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东汉光武帝刘秀在高邑城南的“千秋台”登基,将“鄗(hao四声)”改为“高邑”,开启了一段穿越时空的历史旅程。而更早之前,一条名为“泲(ji三声)”的河流,已在《诗经》中悄然流淌,默默滋养着这片土地,见证着高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01
《诗经》之水,滋养高邑
“匏(pao二声)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这是《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中的前两句,描述了一位年轻女子在渡口焦急等待爱人的心理过程。
殊不知,诗中提到的济,指的就是流经高邑县的泲河。这里的“泲”同“济”。
《说文解字》有云 :“【济】水,出于常山房子赞皇山。”(房子县,故城在高邑县西南富村乡附近。)
《明史地理志》赵州写道:“赞皇西南有赞皇山,济水出焉,亦曰泲水。”

泲河,作为高邑县内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不仅滋养了这片土地,更为高邑带来了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泲河发源于赞皇县西南部大石门村附近,流经赞皇县、高邑县、柏乡县,最终注入滏阳新河,属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其上游建有南平旺中型水库。
02
泲水搭桥,共筑乡情
根据高邑李庚午的《泲河书屋怀古》介绍,二十世纪初,泲河南岸的仓房村,每年冬天都会召集人力修桥。
村里的约定是:立冬时节搭小桥,能过行人即可。小雪节令搭建大桥,要一丈宽,能顺利通过农民们常用的“四脚车”(四个木轮)和两脚大车(两个大木轮)。无论大桥小桥,当天必须完工。到来年立夏时节,再拆除大桥和小桥。

直到改革开放后,村集体在上级的帮助下,在泲河上建起了两座水泥漫水大桥,每年架桥的惯例才停止。桥不用人工建了,但乡邻之间养成的热心公益、互帮互助的好传统、好品德、好习惯却流传至今。
03
仓房议事,和谐样本
高邑县仓房村是全国最早实行村民议事制度的村庄之一,通过专题议、家里议、群里议、协商议实现了40年来无群众上访,并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等国家级荣誉,被定为全市基层干部培训现场教学点。

为了让乡村更加和谐美丽,仓房村依托邑家人服务社,打造了干群零距离交流的会客厅,设置书画室、棋牌室等功能室,免费向村民开放。

全村已修订四次《村规民约》,动员村民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利用闲置宅基地,打造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实现垃圾日产日清,街道美化、绿化、亮化。

成立由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建设11个日光温室大棚,流转土地1025亩,种植金银花、菊花等中药材。推出仓房之花金银花水、菊花水及相关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发展特色养殖,建设14座标准化兔舍,年出栏约30万只。村集体收入超百万元。
据支书庞忠现介绍,仓房村自古就有三个多:一是在外从政的人多,二是外出求学的人多,三是教书行医的先生多。从元末明初到新中国成立至今,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既有考上清华、北大的,也有留学海外的。
泲河不光滋养了这里的人民,还奠定了灿烂的文化。仓房村的戏班在上世纪初在当地就小有名气。仓房大鼓会从清光绪年间流传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现在村民自己组建了秧歌队、乒乓球队、舞蹈队和象棋队,既丰富了业余生活,又能在重大节日演出亮相。

因为有泲河等充沛的水资源,加上当地丰富的高岭土等陶瓷原料资源,为高邑传统制陶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仓房村作为陶瓷产地,把建筑陶瓷向工艺陶瓷转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同现代休闲旅游结合起来。
04
古鄗新邑,品质之城
从京港线泲河桥向北五公里即是高邑火车站,恰恰位于整个高邑的正中心位置。正是因为有了京广铁路与石武高铁平行而立,有了京港澳高速与107国道纵穿南北,339国道与衡昔高速横跨东西,才共同织就了一张四通八达的高邑交通网。泲河的运输功能日渐远去,而高邑的现代化交通枢纽地位则日益凸显。

现在的高邑,正在以创新的思维打造美丽城市。它先后荣获了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河北省文明城市、河北省森林城市和河北省洁净城市等称号。

县城主要分三个片区,即中心城区、北部片区和国际陆港片区。其中主城区强功能,北部片区提品质,陆港片区做支撑,最终形成三大片区联合、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北部片区强调的是品质,在建设之初,即纳入了国土空间规划优先予以保障,突出了高标准的规划设计,并做好科学留白,成熟一块开发一块。
在基础设施方面,先行实施了北部片区一纵六横七条道路建设,完成规模23公里,并建设了10公顷的港兴公园。

港兴公园是北部片区建设的重要节点,分为两个园区,一南一北,一静一动。南园主要建设门球场、象棋、围棋、健身步道等适老性的、以静为主的场地;北园则突出运动空间布局,像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儿童乐园等,各个年龄段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运动的场地。

北部片区的街区、住宅、公园都按高端布局、打造精品的思路进行。比如这里两个住宅小区就是第四代住宅的典型代表,每户都有一个空中庭院,房间层高3.6米,完全没有压抑感。
从《诗经》中的隔泲水相望,到今日的便利交通;从立冬搭桥的人海战术,到第四代住宅的智慧家居——高邑,这座被历史浸润的古城,正以创新的笔触,在传承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古鄗不老,新邑正兴。
部分图文源于柏乡发布、刘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