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让阳澄湖大闸蟹“金字招牌”越来越亮

站在《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特色产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收官之年,阳澄湖大闸蟹产业正迎来一场从“无序”到

站在《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特色产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收官之年,阳澄湖大闸蟹产业正迎来一场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型变革。从“五个一”防伪体系的建立到“熔断机制”的落地,从养殖户全员入会到团体标准的科学引领……作为核心推动者,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2025年轮值会长龚文龙近期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阐释了阳澄湖大闸蟹在今年生产、渠道、市场、监管等方面的系列新举措,通过“定规矩、守底线”,让“优质优价”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底色。

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2025年轮值会长龚文龙。

谈方案

监管与服务两手抓

新京报:如何看待今年苏州出台《2025年阳澄湖大闸蟹产业发展和品牌提升工作方案》,协会为方案落地做了哪些工作?

龚文龙:近几年,大闸蟹产地增多,阳澄湖大闸蟹品牌价值高达282亿元,肩负着行业“领头羊”使命,在新竞争下必须守住品质优势。这份《工作方案》出台恰逢其时,协会在主管部门苏州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围绕阳澄湖大闸蟹这块“金字招牌”直击产业痛点,从养殖生产、渠道营销、市场消费、监管服务四端发力。生产端以精品蟹养殖为定位,提升先进养殖技术的应用水平;渠道端以国家级公用品牌为核心,优化防伪追溯体系、严控授权门槛;市场端放大产品价值,以蟹为媒推动产业融合;监管端紧扣产前、产中、产后重点环节,监管与服务两手抓。

目前协会已落实方案90%以上举措,包括完善优质生态养殖模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严查养殖投入品,禁止在湖区投喂冰鲜鱼、动物内脏,守护水源水质;主推规格大、抗病害能力强的“阳澄湖1号”品种;优化授权与防伪管理;联合市场监督、农村执法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全链条监管等。

新京报:落实方案的过程中,协会设立了二市二区办事处,承担哪些职能?

龚文龙:阳澄湖大闸蟹养殖范围涉及沿湖昆山、常熟、相城、工业园区四地,以往协会办公地只有一处,养殖户办事难免不便。我们在苏州市农业农村局的统筹部署下,在二市二区和各乡镇(街道)农业农村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二市二区办事处则可以点对点精准服务会员、强化监管。

办事处建在“家门口”,一是方便当地养殖户和经营户,及时掌握养殖现状,开展技术培训和政策宣导;二是规范蟹扣发放,明确市协会下属办事处与区级协会的管理边界,解决以往蟹扣混淆、消费者难辨真假的问题;三是协调当地政府部门,对接农业农村局等形成监管合力,提升效率且更接地气。目前办事处已全部成立,派出4名联络员和派驻4名工作人员,由当地负责人牵头开展针对性的工作监管和办事服务。

谈防伪

让假蟹无处遁形

新京报:年初你提出要“重塑行业形象”,你眼中的行业形象是怎样的,要如何重塑?

龚文龙:我从中学毕业就跟着父亲养鱼、养蟹,对行业有着很深的感情。在我看来,阳澄湖大闸蟹不仅是产品,更是苏州的名片、养殖户的生计。但在粗放式电商销售模式下,其一度曾走过弯路。行业里的确存在扰乱市场干一票就跑的人,但我相信大多数还是期盼它向好发展。面对这些,总有人要站出来进行治理。

所以今年我的工作就是“定规矩、守底线”,强调养殖精细化、品牌保护和优质优价,推动行业从“无序”走向“有序”,让养殖户能赚到钱,让消费者能吃到真蟹,让这个产业能传下去。

新京报:针对售假现象,协会采取了哪些措施?

龚文龙:今年重点推行“五个一”防伪溯源体系,即一企一证、一户一卡、一蟹一扣、一箱一贴、一店一招。消费者可通过授权书、蟹扣、箱贴等扫码溯源,也可登录协会官网核对资质,双向验证。

2025年阳澄湖大闸蟹蟹扣防伪溯源标识。

2025年阳澄湖大闸蟹封箱标贴防伪溯源标识。左为湖区围网养殖,右为沿湖周边高标准池塘养殖。

店面与产品规范上,协会统一了专卖店招和专用包装形象。所有阳澄湖大闸蟹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区域外标注“阳澄湖大闸蟹”的门店都要使用统一店招,原有包装箱可与新包装箱并行流通,但均须加贴2025年包装防伪标贴,销售阳澄湖大闸蟹必须佩戴2025年阳澄湖大闸蟹农产品地理标志防伪蟹扣。专用包装由7家协会授权的印刷企业生产,企业印制包装数量必须和防伪蟹扣数量相匹配,并向协会报备,由协会报苏州市农业农村局和苏州市市场监管局备案,避免滥用。

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统一店招。

阳澄湖大闸蟹专用包装形象。从左至右依次为普通款、中端款、高端款。

围绕经营者管理,协会建立农产品地理标志授权使用人名录,报相关部门备案。企业会员注册地须在保护区范围内,商标所有权归企业自身及法人股东所有,授权书标注企业编号、销售平台及专属二维码,禁止二次授权。今年已有多家不符合资格的会员企业被清退出会。

监管层面,协会与市场监管部门、农业执法部门、电商平台建立常态化协作联动机制。4月成立监管办,主动巡查电商平台,处理投诉和违规问题不下千起,未整改的会员及非会员违规问题均移交市场监管局。同时打通了12315维权通道,建立分级分类监管机制。

8月18日是我今年最开心的一天。这天,经协会联合市场监管局约谈各大电商平台,全网含“阳澄湖镇”“阳澄湖直发”等易引人误解的违规标识产品全部下架清零,成为破解行业乱象,提升品牌信誉的关键一步。

谈“反内卷”

优质优价是核心竞争力

新京报:为何设立每亩水面不超过600只大闸蟹、售完即下架的“熔断机制”?

龚文龙:以前有商家直播卖蟹,动不动就“一波活动销售额上千万”,哪来这么多蟹?这不是忽悠消费者吗?“熔断机制”就是要根据实际养殖或认购的水面数据,卖完即下架,杜绝“洗澡蟹”以及电商平台上“蟹券”超卖超发、恶意低价倾销、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消费者合法权益。

今年协会通过人脸识别的现场采集方式,首次将5739家养殖户全部录入系统,并将全部养殖户免费纳入协会管理。企业需与养殖户签订认购协议合同后才能申领蟹扣,从源头杜绝蟹扣转卖等情况。每亩600只蟹扣的发放数量则是依据“863规划”制定——放800只苗,产600只成蟹,实行生态好、品质好、效益好,这样既保证品质又不破坏生态。养殖面积层层备案,数据在市、区、镇(街道)农业农村部门与协会系统同步,避免虚报。

养殖户通过人脸识别后获得2025年阳澄湖大闸蟹养殖户会员信息卡,一户一卡。

新京报:如何应对会员量增加后的监管压力?

龚文龙:协会养殖户会员从过去的220家左右扩大至今年的5739家全覆盖,核心是夯实产业根基——让养殖户统一享受技术培训、销售对接等服务,从根本上保证品质。

为加强监管,我们修改了协会章程并建立惩罚机制,制定14条“红线”:轻微违规予以警告;严重违规如虚假宣传、质量不达标,给予严重警告或暂停会员资格;情节特别严重的直接除名。“严进严出”保证质量。

同时,我们也呼吁会员间减少价格战竞争。“阳澄湖大闸蟹”这块招牌不是一个人的,是整个行业的,每个人都有责任守护。无休止降价对产业是致命伤害,最后是偷工减料、降低规格,损害的是整个品牌的信誉。今年我们发布了2024年价格调查分析报告,在市场监管部门“反内卷”的倡议下,引导行业走出低价竞争误区。针对线上线下经营者召开了两次规范经营大会,强调“别内卷价格,要卷就卷质量、卷服务”,优质优价才是阳澄湖大闸蟹的核心竞争力。

谈突破

拓展国际布局

新京报:今年是《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特色产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收官之年,如何看待这三年的成果及未来发展?

龚文龙:这三年虽经历高温、台风等影响,但产业实现三大历史性突破——品牌保护机制全面建立,授权、防伪到监管形成闭环;养殖户入会全覆盖,产业根基更加稳固;标准体系初步成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行业从“无序生长”转向“规范发展”,品牌价值稳步提升。

当然,未来仍有几块“硬骨头”要啃,比如加强私域渠道监管、突破深加工瓶颈、拓展产业边界、建设长效机制、提升国际知名度等。

市场拓展方面,阳澄湖大闸蟹已出口马来西亚、越南、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市场,同时组织企业赴其他东亚国家考察。协会申请注册“阳澄湖大闸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启动“阳澄湖大闸蟹”品牌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国内推介首站选择广州,已打通大湾区市场——中国澳门市场正常销售,中国香港市场通过深圳口岸搭建自提渠道。后续还将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举办专场推介。因此,我有信心,在我们苏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我们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只要坚守“优质优价”的方向,阳澄湖大闸蟹的金字招牌会越来越亮。

新京报记者 王思炀

编辑 李严

校对 付春愔

本文图片 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