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照壁上‘福’字影壁嵌着戏文砖雕,二进院过厅梁枋间木雕‘二十四孝’与算盘纹交错,后院戏台飞檐下,‘雅韵流芳’匾额下还挂着清代晋剧戏班的演出账册……”站在渠家大院的“戏台院”前,晋商文化学者刘建生轻抚砖雕,“这不是一座单纯的晋商宅第,是‘商道’与‘戏魂’共生的博物馆——渠家用算盘算出了商业帝国,又用戏腔唱尽了人间百态。”
作为“中国晋商文化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渠家大院以“晋商票号活态标本”“晋剧艺术活态传承地”的双重身份,成为晋中古建游的“文化明珠”。2024年国庆假期,这座藏于榆次老城的清代宅院日均接待游客超1800人次,其中35%为晋商史研究者、戏曲爱好者及亲子文化研学家庭。
“渠家的魅力,在于它‘商中有戏、戏里藏商’的鲜活叙事。”榆次区文旅局局长李敏介绍,不同于其他晋商大院“重商轻文”的单一标签,这里既保留着票号的密押账册、汇兑银锭,又珍藏着晋剧戏服、剧本、班社碑刻;既还原了晋商“汇通天下”的经营场景,又复原了“茶余听戏”的生活雅趣。“它不是冰冷的商业遗迹,而是一部‘用戏文讲商道,以商道养戏文’的立体史书。”
历史脉络:从“茶盐贩子”到“晋剧票友”的五代传奇渠家的故事,始于一场“走西口的商业突围”。
清初,渠氏先祖渠济从太谷迁至榆次,靠肩挑茶盐往返晋蒙谋生。乾隆年间,渠家第四代渠同海抓住“万里茶道”机遇,在包头开设“长顺川”茶庄,积累原始资本;至第六代渠长瀛,家族转型为“票号世家”——1823年(清道光三年),渠家在张家口开设“大德通”“大德恒”票号(与乔家票号齐名),业务覆盖全国,鼎盛时掌控全国80%的白银流通。
更传奇的是渠家对晋剧的“反哺”:光绪年间,渠本翘(渠家第十代,著名晋商、爱国实业家)不仅创办“保晋矿务公司”抵制洋矿,还斥资组建“上下聚梨园”,将晋剧从草台班子推向专业化;他在大院中建“戏台院”“观戏厅”,亲自参与戏班管理,甚至将商业契约中的“诚信”理念融入戏文创作。“渠家的戏,唱的是商道规矩;渠家的商,守的是戏文里的忠义。”晋剧研究专家王芳说。
如今的大院,完整保留了渠家五进院落的格局:从“敦睦堂”的家族议事厅,到“五桂堂”的子孙书斋;从“票号展陈馆”的密押账册,到“晋剧博物馆”的戏服头面——商与戏的基因,早已渗透在每一片瓦当、每一句唱词里。

渠家大院位于晋中市榆次区老城核心区,与常家庄园、乔家大院直线距离均不足5公里,适合串联“晋商大院+晋剧文化”深度游。
交通与入院公共交通:
太原方向:太原南站乘高铁至晋中站(15分钟,票价19元),转乘12路公交(晋中站发车,10站至“榆次老城站”,票价2元);步行10分钟即达大院入口。
榆次城区:乘1路、5路公交直达“渠家大院站”(2站,票价1元);自驾导航“渠家大院景区”(太原出发走太旧高速→榆次出口下,沿锦纶路行驶10分钟即达)。
门票与开放时间:
全价票40元(含晋商文化展、晋剧博物馆、戏台院导览);学生、60岁以上老人半价;1.2米以下儿童免票。需在“榆次文旅”公众号预约(每日限流1500人);开放时间8:30-18:00(17:30停止入场,冬季戏台院部分时段关闭)。
住宿与饮食住宿:优先选择老城内“晋商大院民宿”(如“渠府别苑”“榆次雅舍”),由清代民居改造,保留砖雕影壁、木雕门窗,部分房间可眺望戏台院(价格200-400元/晚);榆次老城外有“晋商府邸酒店”(五星标准,提供晋剧主题房)。
饮食:必尝“榆次三碗面”——“头脑”(黄芪、长山药熬制的养生早餐)、“刀削面”(手工削制,配渠家票号定制辣酱)、“碗托”(荞麦面蒸制,浇醋蒜汁);老城“天元奎饭庄”是百年晋菜馆,招牌“渠家酱肉”选用渠家票号旧厨配方,肥而不腻。

推荐时长:2-3小时
路线:大门→“敦睦堂”(家族议事厅)→“票号展陈馆”→“账房院”→“地下金库遗址”。
亮点:
票号展陈馆:密押背后的“商业暗语”:馆内陈列着渠家票号的原始汇票、密押账册(用“生旦净末丑”等戏曲角色作代码防伪)、银锭模具。讲解员会演示“认票不认人”的兑票流程,“当年一张汇票能跨省取银,全靠这些‘商业密码’。”
账房院:算盘珠上的“晋商智慧”:复原的账房内,条案上摆着算盘、账簿、印鉴,墙上挂着“诚信赢天下”木匾。特别设置“模拟记账”体验(需预约),用传统算盘学习晋商“龙门账”记账法——“加减乘除间,藏着渠家百年不倒的经营哲学。”
2. 晋剧艺术线:在戏文里读“商道与人情”推荐时长:2小时
路线:戏台院→晋剧博物馆→“上下聚梨园”班社旧址→“戏妆体验馆”。
亮点:
戏台院:活态的“晋剧舞台”:这座三面观的清代戏台,梁枋绘有“八仙贺寿”彩画,台基嵌着“同光十三绝”戏曲人物砖雕。每周六、日有晋剧经典剧目演出(如《打金枝》《算粮登殿》),演员身着渠家旧藏戏服,唱腔保留“祁太秧歌”的乡土韵味。
晋剧博物馆:戏文里的“商道镜像”:馆内陈列着渠家班社的演出契约(记载“包银”“彩头”规矩)、戏班账册(记录“戏箱租赁”“行头修补”开支),以及渠本翘手书的《戏班管理十条》(强调“戏比天大,诚信为本”)。展柜中一件清末“靠旗戏服”,金线绣的“忠”“义”二字,正是渠家对戏班的要求。
3. 生活雅趣线:触摸“商宦人家的日常”推荐时长:1.5小时
路线:“五桂堂”(子孙书斋)→“藏书楼”→“花园”→“祠堂”。
亮点:
五桂堂:书声里的“商道传承”:作为渠家子孙读书处,堂内陈列着清代科举试卷复刻件、渠家子弟的习字帖(内容多为《论语》《商君书》)。特别设置“开蒙体验”,孩子可穿小书童服饰,用毛笔临摹“诚信”二字——“渠家重视‘商德’,从小便教孩子‘算盘要精,心术要正’。”
花园:商宦的“诗意栖居”:虽面积不大,却暗藏巧思:太湖石堆叠的“商”字形假山,池塘锦鲤池底铺着“晋商八大家”姓氏铜钱,连盆栽摆放都按“五行”布局。“渠家用生意人的细腻,把日子过成了诗。”游客陈女士边拍照边感叹。

“渠家的独特,在于它打破了‘晋商重利轻文’的刻板印象。”刘建生教授指出,这里既有票号的“硬核”商业逻辑(密押、汇兑、风控),又有晋剧的“软性”文化滋养(戏文里的忠义、诚信、家国情怀)。“渠家票号的账本里写着‘义利并举’,渠家戏班的戏文里唱着‘商道即人道’——这才是晋商真正的精神内核。”
温馨提示:做有温度的“商戏文化体验者”最佳游览时间:春秋季(4-5月紫藤爬满院墙,9-10月银杏金黄);避开暑期正午(戏台院无遮挡,需防晒)。
穿搭建议:穿平底鞋(青砖地面凹凸);勿穿拖鞋(戏台院需脱鞋进入体验区)。
文物保护:禁止触摸戏服头面(丝织品脆弱);勿在票号展柜前使用闪光灯(纸质文献易受损);拍摄戏班碑刻需征得同意(部分为复制品,原碑藏于晋中市博物馆)。
延伸体验:游览后可参观榆次老城(距渠家大院5分钟步行),登“市楼”俯瞰古城;观看实景演出《又见平遥》(距榆次1小时车程),对比晋商文化的不同表达。
游客说:“原来晋商不止会算账,还会听戏”
“带孩子来之前,以为就是看个大院,结果被晋剧博物馆惊到了!”郑州小学老师王女士翻着孩子的研学手册,“他画了戏台结构图,抄了《算粮登殿》的台词,还问我‘诚信’为什么在戏文里这么重要——这趟旅行,比课本更生动!”
结语
渠家大院不大,小到站在戏台上就能看清全院;渠家大院又很大,大到装得下晋商“汇通天下”的豪情,晋剧“声动九州”的雅韵,以及一个家族“商道即戏道”的生存智慧。
当你触摸票号账册上的密押,当你聆听戏台上“劝善金科”的唱段,当你坐在五桂堂的木凳上看孩子临摹“诚信”——你会懂得,所谓“晋商文化”,从不是冰冷的钱票与算盘,而是用戏文唱出来、用商道做出来、用岁月沉淀下来的“中国人的处世哲学”。
下一次来榆次,别只逛老城。来渠家大院吧,听一段晋剧,看一本账册,摸一摸砖雕上的戏文,你会看见,一座宅第如何用百年光阴,书写着“商戏同辉”的中国故事。
(注:晋剧演出需提前在公众号查询日程;地下金库遗址部分区域限制进入,需跟随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