普通士兵们的喜爱和支持。

这天,许世友扛着他那把宝贝大刀,走到了一营一连。他满心欢喜地跟大伙一块儿练起了破敌的刀招。
大伙儿练得正欢呢,许世友眼尖,一下瞧见不远处站了个戴眼镜的,看着挺斯文,结果在那儿一本正经地瞎比划。
许世友一直以来就不太瞧得上那些寒酸的读书人,这下子他可真生气了,迈开大步就走过去,直接问道:“嘿,你这位戴眼镜的,在这儿瞎指挥什么呢?”

许世友压根儿没料到,对方非但没发火,反而笑眯眯地伸手就握住了他的两只手。
就是那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握手,让两个脾气完全不同的家伙,在以后的日子里变成了最铁的过命兄弟。
【不打不相识】
陈赓跟许世友那种从民间打拼出来的英雄不同,他小时候可是正经上过学的。到了21岁那年,他成功考上了黄埔军校第一期,后来还成了黄埔里头的明星学员。

陈赓学业成绩出色,加上他以前还救过蒋介石的命,所以在毕业那会儿,蒋介石特别想让他留下来给自己当帮手。
陈赓19岁那年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他早就把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所以,当蒋介石向他抛来合作的意向时,他二话不说,直接给拒绝了。
从黄埔离开后,陈赓踏上了前往苏联的旅程,并在那边足足待了六个月。等时间一到,他又回到了上海,悄无声息地加入了地下工作。

共产党有个非常出名的情报机构,叫“特别行动科”,这个机构是在陈赓在上海工作期间,跟周总理等老一辈领导人一块儿建立起来的。
陈赓这人吧,性格开朗得很,说话也特别逗乐,他是中共特科里头的顶尖高手。他好几次不顾自个儿安危,硬是把那些难啃的骨头给啃下来了。
这让他成了国民党特务重点盯防的对象,老被找麻烦,结果左腿受了重伤,没办法,只能去上海牛惠霖骨科医院看腿伤。

伤养好后,为了安全起见,组织把陈赓安排到了鄂豫皖的革命地区,并让他去当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第十三师第三百一十八团的团长。
陈赓,这位黄埔出身的佼佼者,要是比起搞情报,他在指挥上的本事那才叫一个厉害。
才做了俩月团长,他就被提拔到红四方面军129师当师长,一跃成了许世友的直接领导。

在红四方面军到来前,陈赓就已经听闻了许世友这位勇猛将领的大名。
因此,当巡视的时候瞧见许世友正领着士兵们练刀法,陈赓立马就被吸引住了。
看到陈赓看得十分投入,旁边的警卫员实在憋不住,开口问道:“师长,您对刀法也挺在行吗?”

我虽然不擅长耍刀法,但要是说到拼刺刀,那我可是相当有两下子的。
聊到这儿,陈赓就拿手一指许世友他们,跟警卫员讲解起了刺刀拼杀和大刀砍杀的不同点。
许世友刚巧撞见了这一幕,于是就有了故事最开始的那个场景。

陈赓了解许世友的性格,因此他非但没恼火,还主动拉着许世友的手,跟他聊了起来。
陈赓那股子文雅又不失豪迈的气质,真的让许世友打心底里佩服,他心里直赞叹,同时还有点小羞涩呢。
这次他俩一块儿工作的时间挺短,也就一年,但这一年间,他俩建立了非常牢靠的革命交情。

许世友后来有回提起,陈赓是他这辈子打心底里敬重的人。
陈赓这人,品德高尚,心胸开阔,而且指挥作战那是一绝,简直就是个接近完美的人物。
【“芝麻酱”和“许大将”】
抗战一打响,陈赓就被派到了山西,成了129师386旅的头儿,也就是旅长。

陈赓带兵那是一把好手,所以他训练出来的386旅,没多久就成了129师的顶梁柱。在战场上,他们把小鬼子打得连连惨叫,根本招架不住。
陈赓在前线忙得不可开交,跟鬼子拼得火热的时候,许世友那边却摊上了张国焘的事儿,被连累了。
1938年的时候,许世友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就去找毛主席,直接表达了他想上前线打仗的想法。

毛主席对许世友这位性情直爽的勇猛将领很是赏识,立马就答应了他的要求,派他到386旅去做副旅长。
得知能再次和老上司一起共事,许世友乐坏了,第二天一早,他就领着几个人火急火燎地上路了。
许世友一来,386旅战斗力大增,在山西战场上横冲直撞,无人能敌。

到后来,日军一听到386旅的名字就头疼得厉害,没办法,他们只好在自己的坦克上挂了个牌子,上面写着“专门对付386旅”。
1940年那会儿,陈赓带着386旅的精锐部队直插太岳地区,跟决死一纵的队伍碰了头,一块儿在太岳建起了军区。
许世友这一年也离开了386旅,他早就能一个人扛起大任。他带着部队踏进了山东,当上了山东纵队第3旅的旅长,还兼任纵队参谋长。

许世友到了山东,把胶东的抗日形势整个给翻转了过来,让日军再也没胆子随便欺负胶东的老百姓了。
1942年的时候,许世友动手建起了胶东军区,他自己就当上了这个军区的头儿,也就是司令员。
陈赓和许世友两位,都为革命事业拼尽全力,贡献巨大。所以在1955年进行军衔授予时,陈赓得到了开国大将的头衔,而许世友呢,也被封为了开国上将。

陈赓大将军为人特别低调,对那些表面的荣耀一点都不在乎。在家时,他跟儿子说,自己不过就是“小人物”一个。
这事后来传为佳话,在党内赢得了挺多人的大力称赞。
跟陈赓比起来,许世友将军是个直截了当的人,心里有啥说啥,藏不住半点心思和事情。

所以他觉得自己得到的军衔低了,后来还明确表达出了自己的不乐意。
周总理给他打电话时,他总是有意说自己就是那个大将军许世友。
周总理心里门儿清许世友的脾气,他乐呵呵地插上话,自嘲说:“我呀,不过是个小卒子周恩来。”
总理的那番谦逊态度,立马让许世友醒悟了过来。打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提起过自己军衔评定不公这茬儿。

【结语:】
陈赓将军跟许世友将军,两人脾气秉性大不相同,做起事来也是各有各的一套。不过呢,他们心里头揣着的是一个同样的宏伟志向。
因为有了这个宏伟的目标,他们聚到了一块儿,变成了彼此间最能相互理解的生死伙伴。
现在他们都已离开人世,不过他们的事迹和贡献一直深深刻在每位中国人的脑海里,从未被大家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