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物流管理,必须掌握的10个要点

一说到物流,就很容易出现这些情况——老板说库存不是积压就是缺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员工说部门之间信息不透明,这个说没收到

一说到物流,就很容易出现这些情况——

老板说库存不是积压就是缺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员工说部门之间信息不透明,这个说没收到订单,那个说以及发货但是没显示;

客户说一直看不到货物配送状态,都不知道到底发没发货。

这些问题其实就是物流管理没做好,结果制约了业务的发展。

用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你,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某个环节的修修补补,而在于建立一个系统化的物流管理思维。

那要怎么做呢?本文就从物流管理的十个要点入手,给大家好好聊聊,一个好的物流管理到底需要注意什么。

要点一:需求预测

做任何物流计划,第一步不是跑去订货或者找车,而是预测。你需要尽可能准确地估算,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你的产品将会售出多少。

简单来说,就是“算账”。你需要分析历史销售记录、评估促销活动的影响、考虑市场趋势变化,甚至关注天气预报等因素。

那么该怎么客观地进行预测呢?

我们可以借助数据分析工具,比如我现在在用的FineBI,利用图表上的趋势线来对需求进行预测,这样就能对库存量进行一个估算,适当增加或减少库存。比如在这份图表上,我们可以根据趋势线预测在2024-12-12库存量可增加到70000。是不是就能很直接地看到这些数据?

预测准了,后边的所有动作才可能顺畅;预测偏了,要么库存积压占着资金,要么缺货断供,眼睁睁看着客户流失。你懂我意思吗?如果起点就偏离了,后续的努力事倍功半。

那么,预测做完之后,我们依据什么来准备货物呢?

要点二:库存管理

预测做完了,接下来就是根据预测来管理你的库存。

库存管理说白了,就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库存过多,不仅会大量占用企业流动资金,还会产生高昂的仓储成本,要知道,多一个库存就多一份成本;而库存过少,就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直接影响销售。

我一直强调,库存不是静态的堆积,而要被看作是需要持续流动的循环。通常,我们会将库存划分为不同类型进行管理:比如安全库存,用于应对需求的意外波动,起到缓冲作用;以及周转库存,用于支持常规的销售活动。

管理的目标,就是让库存水位始终保持稳定与合理。

货物根据计划采购或生产出来后,需要一个地方进行存储和流转,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谈的。

要点三:仓储管理

货进来了,得有个地方放,这就是仓库,仓库可不是简单地把货扔进去就行了,它是调节整个物流链条节奏的核心枢纽。

高效的仓储管理,主要关注几个关键操作:

仓库布局规划(优化货物存放位置以提升效率)

存储方案(选择合适的货架类型和存储区域)

拣选作业(根据订单准确、快速地取出货物)

出库打包

如今,许多仓库都引入了WMS(仓库管理系统),这相当于为仓库活动配备了智能大脑,能够实时追踪库存位置和数量,大大提高了效率和作业精度。

那么当货物在仓库内准备就绪,如何将它们有效地送达至客户手中呢?

要点四:运输管理

货在仓库准备好了,怎么运出去?这是物流过程中成本占比通常是最高的部分之一。

在这个环节,我们需要考虑:

选择快递、零担物流还是整车运输?

采用空运、陆运还是铁路运输?

不同的选择,对应着不同的成本、时效和服务可靠性。

用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你,没有最好的方式,只有最合适的方式。加急的、高价值的货可能走空运;不着急的大批量货,走铁路或海运更经济。

举个例子:

一家珠三角的家电企业,要向一位西北客户发送一台定制的高端按摩椅,这台产品价值高,且客户期望3天内收货,这时候选择快递或空运的“门到门”服务是最佳方案,虽然单次运输成本可能近千元,但确保了时效与安全,满足了客户紧急需求;

同一企业需要向东北仓库常规补货500台标准款电风扇,则整车运输或铁路运输更为经济,整车运输可能需花费数千元,但平摊到每台设备上成本极低,尽管全程需要5-7天,但完全符合补货计划,实现了成本与效率的平衡。

关键是要基于货物特性、时效要求和成本预算,在多种运输方式中做出最合理的匹配,还要找到可靠的合作伙伴,并全程跟踪货物在途状态。

要点五:包装与装卸

这一点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重要部分,包装的首要功能是保护商品,确保其在运输和仓储过程中免受损坏,但除此之外,包装也会影响物流效率。

试想一下,一个包装形状不规则,是不是就浪费了车厢和货架的空间?包装材料过重,是不是就白白增加了运费?同样,装卸环节的操作规范与否,直接决定了货物的损耗率:野蛮装卸可能让你之前所有的精心准备都付诸东流。

所以,这是一个需要被标准化和严格监督的环节。

我们上面谈到的,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流动,但要确保整个系统协同运作,还有一个无形的要素至关重要。

要点六:信息流管理

在物流管理中,流动的不仅仅是实物商品,还有与之相关的所有信息——

从客户下单、仓库确认库存、生成拣货单、分配运输资源,到最终签收凭证的返回,整个链条中的信息必须确保准确、实时地传递。

如果订单信息没及时传到仓库,或者仓库发货了系统却没更新,就会导致整个链条的混乱!

给大家举个例子就知道了:一位客户在网上下单后,这份订单信息必须实时同步至仓库系统,如果信息流中断,那么仓库不知道有新订单,就会导致发货延迟;如果货物已发出但系统未更新签收信息,客服就无法准确回复客户查询,因此引发投诉,造成严重的影响。

我一直强调,实物流动与信息流动必须同步,信息要跑得比实物快,才能指导实物更高效地流动。

而这些复杂的内外部协作,最终依靠的是人与人的沟通与合作。

要点七:供应商与客户关系管理

物流管理绝非仅靠内部努力就能完成,它涉及到与外部供应商,比如运输公司、仓储提供商和内部客户或销售部门的紧密协作。

和供应商建立稳定、互信的合作关系,能让你在旺季需要运力时得到支持,在出现问题时有顺畅的沟通渠道。同样,和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提前告知他们物流状态,管理好他们的预期,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误会和投诉。

说白了,物流管理也是一门和人打交道的学问。

要点八:成本控制

前面所有环节的运作,最终都会汇总体现为物流成本,因此,在保障既定服务水准的前提下,持续控制并优化成本,是物流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

这就要求你要学会拆解成本:仓储费、运输费、包装费、管理费、库存持有成本……

每一笔钱花在哪里,是否合理,有没有优化的空间?比如,通过合并运输能不能降低单票成本?通过优化包装能不能减少运费?成本控制不是一味地压价,而是追求更高的性价比和效率。

要点九:人员与流程

再好的系统和技术,也需要人来执行。所以,人员的培训和流程的标准化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为一线操作人员提供清晰、明确的SOP(标准作业程序),并辅以定期培训与考核,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失误,提升操作一致性。让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标准及其重要性,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责任心,是整个物流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的最终保障。

即使我们做好了以上所有方面,这个动态系统依然会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因此,我们的工作还差最后关键的一环。

要点十:风险管理与持续改进

物流链条长、环节多,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各种潜在风险,恶劣天气、交通中断、政策调整、供应商突发状况等,都可能对物流运作造成冲击。

所以,你必须要有风险意识。

比如,有没有备选的运输路线?有没有第二家合作的物流商作为备用?这就是风险管理。同时,物流管理不是一劳永逸的,市场在变,技术在变,你的流程也需要不断复盘和优化,定期看看哪些环节可以做得更好、更快、更省,这就是持续改进。

这里我们要知道,追求卓越的物流管理本身就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持续优化的过程,所以这个部分要一直走下去。

总结

所以说,物流管理其实是环环相扣、逻辑严密的系统工程。

我一直强调,想要把物流管理做好,其实就是要把所有环节都做好;用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你,只要你理解并掌握这十个核心要点,就相当于掌握了物流管理的基本逻辑。

在有了一个整体的逻辑之后,还需要把这套逻辑真正运用起来,不断验证和优化,你才是真正了解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