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正国级经济学家陈云

陈云同志作为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与毛、刘、周、朱、邓等并列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曾经担任长达

陈云同志作为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与毛、刘、周、朱、邓等并列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他曾经担任长达56年的中委,早在1932年便任临时中央常委。

诞辰120周年之际,纵观陈云整个革命生涯,最显著的标签之一,是党内经济学家。

陈云,杰出的经济工作领导人,长期领导全国财政经济工作。在经济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上,特别是在困难关头可以说首看他。

军事战争壮怀激烈,经济战争也可歌可泣。

较为人知,陈云同上海滩资本家打的五次经济仗,被教员高度评价:一场不下于淮海战役的斗争。

其银元、粮食、运输、棉花、抑制通货膨胀五大“战役”,彻底解决“两白一黑”(大米、纱布、煤炭)问题。

此外,其多次主持的后方勤务工作和接管大城市工作,也堪称卓越。

15岁,陈云就到当时上海商贸最重要产业的商务印书馆当柜员,一当就是7年。

少年期间的广阔社会见闻和较长时间的商业训练,为其财经工作打下基础。

30年代便开设不少商店为党的事业筹措相当经费。期间,他提供的两根金条,更是为后来“共和国长子”华润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红色掌柜”陈云有丰富的财经工作领导经验和实战经历。

1944年3月,任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主持中共中央所在的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工作,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解放战争期间,担任东北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恢复东北经济。

新中国成立之初,不到一年便实现了全国财政经济统一,稳定了金融物价。

1972年4月,陈云研究国际经济形势和发展对外贸易问题。提出要很好地研究当代资本主义,以便在世界市场中占有中国应有的地位。1973年10月3日,赶赴广州参加商品交易会,并指导对外贸易部熟悉国际市场交易。10月10日,为外贸部起草报告,并建议中国改变单纯购买外汇,并兼顾筹建中国的黄金储备。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黄金已经出现明显上涨时,还力排众议坚决主张增持,其后增值约17亿美元。

陈云不仅“头戴瓜皮帽”,还“踱方步”,思考决定长远战略问题。

于经济思想,亦颇多建树。

在大的方面,50年代末60年代初,陈云回到老家上海青浦等地调查,建议对农村实行包产到户政策。

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主张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进行的自由生产是补充;在流通领域,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

他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还不行,还必须有市场调节。

他一贯主张,关系全国人民经济生活的事是第一位的大事,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必须兼顾、必须平衡,经济建设必须做到综合平衡,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和进行必要的国家干预,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健康发展。

真理往往是简要的。

我们来看一看陈云一些看似简单,却蕴含丰富哲理的话语。

建国初年,政务院的一次会议上讨论物价问题,陈云发表意见说:要摸着石头过河,稳当点好。

后来,谈粮食问题:粮食是大头,大头紧,各头紧;大头宽,各头宽。谈经济的综合平衡: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更进一步指出,不解决这个问题(吃饭问题),农民就会造反,支部书记就会带队进城要饭。

他还强调,搞经济建设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我是管吃饭穿衣的,“如果我们不能解决人民的吃饭穿衣问题,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便站不稳”。

用“鸟”比喻商品和市场,用笼子比喻国家计划: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

陈云同志曾说,学好哲学终身受益。

他一生的座右铭充满唯物辩证法的智慧: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