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粉尘环境生产安全全方位注意事项

防患于未“燃”:粉尘环境生产安全全方位注意事项在粮食加工、木材家具、金属抛光、化工、制药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性粉
防患于未“燃”:粉尘环境生产安全全方位注意事项

在粮食加工、木材家具、金属抛光、化工、制药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性粉尘看似微不足道,但当它们悬浮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并遇到点火源时,其爆炸威力和破坏性往往是灾难性的。与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易产生二次甚至多次爆炸,后果更为惨烈。

因此,粉尘环境下的安全生产绝非小事,必须建立一套从源头到末端的系统性防御体系。以下是必须严格遵守的核心注意事项。

一、 源头控制:减少粉尘产生与积聚

这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防线。

工艺优化:

优先采用湿法作业(如湿式打磨、喷雾加湿),从根本上减少粉尘的产生和飞扬。

改进工艺设备,提高密封性,防止粉尘逸散。例如,采用密闭的输送系统(如气力输送、螺旋输送机)代替开放式输送。

清洁制度——生命线:

定期清扫:建立严格的、定期的清洁制度,确保所有区域,尤其是地面、墙面、设备顶部、管道、梁架、灯具等所有表面,没有粉尘积聚。任何可见的粉尘层(通常指厚度>1mm)都是潜在的炸弹。

“工完料尽场地清”:每班次结束后,必须对工作区域进行彻底清理。

正确清洁方式:使用防爆型吸尘器进行清理。严禁使用压缩空气吹扫,因为这会使地面积聚的粉尘扬起到空中,形成达到爆炸极限的粉尘云。

清洁工具: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如铜制、铝制或塑料工具)。

二、 通风与除尘:控制粉尘扩散

当粉尘无法避免产生时,必须有效控制它。

安装有效的除尘系统:

在所有产尘点设置集尘罩,并连接至中央除尘系统。

除尘器(如布袋除尘器)应尽可能安装在室外,并配备可靠的泄爆、隔爆或抑爆装置。

定期检查和维护除尘系统,确保其始终处于高效运行状态,防止管道内部积尘。

加强场所通风:

保持良好的整体通风,可以降低局部区域的粉尘浓度。

通风系统的设计应避免产生死角,防止粉尘在局部积聚。

三、 点火源控制:杜绝一切“星星之火”

消除点火源是防止爆炸发生的直接手段。

防爆电气设备:

在爆炸性粉尘环境(21区、22区)内,所有电气设备(电机、开关、灯具、接线盒、传感器等)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防粉尘点燃型设备,其防爆标志应包含“Ex tD”和相应的设备保护级别(如 Db 或 Dc)。

严禁使用普通电气设备。

静电防护:

所有设备、管道、料仓必须可靠接地,形成连续的电气通路,防止静电积聚。

操作人员应穿着防静电工作服和鞋。

对于非导体设备或管道,应考虑使用静电消除器。

明火与高温表面管理:

严格执行动火作业许可制度,在粉尘环境内及周边区域严禁一切未经批准的焊接、切割等作业。

防止设备因摩擦、过载、润滑不良等原因产生异常高温。定期巡检轴承温度,防止其成为点火源。

禁止在区域内吸烟。

机械火花控制:

避免使用铁制工具撞击,在可能产生摩擦和撞击的部位,应采用有色金属(如铜、铝)或不易产生火花的材料。

四、 安全管理与人员培训

区域划分与标识:

根据《GB 15577-2018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等标准,明确划分厂区内的20区、21区、22区,并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

员工培训与意识:

对全体员工进行系统的粉尘防爆安全培训,使其了解粉尘爆炸的危害、成因及预防措施。

培训员工掌握正确的清洁方法和应急程序。

设备维护与检查:

建立设备维护台账,定期对除尘系统、防爆电气、接地线路等关键设施进行专业检查和维护。

变更管理:

任何工艺、设备或物料的变更,都必须进行粉尘爆炸风险再评估。

五、 减灾与应急准备

泄爆与抑爆:

对无法安装在室外的除尘器、料仓等设备,必须安装泄爆片,将爆炸压力和火焰导向安全方向。

对重要设备,可考虑安装抑爆系统,在爆炸初期快速喷洒灭火剂,遏制爆炸发展。

消防准备:

配备适合扑灭粉尘火灾的消防器材(如D类金属火灾灭火器,不应用水扑救某些金属粉尘火灾)。

制定专门的粉尘爆炸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总结:构建粉尘防爆安全文化

粉尘环境的生产安全,是一项需要全员参与、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它要求企业从“人、机、料、法、环”五个维度进行全面风险管理。

核心要点再强调:

清洁是基石:无积尘,就无大爆炸。

设备是保障:防爆电气和有效除尘系统缺一不可。

火源是红线:严控静电、明火、高温与机械火花。

管理是灵魂:通过培训、制度和检查,将安全意识融入每一个员工的日常行为中。

唯有将上述注意事项转化为日常的行动自觉,才能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真正实现“防患于未‘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