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哥,你疯了吧?家里哪来的钱给你养这些鱼!”林晓红站在后院,指着满池的锦鲤,声音里带着颤抖和愤怒。
张伟蹲在鱼塘边,头也不抬,专注地撒着鱼食:“晓红,这是投资,锦鲤能招财,你不懂!”
“投资?我只知道雯雯的学费还没着落,你却把家里的钱全扔进这破鱼塘!”林晓红眼眶红了,泪水在夕阳下闪着光。
后院的水池里,数百条锦鲤翻腾,水花四溅,刺鼻的鱼腥味弥漫在空气中,曾经温馨的小院如今像个陌生的养殖场。
七年后,林晓红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推开院门,眼前的一幕让她大脑一片空白。
01
2013年春天,河南某个县城的郊区,柳絮飘满天空,张伟的杂货铺却门可罗雀,冷清得让人心寒。
这家开了十几年的小店,曾经是镇上最热闹的地方,村民们买日用品、孩子们买零食,总是挤得满满当当。
张伟站在店门口,盯着对面新开的大型超市,红底黄字的招牌像是在嘲笑他,心里五味杂陈。
“爸,今天生意又不行吧?”
12岁的张小雯放学回家,书包里装着刚发下来的期中成绩单,数学98分,语文92分,想给爸爸一个惊喜,可看到爸爸皱着眉头,她把话咽了回去。
“小雯,乖,快去写作业吧。”
张伟挤出一个笑容,摸了摸女儿的头,尽量不让孩子看出家里的困境。
他不想让女儿知道,杂货铺的生意已经糟糕到连基本开销都快撑不下去了。
短短半年,杂货铺的收入暴跌了七成,超市的低价策略和便捷服务让张伟的小店毫无竞争力。
林晓红在厨房忙着晚饭,已经连续两个月没买肉了,家里的积蓄早就花光,连买菜都要精打细算。
听到丈夫和女儿的对话,她悄悄擦掉眼角的泪水,心酸得说不出话。
“伟哥,吃饭了。”
林晓红的声音轻得像一阵风,生怕打破这脆弱的平静。
饭桌上,一家三口沉默不语,青菜汤、腌黄瓜、米饭,简单的饭菜却没人有胃口。
吃完饭,张伟独自坐在后院的小板凳上抽烟,眼神空洞地盯着地面。
后院不大,但收拾得整洁,林晓红种了些月季花,中间还有一口老井,是张伟爷爷留下的。
井水清甜,夏天特别凉爽,张小雯常在这儿写作业,林晓红在这儿洗衣服,这里曾是家里最温馨的角落。
可现在,张伟看着这个小院,只觉得满心苦涩,房子还有15万贷款没还,杂货铺再这样下去,日子都没法过了。
“伟哥,别想太多了,总会有办法的。”
林晓红端着一杯茶走到丈夫身边,轻轻拍着他的肩膀,试图安慰。
“晓红,我对不起你和雯雯。”
张伟的声音有些哽咽,眼中满是愧疚,“当初要不是我非要开这家店,你也不会跟我吃这么多苦。”
“说什么傻话,咱们是一家人,哪有什么对不起。”
林晓红嘴上这么说,心里却也充满了担忧,她知道丈夫的压力有多大,最近他经常失眠,头发都白了不少。
到了六月,情况更糟,张伟不得不借了3万元高利贷来维持杂货铺的运转,可钱很快就花光了。
七月,供货商开始催债,最大的欠款高达2万元,债主三天两头上门催账。
“张老板,咱们也不容易,这钱拖了快四个月了,能不能先还点?”
供货商老刘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语气还算客气,但眼神里的焦急藏不住。
“刘哥,再宽限我俩月,等秋天生意好起来,我一定还!”
张伟陪着笑脸,心里却一点底都没有,杂货铺的生意只会越来越差。
“张老板,我也难啊,上头还有供货商催我,你不还,我也没法交代。”
老刘叹了口气,语气里满是为难。
这样的对话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张伟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经常一个人在后院发呆,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林晓红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偷偷卖掉了结婚时的金耳环,又向娘家借了8000块,可这些钱在债务面前根本不够看。
九月开学,张小雯的学费还是没着落,林晓红硬着头皮向学校申请缓交,老师看她家的情况,也不好多说什么。
“晓红姐,小雯是个好女孩,学费的事别太急,学校会想办法的。”
班主任李老师私下安慰林晓红,语气里带着同情。
林晓红感激得眼泪直流,可心里的愧疚却更重,她觉得自己连女儿的基本教育都保障不了,是个失败的母亲。
02
2013年秋天,河南的天气渐渐转凉,张伟在镇上的小酒馆里借酒浇愁,一个人喝着10块钱一瓶的烧酒。
酒馆里烟雾弥漫,几个中年男人凑在一起聊生意,张伟独自坐在角落,显得格格不入。
“张老板,咋一个人喝闷酒呢?”
一个穿着灰色长衫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自来熟地坐在张伟对面,笑眯眯地搭话。
张伟抬头一看,认出这是镇上有名的风水大师赵大师,赵大师平时给人看风水、选日子,在当地有点名气。
“赵大师,心情不好,喝点酒解解闷。”
张伟苦笑一声,给赵大师倒了杯酒,算是打招呼。
赵大师接过酒杯,盯着张伟的脸看了半天,突然压低声音说:“张老板,我看你印堂发暗,最近怕是遇到啥大麻烦了吧?”
张伟叹了口气,点点头:“赵大师真是火眼金睛,我的杂货铺快开不下去了,欠了一堆债,日子都过不下去了。”
“哎哟,这可不是小事!”
赵大师装模作样地皱起眉头,语气严肃,“不过你也别急,这种事我见多了,十有八九是家里风水出了问题,挡了财路。”
“风水?”
张伟半信半疑,端着酒杯的手停在半空,心里有些动摇。
“可不是嘛!”
赵大师神秘兮兮地凑近了些,“你想想,为啥有的人做生意顺风顺水,有的人累死累活都不行?除了本事,运气最重要!而运气,跟家里的风水脱不了干系。”
张伟喝了口酒,脑子里开始琢磨,确实,同样是开店,凭啥对面的超市赚得盆满钵满,他的杂货铺却亏得一塌糊涂?
“赵大师,那你说我家的风水咋样?”
张伟试探着问,语气里带着点期待。
“这得去你家实地看看才知道。”
赵大师一口干了杯里的酒,拍拍胸脯,“要不这样,明天我有空,去你家瞅瞅?”
“那太好了!赵大师你是专家,肯定能看出门道!”
张伟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忙不迭地答应下来。
第二天中午,赵大师准时来到张伟家,先在门口站了一会儿,嘴里念叨着什么,然后进屋四处转悠。
林晓红在厨房做饭,看到这个陌生人在家里晃来晃去,心里很不舒服,但碍于丈夫的面子,没吭声。
赵大师转了一圈,最后来到后院,看到那口老井,眼睛一亮,围着井口走了好几圈,不时点头。
“张老板,你家这风水格局确实有问题。”
赵大师停在井边,表情严肃,像是在宣布什么大事。
“啥问题?”
张伟紧张地凑上前,心跳得厉害,期待又害怕。
“前门迎财,后院散财,钱来得快去得也快。”
赵大师指着院子的布局,慢悠悠地说,“你看,前门正对大路,财气容易进,可后院没聚财的格局,钱留不住,这就导致你生意老是不顺。”
张伟似懂非懂,但觉得赵大师说得头头是道,确实,这些年杂货铺赚的钱总是不知不觉就花光了。
“那有啥办法改改?”
张伟急切地问,眼神里满是希望。
赵大师笑了笑,指着井口说:“你家这口井可是个宝,井水通地脉,要是利用好了,能聚财改运,保你财源滚滚。”
“咋利用?”
张伟追问,恨不得立刻知道答案。
“养锦鲤!”
赵大师斩钉截铁地说,“锦鲤是招财的象征,寓意年年有余。你在井边挖个鱼塘,养上几条锦鲤,越多越好。记住,要用活水养,让井水和鱼塘连通,这样才能激活财运。”
“养锦鲤?”
张伟愣了一下,有些怀疑,“这玩意儿真能管用?”
“当然管用!”
赵大师拍着胸脯打包票,“我给县城一个老板看过风水,就是用这招,人家原来生意亏本,按我说的养了锦鲤,半年不到就翻身了,现在都开分店了!”
林晓红在厨房听着,觉得这完全是胡扯,纯粹的迷信,但看到丈夫一脸认真的样子,她没好意思当场拆台。
“赵大师,那具体咋弄?”
张伟已经被彻底说动了,迫不及待想试试。
“简单,你先在井边挖个鱼塘,不用太大,能养几条锦鲤就行。然后买几条活蹦乱跳的锦鲤放进去,最好是红白锦鲤,寓意好。”
赵大师侃侃而谈,像个专家。
“得买几条?”
张伟认真地问,已经开始盘算了。
“先买一两条试试,效果好了再多养。记住,这事得用心,不能半途而废。”
赵大师说完,从兜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张伟,“我还有事,就先走了,有啥问题随时找我。”
03
赵大师走后,张伟像打了鸡血,马上在后院规划鱼塘的位置,干劲十足。
林晓红看着丈夫这副模样,心里五味杂陈,忍不住问:“伟哥,你真信这些乱七八糟的?”
“晓红,咱们现在走投无路了,试试又不亏啥,万一真管用呢?”
张伟停下手里的活,认真地看着妻子,眼神里满是期待。
“可挖鱼塘、买锦鲤都要钱,咱家现在哪有闲钱啊?”
林晓红皱着眉头,语气里带着担忧。
“不会花多少,就买一两条鱼,能花几个钱?”
张伟安慰妻子,语气轻松,像是在说一件小事。
当天下午,张伟就挽起袖子开始挖鱼塘,选了井边一块平地,挖了个直径一米、深半米的圆形池子。
挖的时候,他哼着小曲,脸上带着笑,这是几个月来林晓红第一次看到丈夫这么开心。
晚上,张伟兴冲冲地跟女儿聊养锦鲤的事:“雯雯,爸爸要在后院养几条锦鲤,你觉得咋样?”
张小雯眼睛一亮,兴奋地说:“真的?锦鲤是不是那种红红白白的鱼?好漂亮!”
“当然漂亮!以后你还能跟它们玩呢,不过得小心点,别吓着它们。”
张伟摸着女儿的头,笑得合不拢嘴。
林晓红在一旁听着,虽然觉得这事不靠谱,但看到父女俩这么开心,也没忍心泼冷水。
第二天,张伟关了杂货铺,专门跑到县城的花鸟市场买锦鲤,市场里鱼龙混杂,各种鱼类琳琅满目。
“老板,我想买条锦鲤,啥样的好养?”
张伟向摊主打听,语气里带着点紧张。
“红白锦鲤最好,颜色鲜艳,寓意也好,生命力还强。”
摊主热情地介绍,带着张伟去看鱼缸里的锦鲤。
张伟挑了条最活泼的红白锦鲤,讨价还价后花了1块钱买下来,拎着装鱼的塑料袋,他心情好得像要飞起来。
回到家,张伟小心翼翼地把锦鲤放进鱼塘,井水清澈,鱼儿在水里游得欢快,看起来很适应。
“爸爸,这鱼好漂亮!”
张小雯趴在鱼塘边,眼睛亮晶晶地看着锦鲤,开心得不得了。
林晓红也被吸引过来,不得不承认,这条锦鲤确实好看,红白相间的花纹在水里晃来晃去,挺招人喜欢。
当天晚上,张伟特意给赵大师打了个电话:“赵大师,我按你说的买了条红白锦鲤,已经放鱼塘里了。”
“好,好!记住要好好养,每天换水,喂食得定时,锦鲤有灵性,你对它好,它就给你好运。”
赵大师在电话里叮嘱,语气像个老专家。
“放心,我肯定好好照顾!”
张伟信心满满,挂了电话后就开始上网查锦鲤的养法。
接下来的一个月,张伟把大半时间都花在照顾这条锦鲤上,买来专用鱼食,定时喂养,还经常换水,保持水质干净。
林晓红看着丈夫这么上心,心里有点感动,至少这条鱼让丈夫有了点盼头,不再整天愁眉苦脸。
04
十月的一个早上,张伟像往常一样刷手机看新闻,突然一条消息让他眼睛都瞪圆了:昨晚彩票开奖,河南某县城中出三等奖一注,奖金1万元。
张伟心跳加速,他想起前几天随手买了张彩票,号码是自己和女儿的生日拼的,赶紧翻出彩票一对,激动得手都抖了,真中了!
“晓红!晓红!快来看!”
张伟冲进屋,挥着彩票大喊,兴奋得像个小孩。
林晓红被吓了一跳,跑过来问:“咋了?啥事这么激动?”
“我们中奖了!一万块!”
张伟把彩票塞到妻子手里,笑得合不拢嘴。
林晓红仔细核对号码,确认中奖后,惊讶得捂住嘴:“这...真是咱们中的?”
“千真万确!”
张伟抱着妻子转了两圈,高兴得像中了百万大奖。
当天上午,夫妻俩赶到县城兑奖,拿着1万块现金,两人都觉得像在做梦。
回到家,张伟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后院看那条锦鲤,蹲在鱼塘边,认真地说:“小家伙,谢谢你给我带来好运!”
这一刻,张伟彻底信了赵大师的话,认定这条锦鲤就是家里的财运之源。
下午,张伟开始还债,把欠供货商的钱一一清了,债主们满意离开,他心里终于松了口气。
还完债,还剩4000多块,林晓红建议存起来应急,但张伟却有别的打算。
“晓红,我想再买几条锦鲤。”
张伟认真地说,眼神里带着点狂热。
“啥?还要买?”
林晓红皱起眉头,不明白丈夫为啥还不满足。
“你想想,一条锦鲤就带来一万块,要是多养几条,财运不得翻倍?”
张伟的逻辑听起来天衣无缝。
林晓红虽然觉得不靠谱,但想到刚中的奖,也没再反对,只是提醒:“那也别买太多,咱得留点钱过日子。”
“放心,就买两条,三条锦鲤,寓意三阳开泰!”
张伟已经开始憧憬,脸上满是笑意。
第二天,张伟又去了花鸟市场,买了两条锦鲤,一条黑白相间的昭和三色,一条金光闪闪的大正三色,总共花了500块。
回家后,他把鱼塘稍微扩大了点,让三条锦鲤有更多空间,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看起来生机勃勃。
“爸爸,鱼塘好热闹!”
张小雯趴在鱼塘边,兴奋地数着鱼,开心得不得了。
林晓红看着这一幕,心里暖暖的,心想如果能一直这样,也挺好,至少家里有了点生气。
05
2014年春天,张伟的杂货铺生意还是没起色,但他心情却格外好,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去看他的三条锦鲤。
“大红、小黑、小金,今天天气好,多游两圈!”
张伟蹲在鱼塘边,和锦鲤“聊天”,在他眼里,这些鱼已经不是普通宠物,而是能带来好运的宝贝。
林晓红站在窗边,看着丈夫这副模样,越来越觉得不对劲,自从中奖后,张伟对锦鲤的痴迷越来越深,每天花好几个小时在鱼塘边。
“妈妈,爸爸是在跟鱼说话吗?”
张小雯好奇地问,歪着头一脸疑惑。
“是啊,爸爸可喜欢它们了。”
林晓红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只能敷衍一句。
五月的一天,赵大师又来了,看到鱼塘里的三条锦鲤,他满意地点点头:“张老板,最近气色不错,是不是有啥喜事?”
“赵大师你真是神了!我前阵子中了一万块彩票,把债都还清了!”
张伟兴奋地说,“多亏你教我养锦鲤,不然哪有这好运!”
“那就好!”
赵大师装模作样地看了看鱼塘,“不过,你这鱼塘还能再大点,锦鲤的数量也可以多养几条。”
“还要多养?”
张伟愣了一下,“三条不是挺好的吗?”
“三条是不错,但要想发大财,三条可不够。”
赵大师神秘地说,“我见过一个老板,家里养了十几条锦鲤,现在都成千万富翁了!”
“十几条?”
张伟眼睛一亮,心动了,“那我也多养点!”
“对,不过得慢慢来,先加到六条试试。”
赵大师拍拍张伟的肩膀,笑得意味深长。
林晓红在厨房听着,气不打一处来,觉得这个赵大师就是个江湖骗子,可丈夫已经完全被洗脑了,她也不知道该咋劝。
当天下午,张伟开始扩建鱼塘,把原来的池子挖得更大,还在旁边又挖了个小池,忙得满头大汗。
“伟哥,你这样搞,后院的月季花都没地方种了。”
林晓红心疼地看着被挖掉的花,语气里带着埋怨。
“晓红,现在不是种花的时候,养锦鲤能招财,比花值钱多了!”
张伟头也不抬,继续干活,语气里满是自信。
第二天,张伟又去市场买了三条锦鲤,两条银白色的白写锦鲤,一条红黑相间的丹顶,总共花了2000块。
看着鱼塘里六条锦鲤游来游去,张伟心满意足,觉得财运马上就要来了。
接下来的日子,张伟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扑在锦鲤上,买来各种高级鱼食,研究每条鱼的饮食习惯,还添了增氧泵和过滤器,确保水质清澈。
林晓红看着丈夫这样投入,心里的担忧越来越重,尤其是看到账单时,吓了一跳。
“伟哥,这个月你在锦鲤上花了多少?”
林晓红拿着一堆发票,皱着眉头问。
张伟算了算,挠挠头说:“也就三千多吧,不算多。”
“三千多?”
林晓红声音都高了八度,“买鱼食花了800,增氧泵、过滤器又是一千多,这些真有必要?”
“当然有必要!”
张伟理直气壮,“这点钱算啥?换来的是财运,值!”
林晓红还想争辩,但想到丈夫中奖的事,又把话咽了回去,只是心里越来越不安。
06
晚上,张伟突然提出一个让林晓红震惊的计划:“晓红,我想把杂货铺卖了,专心在家养锦鲤。”
“啥?卖铺子?你疯了吧?”
林晓红瞪大眼睛,觉得丈夫脑子坏掉了。
“铺子生意不好,留着也是亏本,不如卖了,把钱投到锦鲤上,准能赚大钱!”
张伟越说越兴奋,像是看到了发财的路。
“张伟,你清醒点!铺子再差,好歹有点收入,你卖了铺子,咱们一家三口吃啥?”
林晓红急得眼泪都出来了,声音里满是绝望。
“你不懂,养锦鲤的门道可深了,我研究了这么久,肯定能成!”
张伟沉浸在自己的幻想里,根本听不进劝。
那天晚上,夫妻俩吵得天翻地覆,林晓红哭着求丈夫理性点,张伟却固执得像块石头。
“伟哥,求你清醒点!雯雯还小,还要上学,还要生活费,你这样下去,家就散了!”
林晓红哭得嗓子都哑了。
“不会散的!相信我,我一定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张伟眼中闪着偏执的光,语气斩钉截铁。
第二天,张伟真的联系了中介,准备卖杂货铺,林晓红知道后,感觉天都要塌了。
2014年春节前,镇上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年货,只有张家一片愁云惨雾。
林晓红坐在客厅算账,面前摊着一堆发票,算下来,张伟在锦鲤上已经花了5万元。
更可怕的是,杂货铺真的卖了,卖了10万元,扣掉欠款,到手只有7万。
“张伟,你过来!”
林晓红的声音很平静,但带着压抑的愤怒。
“干啥?”
张伟放下手里的鱼食,不情不愿地走过来。
“你看看,从去年到今年,你在锦鲤上花了5万多!”
林晓红把账本甩到丈夫面前,“这还不算你新买的那些设备!”
张伟瞄了一眼,嘀咕:“这都是投资,你不懂。”
“我不懂?”
林晓红气得声音都在抖,“我只知道,家里的钱都被你扔进鱼塘了!铺子也没了,咱们靠啥过日子?”
“放心,等锦鲤养好了,肯定有回报!”
张伟还是那副老样子,固执得让人绝望。
这时,张小雯放学回来,看到父母吵架,默默想回屋,林晓红却叫住她:“雯雯,过来,妈妈问你件事。”
“啥事,妈妈?”
张小雯怯生生地走过来,低着头。
“如果妈妈出去打工赚钱,你愿意吗?”
林晓红问这话时,心像被刀割一样痛。
张小雯愣了一下,点点头:“妈妈,我愿意,只要家里能好起来,我啥都行。”
听到女儿这么懂事,林晓红泪流满面,一个12岁的孩子,竟然比她爸还明白事理。
“雯雯真乖,妈妈出去挣钱,你在家好好学习。”
林晓红抱着女儿,哭得泣不成声。
张伟看着这一幕,心里也不好受,但他还是觉得自己没错。
“晓红,别这么悲观,过不了多久,家里肯定会好起来的。”
张伟试图安慰妻子,语气却没什么底气。
“好起来?”
林晓红冷笑,“张伟,我最后问你一次,你能不能把这些锦鲤卖了,咱重新开始?”
张伟沉默半天,摇摇头:“不行,我不能半途而废,再给我一年,我肯定能证明自己!”
林晓红心彻底凉了,她看着这个曾经深爱的男人,觉得他已经完全变了。
当晚,林晓红做了个艰难的决定:外出打工。
07
2015年春节后,林晓红收拾好行李,准备去广东找工作。
临走前,她把张伟拉到一边,最后劝了一次:“伟哥,我要走了,你在家好好照顾雯雯,也照顾好自己。如果你还当我是你老婆,就别再买锦鲤了。”
张伟红着眼睛点头:“晓红,你放心,我会管好家的,等你回来,家里肯定大变样!”
林晓红知道,丈夫嘴上答应,心里还是放不下那些鱼,但她别无选择,为了女儿,为了这个家,她必须出去挣钱。
在村口等车时,张小雯跑过来抱住妈妈:“妈妈,我会想你的。”
“妈妈也想你,雯雯要听话,好好学习。”
林晓红强忍泪水,怕女儿看到自己哭。
张伟来送妻子,但两人之间像隔了堵墙,谁也没说话。
汽车开走,林晓红透过车窗看着远去的家,心里五味杂陈,她不知道这一走要多久,也不知道回来时家会变成啥样。
到了广东东莞,林晓红通过老乡介绍,在一家电子厂找到工作,干的是流水线包装,每天把零件装进盒子。
工作枯燥,但林晓红很珍惜,每个月3500元的工资,她寄3000元回家,自己只留500元。
第一次寄钱时,她在汇款单上写:“伟哥,这是我的血汗钱,求你省着点花。”
张伟收到钱时,心里很复杂,知道妻子在外辛苦,但他还是觉得自己没错。
在东莞的第二个月,林晓红遇到件怪事,下班时看到厂门口有个老头摆摊算命。
老头60多岁,穿件旧中山装,面前摆着些古老的卜卦工具,看起来挺神秘。
林晓红不信这些,想绕过去,老头却叫住她:“小妹,留步。”
林晓红停下来,好奇地看着他。
老头盯着她看了半天,说:“我看你面相,家道中落,夫妻分离,心里肯定有大烦恼。”
这话说得太准,林晓红心里一惊,她确实因为家里的事出来打工,这老头咋看出来的?
“你是算命的?”
林晓红试探着问。
“不是算命,是看相。”
老头摇摇头,“小妹,别太忧心,你后福深厚,家里会有转机,很快就能拨云见日。”
林晓红心动了,忍不住问:“啥转机?”
老头笑了笑,神秘地说:“你家的秘密在鱼塘底下,当你觉得一切都完了,答案会自己冒出来。记住,鱼塘底下有答案。”
“鱼塘?”
林晓红更糊涂了,“我家是有鱼塘,可那是伟哥养锦鲤的地方。”
“锦鲤?”
老头眼中闪过一丝光,“那更有意思了,锦鲤招财,但真正的财不在鱼身上,在鱼塘底下。”
林晓红觉得老头在胡说八道,敷衍道:“老人家,我不信这些,就先谢了。”
“等等。”
老头拿出一枚旧铜钱递给她,“这个送你,算见面礼。记住,绝望时,答案在鱼塘底下。”
林晓红接过铜钱,觉得莫名其妙,但还是收下了,谢了一声就走了。
回到宿舍,她把这事跟室友小丽说了。
“晓红姐,别信那些骗子,他们就爱说些模棱两可的话忽悠人。”
小丽是个90后,对这些嗤之以鼻。
“我也觉得是骗子,不过他没要钱,还给了我个铜钱。”
林晓红把铜钱拿出来看。
“这铜钱挺老的,说不定还能卖点钱呢。”
小丽笑着打趣。
林晓红也笑了,把铜钱收好,心想这老头就是街头骗子的套路。
08
2022年除夕前,林晓红和张小雯一起踏上回家的路,这是她七年来第一次回家过年,也可能是最后一次。
火车在夜色中飞驰,林晓红看着窗外的灯火,心里五味杂陈。
第二天中午,母女俩回到家,站在门口,林晓红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大脑一片空白,像是看到了这辈子最震撼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