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解读 AM Best:国际评级机构如何看待中国保险市场?

对于普通家庭而言,保险不仅是风险的缓冲垫,更是长期资产配置的重要一环。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和众多保险公司,如何判

对于普通家庭而言,保险不仅是风险的缓冲垫,更是长期资产配置的重要一环。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和众多保险公司,如何判断一家保险公司的稳健性,以及一个市场的长期趋势,成为中产家庭保障规划中的核心难题。此时,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专业判断,便成为我们洞察行业深层逻辑的关键视角。

在众多评级机构中,AM Best以其专注于保险业的专业性而闻名全球。其发布的市场展望报告,被视为衡量保险公司财务实力、经营绩效和市场风险的重要风向标。近期,AM Best 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最新评级和展望,呈现出一个 **“非寿险稳定,寿险挑战重重”** 的复杂局面。这种看似矛盾的判断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结构性的变化和潜在的风险?对于我们这些寻求长期稳健保障的家庭来说,又应从中汲取哪些关键的启示?本文将深入解读 AM Best 的评级逻辑,剖析中国保险市场的两大板块,并为家庭理财决策提供专业、客观的参考。

一:AM Best 是谁?保险业的 “标准普尔”

在深入探讨 AM Best 对中国市场的具体判断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家机构的权威性。AM Best 成立于 1899 年,是全球历史最悠久、最受认可的保险业信用评级机构。与标准普尔(S&P)、穆迪(Moody's)等综合性评级机构不同,AM Best 专注于保险行业,其评级结果直接反映了保险公司的财务实力(Financial Strength Rating, FSR)和长期发行信用评级(Long-Term Issuer Credit Rating, ICR)。

AM Best 的评级方法论 ——Best's Credit Rating Methodology (BCRM) [3],是一个综合性的框架,主要评估保险公司的五大关键领域:

资产负债表实力 (Balance Sheet Strength): 这是评级的核心,关注资本充足性、准备金质量、再保险依赖度等。

经营绩效 (Operating Performance): 评估承保盈利能力、投资收益和费用效率。

业务组合 (Business Profile): 考量市场地位、业务多样性和分销渠道。

企业风险管理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ERM): 评估公司识别、衡量、监控和管理风险的能力。

宏观环境影响 (Country Risk): 评估国家经济、政治、金融和社会环境对保险公司运营的影响。

对于中产家庭而言,AM Best 的评级是选择保险公司的重要参考。一个高评级(如 A 级或更高)意味着该公司在面对经济下行或巨灾损失时,有更强的财务能力履行其对保单持有人的承诺。

二:非寿险市场的 “稳定” 基石:新兴动力与科技赋能

AM Best 在 2025 年 10 月发布的报告中,维持了对中国非寿险市场的 **“稳定”(Stable)** 展望 [1]。这份判断是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的背景下做出的,显得尤为引人注目。其稳定的基石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新兴业务的强劲增长和监管环境的积极支持。

1. 新兴业务的强劲增长:新能源汽车与健康险

非寿险市场的增长动力正在从传统的车险和财产险,转向新能源汽车(NEV)保险和健康险。

新能源汽车保险: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爆发式增长,NEV 保险成为车险市场的新增长点。然而,AM Best 也指出,NEV 保险带来了新的挑战。虽然保费收入增加,但行业数据显示,NEV 的损失频率和严重程度高于传统燃油车。这主要是由于驾驶员经验不足、维修和更换成本高昂(尤其是电池)所致 [1]。这导致部分保险公司在 NEV 业务上承保亏损,考验着保险公司精细化定价和风险管理的能力。

健康险的崛起: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中产阶层对高品质医疗服务需求的提升,健康险,特别是高免赔额、高保额的 “百万医疗险” 等产品,呈现显著增长。监管机构推动的健康险改革,以及与社会医疗保险的衔接,进一步释放了市场潜力。

下表展示了非寿险市场保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反映了新兴业务对市场的影响:

险种类别

2022 年保费占比

2024 年保费占比 (预估)

增长驱动因素

机动车辆保险 (含 NEV)

58%

55%

NEV 保险增长抵消传统车险下滑

健康险与意外险

25%

28%

医保改革、百万医疗险普及

财产险与工程险

10%

9%

宏观经济放缓影响

责任险与新兴险种

7%

8%

绿色能源、低空经济、高科技制造业

2. 科技赋能与业务组合多样化

AM Best 观察到,中国非寿险公司正积极将业务范围扩展到绿色能源、低空经济(如无人机责任险)和高科技制造业等新兴领域,以实现业务组合的多样化。同时,数字化、自动化和中国本土 AI 工具的应用,正在加速提升承保、定价、理赔和反欺诈等环节的运营效率 [1]。

AM Best 的结论是,尽管宏观经济存在压力,但那些具备精细化业务线管理和强大科技赋能的大型保险公司,将更有可能维持其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

三:寿险市场的 “负面” 挑战:低利率与转型之痛

与非寿险市场的稳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AM Best 对中国寿险市场的展望则更为谨慎,甚至在 2024 年的报告中曾给出 **“负面”(Negative)** 的展望(尽管最新报告可能有所调整,但其核心挑战依然存在)。寿险市场的挑战主要集中在宏观经济和行业结构两大层面。

1. 低利率环境下的利差损风险

寿险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持续低迷的利率环境。寿险产品的负债端(即保单对客户的承诺收益)具有长期性,而资产端(即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则受到市场利率下行的影响。

利差损压力: 历史上销售的许多高预定利率产品(如 3.5% 或更高)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其投资收益难以覆盖承诺的成本,从而产生利差损。这直接侵蚀了寿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本基础。

资产负债错配: 投资收益率的下降,使得寿险公司在进行资产负债管理时面临更大的久期错配风险。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寿险公司近年来积极下调了传统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并将产品重心转向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产品。

下表模拟了寿险公司在低利率环境下面临的压力:

指标

2022 年

2024 年 (预估)

AM Best 关注点

综合投资收益率

4.5%

3.5%

收益率下降,影响利润空间

传统产品预定利率

3.5%

3.0% (已下调)

存量高预定利率保单的利差损风险

偿付能力充足率 (核心)

220%

200%

资本压力增加,需发行资本补充债

2. 代理人渠道的转型之痛与监管趋严

寿险业的传统销售模式 ——代理人渠道,正经历一场痛苦的转型。过去依赖 “人海战术” 的模式难以为继,代理人数量大幅下滑,产能下降。寿险公司必须投入巨资进行代理人队伍的专业化、数字化转型,以提升效率和服务质量。

此外,监管机构对寿险公司的要求也日益严格,特别是在偿付能力充足率和产品设计方面。例如,中国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体系(C-ROSS)要求保险公司持有充足的资本以应对各类风险。大型保险公司虽然能够通过发行资本补充债等方式筹集资金,但中小公司则面临更大的资本压力。

AM Best 的观点是,寿险公司必须成功完成业务模式的转型,从过度依赖投资收益转向提升承保盈利能力,并建立更高效、更专业的销售渠道,才能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对中产家庭的启示:稳健至上与保障为本

AM Best 的评级报告不仅是给保险公司的 “成绩单”,更是给中产家庭的一份风险提示和保障指南。

1. 选择 “稳健” 而非 “激进” 的合作伙伴

在选择保险公司时,家庭应当将财务实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放在首位,而非仅仅关注产品的短期收益率。AM Best 的高评级(如 A 级或更高)意味着该公司在资产负债表实力、经营绩效和企业风险管理方面表现出色。

案例分析: 假设一家保险公司在 AM Best 的评级中长期保持 “A” 级稳定,这表明其资本充足、投资稳健、理赔能力强。即使在经济下行期,这类公司也能更好地履行长期保单承诺。相反,如果一家公司评级较低或展望为 “负面”,则可能意味着其在面对市场波动时,履行承诺的能力存在潜在风险。

2. 配置保障型产品,规避利差损风险

寿险市场的挑战提醒我们,在低利率时代,不应将保险产品视为主要的投资工具,尤其是那些承诺高收益的产品。

保障为本: 家庭应优先配置纯保障型产品,如定期寿险、重疾险和医疗险,以对冲家庭主要经济支柱的风险。这些产品的价值在于其杠杆作用和风险转移功能,而非投资回报。

关注长期储蓄: 对于有长期储蓄需求的家庭,应选择那些分红稳健、透明度高的产品,并将目光放长远,避免被短期的高预定利率诱惑。同时,应关注保险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的表现,这直接关系到其长期偿付能力。

3. 关注新兴风险与保障缺口

非寿险市场的变化也提示我们,家庭的保障范围需要与时俱进。

新能源车险: 随着家庭购买新能源汽车,应仔细研究 NEV 保险的条款,特别是针对电池等高价值部件的保障范围和理赔流程。

健康与养老: 随着人口老龄化,健康险和养老金规划的缺口日益扩大。中产家庭应利用商业健康险作为社会医保的有效补充,并尽早规划商业养老金,以应对长寿风险。

AM Best 的报告揭示了中国保险市场的结构性转型,这场转型将淘汰那些风险管理能力弱、业务模式单一的公司,最终让那些稳健经营、以客户为中心的保险公司脱颖而出。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是一个优中选优的时代。

结语

AM Best 对中国保险市场的解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专业且客观的宏观视角。非寿险市场的 “稳定” 展望,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健康险等新兴领域的强劲增长,以及监管环境的积极支持。这表明中国保险业在产品创新和科技应用方面正展现出巨大的活力和韧性。然而,寿险市场面临的挑战,特别是低利率环境下的利差损风险和代理人渠道的转型压力,则提醒我们,“稳健” 二字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更显珍贵。

对于中产家庭而言,国际评级机构的判断并非遥不可及的学术报告,而是指导我们选择保险产品和合作伙伴的实用指南。我们应当将目光从短期的高收益承诺,转向保险公司长期的财务实力、风险管理能力和产品的保障本质。选择那些在资本充足率、投资策略和运营效率上表现稳健的大型保险公司,并将家庭保障的重点放在健康、养老和财产风险的对冲上,才能在不确定的时代中,为家庭筑起一道坚实的金融防线。

“规划未来,保障生活,理财和保险是每个家庭的必修课。如果您想获得专属的 1 对 1 家庭保障规划点评,欢迎与我联系,我将免费指导前20位读者。”

参考文献

[1] AM Best. (2025, October 30). Best’s Market Segment Report: AM Best Maintains Stable Outlook on China’s Non-Life Insurance Segment. [URL: https://news.ambest.com/pr/PressContent.aspx?refnum=36675&altsrc=2]

[2] AM Best. (2024, September 18). Best’s Market Segment Report: AM Best Maintains Stable Outlook on China’s Non-Life Insurance Segment. [URL: https://news.ambest.com/presscontent.aspx?refnum=35167&altsrc=122]

[3] AM Best. Best's Credit Rating Methodology (BCRM). [URL: https://www3.ambest.com/ambv/ratingmethod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