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建六局参与投资建设的天津地铁7号线一期工程南段(赛达路站至鼓楼站)完成竣工验收、试运行调试等有关工作,正在进行开通运营前准备工作,为线路年内正式通车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广大市民翘首以盼的这条南北交通新动脉进入开通运营倒计时阶段,即将为天津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天津地铁7号线一期南段,共15座车站。中建六局承建了其中的2站(肿瘤医院站、天塔站)、2区间(丽江道站至肿瘤医院站区间、肿瘤医院站至天塔站区间)的土建施工(不含装修及砌筑工程),1个车辆段(大寺车辆段),区间线路长约3.48千米。
天塔站:创天津最长盖挖车站纪录天塔站在建设过程中是天津在施最长的盖挖逆作三层车站(两柱三跨地下三层岛式)。车站沿着卫津南路布置,主体结构长约308.5米,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深达28米至29.8米。中建六局建设团队历时五载,攻克特殊地层超深地连墙施工精度、密集建筑区管线迁改与多重风险源管控、场地受限条件下附属结构高效建造等难题。
项目团队创新应用BIM技术优化工序,建立24小时动态监测体系,坚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实现安全生产“三零”目标。项目获专利16项、BIM成果6项、核心期刊论文2篇、局级优秀方案1项及天津市QC质量成果2项。
肿瘤医院站:突破多项天津之最作为天津地铁7号线一期南段的关键控制性工程,肿瘤医院站是完善线网的关键节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建六局团队坚持科技引领,通过优化方案、创新工艺,攻克七大技术难关,包括天津第一深超深地连墙、第一超长盖挖逆作永久钢管柱、36.8米超深基坑、首次超近距盾构下穿四线并行叠交隧道等。施工中推行精细化管理,结合BIM技术建立高精度模型、运用自动化监测系统动态把控基坑及既有线变形,打造BIM+GIS信息化融合平台与数字孪生车站,保障项目安全高效推进,实现优质履约。
项目在履约管理、党建引领、技术创新与绿色施工等领域成果丰硕,累计获评荣誉超百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7篇,获工法11项、专利9项、BIM奖17项、QC成果4项;获评“天津市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称号。
大寺车辆段:奠定稳定运营基石天津地铁7号线大寺车辆段位于西青区大寺镇,用地面积约31.9公顷,总施工长度约2.4公里。作为该线路的“心脏”,大寺车辆段承担列车停放、检修、保养及物资储备等功能。中建六局团队克服多项挑战,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了桩基、主体结构、设备安装及系统调试工作。
中建六局项目团队始终以创新为引擎、以品质为基石,不仅高效推进了工程建设,更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与突出的管理成效屡获殊荣。项目累计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7项、发明专利1项;多次在业主季度履约评价中获得第一;获得天津市劳动竞赛示范工程优胜单位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天津地铁7号线一期天津地铁7号线是贯穿天津市中心城区南北向的骨干线路,一期南段(赛达路站至鼓楼站)横跨西青区、南开区、河西区、和平区4个行政区,共计15座车站。线路串联了鼓楼老城厢、南开大悦城、海光寺、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塔、奥体中心、肿瘤医院、王兰庄商贸城、梅江会展中心、西青区开发区等核心节点,通车后将有力改善南门外大街、卫津路、卫津南路、友谊路延长线的交通状况,缓解道路拥堵,方便沿线周边居民出行,减少通勤时间。
(据“中建六局”。欢迎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