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贾政是诗酒放诞之人,为何会喜欢低俗的赵姨娘?她是他的人间烟火

贾政曾说过,他年轻时也是诗酒放诞之人。他在潇湘馆中也曾感叹“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他自幼酷喜读书,原欲以

贾政曾说过,他年轻时也是诗酒放诞之人。他在潇湘馆中也曾感叹“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

他自幼酷喜读书,原欲以科甲出身,不料父亲贾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直接赐了贾政一个官职。

但他底子还是一个文人,有文人的清高自傲,他最为推崇妹夫林如海,也是因为林如海是读书人。就算对贾雨村,都有惺惺相惜之意。

可是这样的贾政,为何却会喜欢赵姨娘那样一个低俗又无知的女子呢?

01

无论贾政怎样,清高也好,诗酒放诞也罢,但首先他是一个人。

一个正常的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一个人,他会有自己的情感需求,他也会感到孤独和苦闷。他的情感需要得到释放和共鸣。

赵姨娘虽然不学无术,大字也不认识一个,但是至少她能听他说,她也能和他唠家常,让他体会到生活中的冷暖,让他感受到人间烟火。

想象一下,年轻时的贾政何尝又不是贾宝玉呢?赵姨娘之于他,就像晴雯一般,活泼直爽,有话就说。那个木讷的王夫人,她就是薛宝钗的将来。

在家族联姻的需求下,贾政娶了王夫人,婚后王夫人成了死鱼眼睛。日后宝玉被迫娶了薛宝钗,若无意外,薛宝钗就会成为王夫人。

宝玉和宝钗是没话可说的,除了管家和劝学,宝钗也无甚可聊。贾政也一样,书中他和王夫人的交流极少,倒是对赵姨娘,作者还特意提过几次贾政歇在她房中。

比如第七十二回中就有这样一段文字:

是晚,(赵姨娘)得空便先求了贾政。贾政因说道:“且忙什么?等他们再念一二年书,再放人不迟,我已经看中了两个丫头,一个与宝玉,一个给环儿。只是年纪还小,又怕他们误了书,所以再等一二年。”赵姨娘道:“宝玉已有了二年了,老爷还不知道呢?”贾政听了,忙问道:“谁给的?”

他们在聊什么呢?并非什么大事,是说丫头彩霞的岁数到了,要被送出去配小厮。赵姨娘喜欢她,想要将她留下来给儿子贾环当侍妾。但这是王夫人的丫头,赵姨娘说了不作数,所以她在夜间休息时跟贾政商量,希望贾政能做主。

这一刻,他们和世上的很多夫妻一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孩子的事情,说到了宝玉、贾环未来的侍妾人选。贾政这个平时严肃又正经的老爷,此时也展现出了他身上的人间烟火气,他也关心儿女的生活。

在贾府中,贾政算是比较靠谱的男人了,毕竟荣宁两府中贾赦、贾珍、贾琏等都是好色之徒,不思振兴家族,只图眼前快活。

相比之下,贾政任工部员外郎,每日兢兢业业工作,偶尔有闲暇时光,也就是看看书下下棋,或者和众清客吟诗作赋,并无出去胡混之行为。难怪冷子兴、林如海等人对贾政的评价甚高。

正是因为贾政优秀,赵姨娘庸俗,才往往让人觉得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然而同样也是因为赵姨娘的懵懂,反而让她得了贾政的喜欢。

府里的人基本都惧畏贾政,但赵姨娘不一样。她畏惧王夫人、也畏惧王熙凤,见了她们就像老鼠见了猫儿似的,可唯独在最该畏惧的老爷贾政面前,她反而很放松。

她该说的说,该聊的聊,没有一丝害怕的意思,估计这是连正妻王夫人都不敢有的举动。外面的人敬他怕他,那是工作和身份需要,可是在家中,他也希望能享受到家人的陪伴和温暖。

赵姨娘头脑简单,她不会去考虑什么高深的东西,她只知道贾政是她的丈夫,而这点刚好对上了贾政的需求。当然也可见贾政素日对赵姨娘也是不错的,所以她才敢这般随性。

02

贾政是一个有情感的人,但很多时候他却不能表露自己的情感。

他的生活其实也很无聊,年少时他诗酒风流,但长大了他挑起了家族的重担,成为了荣国府的栋梁,为此他却失去了很多情感方面的东西。

贾政身边的人很多,但真正能交心的人却没有。外人尊重他,很大程度上是尊重“荣国府二老爷”这个头衔,而不是贾政本人。家中的清客虽多,却都是詹光、单聘仁这样的奉承阿谀之辈,嘴里无半句真心话。

贾政是孤独的,他站在高处不胜寒的位置,俯瞰众人,回头却找不到一个可以真正聊天说话的人。

对于这一点,我们在书中第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可以看到贾政的孤独处境。

往常间,只有宝玉高谈阔论,今日贾政在这里,便惟有唯唯而已。馀者,湘云虽系闺阁弱女,却素喜谈论,今日贾政在席,也自缄口禁言。黛玉本性懒与人共,原不肯多语。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故此一席虽是家常取乐,反见拘束不乐。

贾母亦知因贾政一人在此所致之故。酒过三巡,便撵贾政去歇息。贾政亦知贾母之意:撵了自己去后,好让他们姊妹兄弟取乐的。贾政忙陪笑道:“今日原听见老太太这里大设春灯雅谜,故也备了彩礼、酒席,特来入会。何疼孙子、孙女之心,便不略赐以儿子半点?”

这本是家人聚会的热闹场景,众姊妹谈天说话,好不热闹,但贾政一出现,场子却立刻就冷了下来。

贾宝玉畏惧父亲的权威,不敢发一言,其余姊妹们因系女眷身份,亦不敢当着二老爷的面调侃取笑......热闹的场面竟成了如坐针毡。

最终还是贾母亲自发话,让贾政赶紧离开,不要扰了在场众人的兴致。母亲发话,贾政只能唯唯诺诺,最多调侃式地说一句:何疼孙子、孙女之心,便不略赐以儿子半点?

贾政这句话看似玩笑,却让我们得以窥见他的内心。开篇就说了,贾政是一个人,他有情感方面的需求,他也想要感受家人嬉笑打闹,彼此玩成一片的人间烟火气。可这对他而言,竟成了莫大的奢求。

整个荣国府,只有大脑缺一根筋的赵姨娘敢跟贾政正常交流,别人对贾政都避之唯恐不及。比如贾宝玉,每次出门都得绕过贾政的书房,生怕撞见老爷。王夫人和老爷在一起,只能商量家中大事。其余人等,谁敢和贾政这个老爷聊天?

唯有赵姨娘敢在夜间陪寝时,跟贾政商量儿子侍妾这样的家庭琐事,而这些琐事恰恰是贾政内心渴望的人间烟火气。

赵姨娘不懂什么大道理,但她恰好能满足贾政这种心理上的情感需求。她便是他的人间烟火。

评论列表

胡梦茵
胡梦茵 3
2025-11-20 15:36
那么可以想象,赖家与林家一个好比今天公司的财务总监,一个好比公关部门,都是核心职权,偏生这么重要位置上的两个人都不是CEO的自己人,而是其他股东的心腹,可想贾政这个法人的郁闷。可是贾政上台总不能真的是光杆司令吧,所以管库房的赵家就是他的心腹之人。而明显贾政这个CEO并不甘心就当一个坡脚的法人,他想在荣国府下届股东选举上一举出任新一届的董事会主席,那么大力提拔自己的心腹赵家之人以求自己上位后核心部门掌握在自己手里不是应当应分的吗?然而明显看赵家人的底蕴能力都远远赶不上林之孝两口子,那么通过纳赵家女儿并且宠信她来快速抬举赵家人就是贾政的手段,没看有了贾环,赵国基才有了跟着贾环出门的差事?所以贾政宠爱赵姨娘可不仅仅是她年轻漂亮,更不仅仅是她是贾政千挑万选出来制衡倒行逆施的王夫人的手段,还是贾政一力抬举赵国基一家子企图在荣国府下一届换届选举当家人时候真正出任董事会主席的一步重要棋子。
胡梦茵
胡梦茵 2
2025-11-20 15:15
看书因为曹公用的是王夫人的视角所以很多人总觉得赵姨娘阴狠粗鄙仿佛跳梁小丑,可是赵姨娘虽然是贾家家生子,其实出身不低了,赵家可是贾家管库房的。不要去看周瑞家的在刘姥姥面前给自家脸上贴金的什么他家男人管着春秋两季的地租子,我们从文中赖家林家之人擅长来看,会轻易发现真正管着贾家地租的是赖家,林家更擅长人情来往关系。这里可是看看赖家女孩儿赖彩姐和林家女儿林小红各人擅长。林小红的高光很有名,就是那一次帮着平儿给凤姐传话,那一番四五门子的太太奶奶的话其绕口程度相信看过红楼的都清楚,可是林小红第一次传话却回的清楚明白,可见其素质之高绝不是在大观园里打扫的粗使丫鬟能拥有的,所以结合林之孝二管家的身份,林小红对迎来送往的人情世故精通肯定是自小家庭耳濡目染的熏陶,那么由女及父母,可知林家真正擅长分管的必是贾府的人情往来之事。
胡梦茵
胡梦茵 2
2025-11-20 15:24
同样的,可是看看赖彩姐擅长什么。这姑娘没在书里前八十回正面出场,但是她的人和名字出现在贾探春的话里。贾探春之所以想要改革大观园就是因为她去赖家赴宴受到赖彩姐的启发,赖家那个还没大观园一半大园子在赖家的管理分派才一年也有四百两银子的出息,探春从赖彩姐处取了经回来也想在贾府推行,这才有了后面的众人承包大观园事件,所以赖家才是荣国府真正管着田地租子这个首当一指的大事的人家。也就是说赖家和林家,在荣国府一个管财物一个管人情送往。而前八十回还有一个丫鬟彩明,她是凤姐房中因为凤姐不识字帮着其看账记账的人,这里基本可以推测彩明家里事贾府的账房。不过看凤姐有些私账不通过彩明而是让贾宝玉帮着写,可知这人不是凤姐心腹。那么赵家呢,书里明确了是管库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