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黄石大冶,一场以“国家项目”“自愿连锁经营”为伪装的南派传销,正以亲情为利刃、信任为盾牌,悄然吞噬着受害者的财产与人生。它没有铁窗铁门的强制禁锢,却用“考察生意”“帮忙做家政”“共同创业”的温柔陷阱引人入局,再通过高频洗脑课程重塑认知——让最初的怀疑者沦为坚定信徒,最终让信徒变成新的“拉人工具”。以下几位亲历者与家属的真实故事,揭开了这场“温柔陷阱”的狰狞面目。
【爱情诱饵】“看望姨妈”背后的7天挣扎
2024年,李先生通过网络结识了在武汉工作的女孩。2025年5月见面后,女孩以“许久未见姨妈,想一起探望”为由,将他带至黄石。抵达仅两天,女孩的姨妈便以“帮忙参考个好生意”为由,带他接触传销课程。幸好好兄弟提前预警“小心是骗局”,才让李先生保持了清醒。
可在当地停留的7天里,李先生看着深陷其中的女友对传销话术深信不疑,自己却因文化程度有限,连反驳的话都不知如何组织。这个连传销逻辑都没弄懂的农村青年,最终只能在黄石街头茫然求助:“我知道她是被骗了,可我该怎么让她清醒?”
【友情警报】30分钟识破的6万元黑洞
宁先生偶然在网上看到2025年5月李旭反传防骗团队发布的黄石大冶卧底传销报道时,心脏骤然一紧——朋友近期带他考察的“培训经历”,竟与文中内容分毫不差:两天密集安排8节课,全程只谈“项目前景”绝口不提钱,核心话术翻来覆去都是“国家暗中扶持”“大家都拖家带口做,肯定靠谱”。
宁先生仅听了30分钟课就识破骗局,可朋友早已投入6万元,还坚信“再拉几个人就能回本”。作为旁观者,他陷入两难:“这钱还有机会拿回来吗?我到底该怎么拉他出来?”
【亲情围猎】13.58万的“家政”骗局
2025年,甘先生的母亲被“一起信教的老姐妹”以“大冶有好的家政工作,做保姆轻松赚钱”为由骗至当地。短短两个月,母亲瞒着家人,分多次投入13.58万元购买了41份“项目份额”。
万幸的是,后来被母亲骗到大冶的甘先生姐姐,因意外烫伤住院未能参与“培训”,偶然翻看母亲的聊天记录后,才戳破这场骗局。家人火速赶到大冶,戏剧性的是,本就不贪财、只为给家人减轻负担的母亲,经儿子一番劝说立即醒悟。
可维权之路异常艰难:13.58万元因未达到“3级30人”的立案标准,无法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追责;又因参与传销属违法行为,法律途径无法追回钱款。最终,家人只能采取最原始的方式——在推荐人老家举牌抗议、带老人上门静坐,却因拿不出“凭据”,屡屡碰壁。
【打击异化】13.58万买来的“宏观调控”谎言
2025年4月,严先生被朋友以“好机会”骗至湖北黄石大冶,从此陷入传销漩涡,一待就是三个月。在大冶,像他这样被“国家项目”说辞蒙骗的人不在少数。
起初,严先生抱着“跟风试试”的心态,投入13.58万元购买了41份“份额”。这个南派传销组织虽不限制人身自由,洗脑手段却极具迷惑性。严先生表面“积极参与”,内心疑虑却日渐加深——直到看到李旭反传防骗团队的卧底视频,再想到始终未见的“二平台”,他彻底动摇。
31份传销模式图
5月15日,当地对传销组织开展打击行动,可被抓人员竟全部释放。更令人气愤的是,这次打击非但没起到震慑作用,反而被传销组织歪曲成“宏观调控”,用来进一步蛊惑人心。严先生始终没拉人入伙,可上线行踪不明,他不知该如何应对。
他深知上线已深陷泥潭,却想不出办法拉其回头;明知“拉人回本”是传销组织的套路,却又不甘心13.58万元打水漂。看着身边人为了“赚钱”卖车卖房、高额贷款,他既矛盾又痛苦——既不想把关系不错的“大经理”(同为受害者)送进去,又担心即便妥协,钱款也无法追回。更让他无奈的是,警方明明掌握了成员投入明细、层级关系,却未深入调查便放人,反倒给传销组织的“合法论”当了“背书”。如今,亲近的人依旧执迷不悟,严先生满心迷茫,只求能找到走出困境的方向。
【友谊挽歌】从竭力劝阻到无奈放弃的16个月
曹先生与传销的纠葛,始于一场变质的同学情谊。2023年11月,他的同学加入黄石大冶某传销组织;2024年1月,同学以“好机会”邀约曹先生,将他拖入泥潭。直到两个月后,曹先生才彻底清醒并脱离,所幸未波及自己的家人与其他朋友。
2024年5月,曹先生得知同学已晋升至传销组织的“窗口”级别,其家中三人皆深陷其中——早在2024年3月,他就听闻这家人计划拉拢亲戚入伙,如今想来,或许已有更多人被骗。也是在这一时期,该传销组织加速扩张:更换集团网号码段,合并南京的传销团伙;到2024年11月,同学上级的第三级成员更是成功登上“平台”。
那段时间,曹先生念及多年同学情,曾在2024年1-2月竭力劝说朋友脱离。可传销团伙的洗脑手段太过迷惑,朋友不仅陷入思维误区,还因投入大量资金不愿割舍,曹先生的劝说最终以失败告终,只能无奈放弃。
事情过去许久,这段经历却像一根刺扎在曹先生心里——它让他错失了一些未来的可能,每次回想,郁闷与厌烦便涌上心头,始终无法真正释怀。如今,他偶尔还会与这位朋友联系,却默契地回避传销话题。内心的纠结从未停止:该再次尝试唤醒朋友,还是彻底放弃这段友情?又该如何找回传销前那个积极向上的自己?
此外,曹先生始终关注着黄石地区传销组织的动态,他了解到该组织主要活动在黄石港、花湖一带,并掌握了部分关键线索:传销大巴车一日游导游的微信、为传销人员办电话卡者的车辆信息,以及截至2024年3月的组织互动名单与成员名单(名单中数字代表号码后四位,前缀为1304270或1303443,分别用3或4标记,目前均已停用)。
在他保存的聊天记录里,有一位化名“pluto.Z”的成员,真实姓名为明甄,其母亲甄桂林正是前文提到的“上总”级成员。甄桂林的下线包含儿子明奕全,明奕全的下线则是妹妹明甄;而甄桂林的上线,是湖南怀化人粟永香——此人曾在怀化林城完一小对面经营书店。曹先生还知晓甄桂林的两个曾用住址:黄石花湖人信·花马湖畔,以及黄石港区城市花园。
【系统之困】立案标准下的维权死局
这些案例,共同揭开了黄石大冶南派传销的生存逻辑:用“自愿投资”规避法律风险,以亲情、友情实施精神绑架,再用“宏观调控”的谎言应对官方打击。更残酷的是,受害者的维权之路布满障碍——13.58万元的被骗款,因未达“3级30人”的立案标准,连追究传销罪的资格都没有。而传销组织恰恰抓住这些漏洞,披着“合法”的外衣,持续制造着一个又一个破碎的家庭。
黄石大冶南派传销识别与应对指南
结合多位受害者的经历,南派传销以“人身自由、合法合规、政策扶持”为核心伪装,隐蔽性极强。本指南从“识别信号”“应对方法”“维权要点”三方面,提供可操作的避坑与止损方案,帮你远离骗局。
一、传销识别:3类核心信号,早发现早脱身
邀约伪装:5类“看似合理”的借口
亲情/友情绑定:以“看望姨妈”“见老同学”“一起旅游”“帮忙考察生意”为由,先将人诱骗至黄石大冶等地。
需求陷阱:针对不同人群定制话术——给年轻人介绍轻松且收入相对较高的工作,给中年人说“轻松做家政、当保姆”,给创业者画“国家扶持项目”的饼。
模糊邀约:只提“有好机会”“一起赚钱”,绝口不透露具体行业、地址、商业模式,追问时仅含糊回应“来了你就知道”。
反常热情:许久不联系的人突然频繁嘘寒问暖,主动邀约见面、旅游,且极力要求“单独来,别带其他人”,变相切断你与外界的沟通。
环境隔离:到目的地后,频繁带你见“项目伙伴”,刻意减少你与家人、朋友的联系,甚至暗示“别随便说行程,免得家人担心”。
洗脑特征:4个典型话术与行为
密集上课:五至七天内每天安排4节课,内容围绕“国家引进”“行业合法”“国家暗中支持”“宏观调控”“投资回报大无风险”展开,还会用“有人赚了几百万”“一家人都在做”的案例强化信任。
避谈核心:只吹嘘“项目前景”“赚钱模式”,绝不提及具体产品、盈利来源,回避“资金流向”“退出机制”等关键问题,前期绝不主动提钱。
扭曲概念:将“拉人头”美化为“找合作伙伴”,将“投钱”称为“买份额/创业资格”,若提及“传销”,立即反驳“这是新型商业模式,和传统传销不一样”。
制造焦虑:用“传统生意不好做”“打工没前途”“别人都在抓机会,你不做就亏了”等话术,逼你“尽快做决定”。
资金陷阱:2个关键投入信号
固定金额:投入多为“135800元(41份)”“69800元(21份)”等固定数字,且宣称“投入越多,回报越高”,甚至鼓励“贷款也要投”。
层级奖励:明确提及“拉人能拿提成”“下线投入有分红”,层级越高、拉人越多,“收益”越丰厚——本质是用新入者的钱,支付老成员的“虚假回报”。
二、应对方法:分场景处理,避免激化矛盾
自身陷入:3步安全脱身
伪装顺从:察觉是传销后,切勿当场反驳、争吵(虽南派传销多不限制人身自由,但可能被纠缠),可假装“感兴趣,但需和家人商量”“得回去凑钱”,降低对方警惕。
保存证据:偷偷记录上课地址、成员姓名/电话、洗脑内容(录音、拍照手写文件)、资金转账记录(流水、截图),尤其是核心成员的住址、联系方式。
尽快离开:以“回家凑钱”“处理急事”为由脱离,离开后立即拉黑对方所有联系方式,避免二次洗脑。
亲友陷入:4个沟通与干预技巧
避免指责:不要直接说“你被骗了”“这是传销”,以免引发抵触。可从关心切入,如“我担心你辛苦赚的钱有风险”“这个项目我查了些资料,有几个点想和你分析下”。
用事实说服:找同类受害者案例(如甘先生母亲醒悟的经历)、同类案例法院判决书、互联网曝光报道(如李旭反传防骗团队的卧底视频),用具体证据打破对方“传销合法”的认知。
抓住关键需求:针对亲友投入的初衷沟通——如甘先生母亲是“为了家人”,可强调“家人更希望你平安,不是冒险投钱”;若亲友担心“钱拿不回”,可分析“继续做只会越投越多,及时止损才是减少损失”。
及时干预:若亲友已准备投钱或刚投钱,可联系其他家人一起介入,必要时陪同其离开传销环境(如甘先生家人集体去大冶接母亲)——脱离洗脑氛围后,清醒概率会大幅提升,必要时可联系专业反传销机构劝说反洗脑。
发现他人邀约:2个拒绝原则
明确拒绝:若有人以模糊借口邀约你去外地“看项目”“找机会”,直接拒绝,不要抱有“去看看也无妨”的心态(如严先生因“跟风”投入,曹先生同学因“好奇”加入)。
提醒他人:若知道邀约者可能涉及传销,可委婉提醒被邀约的亲友,如“最近听说类似‘项目’是骗局,你多留意,别轻易去外地”。
三、立案关键:2个核心条件
满足立案标准:根据法律规定,“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需达到“3级30人”的标准(如曹先生同学所在组织的层级、人数),若仅个人被骗,未达标准则无法以传销罪立案。
准备完整证据:立案需提供“投入资金证明(转账记录、收据)”“传销组织信息(人员层级、上课地址、核心成员联系方式)”“洗脑内容(录音、文件)”——证据越完整,越易推动警方处理。
心理调适:2个走出阴影的建议
接受现实,及时止损:若钱款确实无法追回(如严先生、甘先生的情况),不要过度纠结,避免因“不甘心”继续投入时间、精力,甚至被诱导“拉人回本”——及时抽身,才能避免更大损失。
重建心态:若因传销经历产生心理负担(如曹先生“难以回到积极心态”),可通过与家人朋友沟通、转移注意力(投入工作、培养爱好)、复盘经历(总结教训)等方式,逐步走出阴影。
[此文来源:李旭反传防骗团队,版权说明:以上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