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鲁南枣庄有个老规矩,长辈传下来的旧物件不能随便扔,尤其是睡觉用的蚊帐,说是能护佑子孙睡得安稳。
可前阵子,靠山屯的王老汉,就栽在祖传的老蚊帐上了。
王老汉今年七十有二,身子骨还算硬朗,每天扛着锄头下地,晚上就睡在堂屋那张雕花木床上。
这张床和床上的蚊帐,是他爷爷传下来的,少说也有百年光景。
蚊帐是细棉线织的,米黄色,摸上去软乎乎的,就是网眼比新蚊帐密些,王老汉总说这样的蚊帐才挡得住山里的花蚊子。
入伏那天,天热得邪乎,王老汉半夜被蚊子咬醒,迷迷糊糊伸手挠痒,指尖碰到蚊帐时,忽然觉得不对劲,往日软乎乎的棉线,今儿个竟凉得像冰,还带着股子霉味。

他揉了揉眼睛,借着月光往蚊帐上一瞅,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原本均匀的网眼,不知何时竟拼成了一个个黑沉沉的“丧”字,密密麻麻铺了半面帐子,透着股子说不出的阴寒气。
“老婆子!老婆子!”王老汉的喊声把老伴李老太惊醒了。
李老太凑过来一瞧,也吓得腿肚子发软:“这、这是咋回事?好好的蚊帐咋就变出这晦气东西了?”
老两口不敢再睡,坐在炕沿上熬到天亮,一早就去村东头找张半仙。
张半仙是十里八乡有名的风水先生,据说能通阴阳。
他捏着胡子围着蚊帐转了三圈,又摸了摸王老汉的脉象,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老王头,你这蚊帐是阴织纹啊!百年前织这帐子的人,怕是带着怨气走的,这‘丧’字是催命符,不出七日,你就得寿终正寝!”
这话吓得王老汉腿一软,扑通跪倒在地:“张神仙,您救救我啊!我还没抱上重孙子呢!”
张半仙叹了口气:“解铃还须系铃人。这蚊帐是你爷爷当年从山外一户败落人家手里买的,你得找到那户人家的后人,求他们给个说法,才能破这煞气。”
王老汉不敢耽搁,第二天就揣着干粮上了山。
按照张半仙指的路,翻了三座山,找到了一个叫核桃峪的小村子。
村里一位九十岁的老奶奶听了他的来意,一拍大腿:“哎呀!那蚊帐是我太奶奶织的!当年我太爷爷是个木匠,被山匪害了,太奶奶织这蚊帐时,心里恨啊,就偷偷织了丧字,想咒死山匪,可没等咒成,自己就病死了。”

老奶奶领着王老汉到了太奶奶的坟前,王老汉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又烧了纸钱:“老祖宗,我知道您心里苦,可这帐子传到我手里,别再害人了,您安息吧!”
说来也怪,当天晚上,王老汉回到家,再看那蚊帐,“丧”字竟少了大半,只剩下几个模糊的印记。
可没过两天,王老汉突然病倒了,高烧不退,迷迷糊糊中总看见一个穿黑衣的老太太站在床前。
李老太急得直哭,又去请张半仙。
张半仙一来,盯着蚊帐瞧了半天,忽然一拍桌子:“不好!这不是怨气没散,是有人在背后搞鬼!”
他让李老太找来一根细针,在蚊帐的角落挑开一个线头,竟拉出一截黑色的丝线,线头上还拴着个小小的木牌,上面刻着“短命”二字。
“这是有人借老蚊帐的煞气害人!”张半仙沉声道,“老王头,你最近是不是得罪啥人了?”
王老汉躺在床上想了半天,忽然一拍脑门:“前些日子,村西头的刘二赖想占我家的宅基地,我没同意,他还跟我吵了一架!”
李老太也附和道:“对!那天他还在院子外头盯着这蚊帐看了半天!”
张半仙当即让村里的年轻人去把刘二赖找来,刘二赖一进门,看见张半仙手里的木牌,脸瞬间白了:“我、我就是想吓唬吓唬他,没想真害他性命啊!”
原来,刘二赖听老人们说过这蚊帐的来历,又听说张半仙能看风水,就偷偷找了个游方道士,弄了这黑丝线和木牌,趁王老汉上山时,偷偷缝进了蚊帐里。
真相大白后,刘二赖被村民们教训了一顿,还赔了王老汉的医药费。
王老汉在坟前谢过了老奶奶的太奶奶,又把那老蚊帐烧了,病没多久就好了。

后来,村里人都说,这老物件虽有念想,可要是带着怨气,留着就是祸害。
王老汉也常跟人念叨:“做人啊,别记仇,也别害人,不然咋来的,咋还回去。那丧字不是阎王爷的催命符,是人心底的恶念催的命啊!”(民间故事:蚊帐上的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