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右玉:从风沙之地到塞上绿洲的时光叙事

站在山西右玉的虎头山上极目远眺,漫山的樟子松连成一片绿色的海洋,风过时枝叶沙沙作响,像是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过往。谁能想到

站在山西右玉的虎头山上极目远眺,漫山的樟子松连成一片绿色的海洋,风过时枝叶沙沙作响,像是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过往。谁能想到,七十多年前,这里还是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 的风沙之地。如今的右玉,早已褪去荒芜,以塞上绿洲的姿态,书写着人与自然共生的传奇。

右玉的绿,是一代又一代人用双手 “种” 出来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右玉的森林覆盖率不足 0.3%,每年风沙吞噬的耕地不计其数。为了守住家园,当地干部群众打响了一场旷日持久的 “治沙战”。没有机械,就靠锄头、铁锹一点点挖;没有水源,就靠人背驴驮从几十里外运水。老一辈右玉人常说:“栽下一棵树,就像养一个娃,得天天惦记着。” 他们在沙丘上扎下沙障,在石缝里种下树苗,哪怕成活率只有三成,也从不放弃。如今,虎头山上的 “一棵松” 早已成为右玉精神的象征 —— 那是当年第一位县委书记带领群众种下的第一棵树,如今已亭亭如盖,见证着右玉从 “不毛之地” 到 “绿色宝库” 的蜕变。

除了满眼的绿,右玉的冬天还藏着别样的惊喜。每到深冬,杀虎口古长城脚下便成了冰雪的世界。不同于南方雪景的婉约,右玉的雪带着塞北的豪迈,纷纷扬扬落下,将长城的轮廓勾勒得愈发清晰。阳光洒在白雪覆盖的城墙上,银装素裹间透着历史的厚重。

当地村民会趁着雪景,支起铁锅煮起热腾腾的右玉羊肉。选用散养在草原上的绵羊,肉质鲜嫩无膻味,加入土豆、萝卜慢炖,掀开锅盖的瞬间,香气能飘出半条街。围着炉火,喝一口鲜美的羊肉汤,看窗外长城雪景,便是右玉冬日里最惬意的时光。

右玉的美,还藏在那些充满烟火气的小细节里。在右玉的老城里,还能看到不少青砖灰瓦的老房子,门楣上的木雕虽有些斑驳,却依旧能看出当年的精致。街角的小卖部里,摆放着右玉特产的沙棘汁,酸甜的口感里满是阳光的味道;手工缝制的羊皮袄挂在衣架上,是当地人抵御严寒的 “法宝”。傍晚时分,老人们会搬着小马扎坐在巷口,聊着当年治沙的故事,孩子们则在巷子里追逐嬉戏,笑声与远处的犬吠交织在一起,满是岁月静好的模样。

如今的右玉,不仅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更成了人们向往的 “诗意栖居地”。春天,杏花漫山遍野绽放,粉白的花海吸引着八方游客;夏天,林间的避暑山庄成了清凉的天堂;秋天,漫山的树叶染上金黄,层林尽染如诗如画;冬天,长城雪景与羊肉火锅,成了最温暖的邀约。这片曾被风沙肆虐的土地,用七十多年的时光,证明了 “人定胜天” 的力量,也用满眼的绿意与浓浓的烟火气,告诉人们:最美的风景,永远在奋斗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