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创始人掌控 100% 投票权,奥特曼扛不起金添动漫的半壁江山

在“IP+零食”的赛道上,广东金添动漫曾凭借奥特曼、小马宝莉等热门形象快速起量,成为细分领域的代表性企业。但随着其冲击资

在“IP+零食”的赛道上,广东金添动漫曾凭借奥特曼、小马宝莉等热门形象快速起量,成为细分领域的代表性企业。但随着其冲击资本市场,隐藏在IP光环下的经营隐忧逐渐暴露:超99.5%收入系于外部IP、核心IP增长失速、大客户依赖飙升、现金流承压……这家靠IP“吃饭”的企业,正面临从“流量依赖”到“可持续增长”的严峻考验。

一、IP 依赖症:奥特曼神话难续

对金添动漫而言,外部IP是“生命线”,却也是“紧箍咒”。招股书明确显示,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超99.5%的收入来自外部IP授权产品,涵盖奥特曼、小马宝莉、小猪佩奇等26个动漫形象,其中奥特曼是绝对核心IP。

这种高度依赖暗藏两大核心风险:一是核心IP增长动力显著减弱。2022年,奥特曼单IP贡献超62%的收入;2025年上半年该比例虽降至43.9%,但仍占据近半壁江山。更需警惕的是,2025年上半年奥特曼IP产品收入同比下滑17.07%,叠加IP天然的热度周期波动,公司核心收入支柱已出现明显松动。二是授权协议“短周期”埋下“断供”隐患。公司所有IP授权期限统一为1-3年,其中奥特曼当前剩余授权期仅12个月,若到期后无法顺利续约,不仅将直接丧失相关产品销售权,还可能引发库存积压、渠道合作断裂的连锁反应——对消费者而言,失去奥特曼IP加持的零食产品,吸引力将大幅下降。

即便布局多IP矩阵,风险仍未有效分散。2025年上半年,公司前五大IP合计贡献85.7%的收入,单一IP的业绩波动即可直接影响整体营收。当奥特曼、小猪佩奇等头部IP收入同步下滑时,小马宝莉等新IP的增长规模根本无力对冲缺口,暴露出“押注头部IP”商业模式的固有脆弱性。

二、渠道转型:客户依赖升,议价权降

为突破传统经销模式的增长瓶颈,金添动漫近年加速向名创优品、零食很忙等大型零售商“直销”转型,这一战略调整却让公司陷入新的经营被动。

一方面,客户集中度飙升至危险水平。2022年,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仅为4.1%;但到2025年上半年,该比例已猛增至40.7%,其中单一最大客户贡献度达23.6%。过度依赖少数大客户,直接导致公司在合作中话语权显著弱化——面对名创优品这类渠道巨头,金添动漫不仅在产品定价上缺乏议价空间,还需接受更长的账期要求,利润空间被持续挤压。

另一方面,应收账款激增加剧现金流压力。随着直销比例从2022年的3.5%跃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43.2%,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从2022年底的409.1万元暴涨至2025年6月30日的2769.5万元,增幅超5倍;同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从3.5天延长至10天,资金回笼速度明显变慢。在当前消费市场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高额应收账款若无法及时收回,可能进一步加剧公司现金流紧张,甚至引发坏账风险。

三、业绩放缓:增收不增利

渠道与IP的双重压力,直接反映在业绩表现上。2024年,金添动漫仍保持32.1%的营收增速、72.82%的净利润增速,展现出高增长态势;但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速骤降至9.8%,净利润增速也同步放缓至13.45%,增长动能明显不足。

业绩放缓的背后,是“增收不增利”的深层隐忧。尽管公司毛利率从2022年的26.6%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4.7%,但IP授权成本的持续上涨正不断侵蚀利润空间。2022-2024年,公司累计支付IP版权费超1亿元;2025年上半年,版权费同比再增21.9%。随着IP方议价能力不断增强,未来授权成本仍可能进一步上涨,而公司自有IP培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短期难以替代外部IP,成本管控面临长期挑战。

此外,产品矩阵的抗风险能力也存在明显短板。目前公司收入主要依赖糖果、饼干等主力品类,2025年上半年膨化食品、巧克力等品类收入同比下滑超15%,若核心IP带动的主力产品增长失速,整体业绩将更难支撑。

四、股权集中:小股东利益难保障

除经营层面问题外,金添动漫的股权结构也引发市场对公司治理的担忧。招股书明确显示,创始人蔡建淳直接持股87.8%,并通过关联平台间接控制剩余股权,实际拥有100%的投票权,形成典型的“一股独大”格局。

这种股权结构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决策效率,但也存在显著短板:一是内部监督机制薄弱,可能引发关联交易、利润分配倾斜等潜在问题——例如,若创始人通过关联方进行采购或销售,可能直接损害公司及小股东利益;二是IPO后公众股东话语权将严重缺失,难以对公司经营决策形成有效制衡。此外,公司还存在未足额缴纳社保公积金、部分物业租赁未备案等合规瑕疵,反映出内控管理的短板——在港股上市监管趋严的背景下,这些问题可能影响投资者信心,甚至成为IPO进程中的“绊脚石”。

五、破局难:跳出 IP 搬运工

面对多重经营隐忧,金添动漫并非没有行动,其在招股书中提及,计划通过培育自有IP、优化客户结构、升级供应链等方式破局,但每条路径都充满挑战。

培育自有IP需要长期资金与资源投入,不仅要承担内容创作的市场风险,还需时间积累消费者认知——这对习惯了“IP授权+快速生产”的金添动漫而言,是从“快周转”到“慢打磨”的思维转变,短期内难见成效。优化客户结构则需要在依赖大客户与分散风险间找到平衡,在降低单一客户依赖的同时,还需保证收入稳定,这对公司渠道管理能力提出极高要求。而供应链升级虽能降低生产与物流成本,但需投入大量资金,在当前现金流承压的情况下,实施难度显著增加。

从行业视角看,“IP+零食”赛道仍有增长潜力,但竞争已从“IP数量争夺”转向“IP运营深度比拼”。金添动漫若想在资本市场站稳脚跟,不能再局限于“IP搬运工”的角色,而需建立“IP运营+产品创新+渠道平衡”的核心能力。只是,当奥特曼的光环逐渐褪去,这家公司能否找到新的增长引擎,仍需时间检验。(资钛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