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银山与农道之缘
文 / 孙君
【22年做一件事,就是农道,对我而言是艺术之路,对农道人来说是生活,对农民来说是金山银山,对乡村来说是守住中国的根】
农道,发轫于北京绿十字——一家深耕绿色环保领域的NGO组织。如今,绿十字麾下已集结近50支农道团队、10家农道控股公司,2025年更将筹建“中村联盟”,完成“金山银山铺”标准化、市场化与数字化。因为有目标,不迷路~真正意义上的金山银山便是《中国乡建学》。

一、农之道
一个机构的成长从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时光沉淀中慢慢孕育、逐步成型。从2003年到2025年,22载春秋流转,才成就了如今的农道联众与即将落地的中村联盟。这一路的关键节点,清晰勾勒出农道的成长轨迹:
1. 1997年—1999年,赴京求学,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主攻壁画与民间美术专业;
2. 1999年—2001年,以志愿者身份加入北京地球村,兼任村长助理,初涉乡村、艺术、环保与可持续性发展领域;
3. 2000年,在北京创办国嘉快递,总部设于亚运村,探索市场运营模式;
4. 2001年—2002年,任职于民政部工作事业委员会,积累公益与民生相关经验;
5. 2003年—2005年,牵头组建北京绿十字,孙君来自国嘉快递,孙光玥来自NGO,封宁来自民企,荣尊堂来自央企,孙晓阳来自外企,王佛全来自媒体。其间落地“五山模式”;
6.《五山模式:一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标本》人民出版社于2006年4月出版的纪实性著作;
7. 2008年—2012年,汶川大地震后,迅速成立“北京绿十字乡村规划设计工作室”,投身灾后乡村重建,开启乡村建设之路;期间,2011年著作《农道——没有捷径可走》中英文版出版,英文版被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馆收藏;
8. 2013年元旦《人民日报》头版刋登“一个画家画出的乡村”郝堂村,推动申办中国乡建院,“孙氏养猪法”成功获批发明专利,为乡村产业添砖加瓦;
9. 2013年,北京绿十字以公益之名集结全国近500名志愿者,助力河南新县“英雄梦·新县梦”建设;
10. 2015年,步履不停:3月临危受命,承接中国扶贫基金会项目,参与“雅安芦山地震”灾后相关工作,启动一宅两户与一宅两门;5月,在原建设部村镇司司长李兵弟牵头下组建“农道联众”,打造阜平县全域脱贫攻坚模式;
11. 2017年,华夏农道与宋庄农道进入湖北房县,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家与文人,在这片如诗如画的“第三世界”中神奇成长;
12. 2018年4月,成立农道联众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13. 2020年,中国进入“利出一孔”国家资本主义,农道启动深化改革,正式推进农道控股筹建工作;
14. 2023年,构建完成“五乡一平台”体系,同步搭建乡村e游数字化系统,同年出版《中国乡建学概论》;
15. 2024年,与“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组委会”“筑龙学社”达成合作,在安徽百峰村、湖北沙沟村、河南禅心居、湖南自搭桥建立乡村振兴培训根据地;
16. 2025年,两大核心目标落地:一是成立中村联盟,联合四川旅游学院、长春工程学院筹建“乡建学·微学科”;二是10月在自搭桥完善“金山银山铺”市场化体系,实现乡村资源转化闭环。

二、非常道
农道联众的四个10年计划:
1. 2003年—2012年:扎根乡村一线,开展实践探索,同步积淀乡建理论;
2. 2013年—2022年:整合资源、优化模式,成功打造“农道联众”发展模式;
3. 2023年—2032年:推进乡建标准化建设,搭建“金山银山铺”城乡融合体系,重点完成自搭桥、沙沟村、禅心居、百峰村四个“金山银山铺”建设;
4. 2033年—2042年:攻坚核心目标,完成《中国乡村建设学》学科构建,为中国乡建提供系统理论支撑。

三、金山银山铺
几乎每一位村书记都曾有过这样的困惑:“我们村守着绿水青山,日子却始终富不起来,到底‘金山银山’藏在哪里?”
如今乡村领域推行的“一村一品”“产业振兴”,以及农文旅融合、宅基地改革等项目,不少仍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面,或是单纯的扶贫帮扶,与“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核心目标并无实质关联。若想真正实现这一转化,关键在于跳出“乡村视角”,以市场经济规律重新审视乡村——农村拥有的小院、闲置农宅、菜园、农村户口、有机蔬菜,以及流淌其中的传统文化、乡愁记忆、烟火温度与道德底色,正是城市人渴求却稀缺的资源,对他们而言,这便是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且据观察,90%的城市人都有拥有这类资源的意愿;反观农村,这些宝贵资源中,70%以上仍处于闲置状态:农民想将其变现,却苦于没有正规渠道;城市人想下乡获取,又屡屡遭遇阻碍,供需两端始终难以对接。
2020年,市场进入寒冬,“地主真的没粮了”,现实推动农道改革,两年后正式启动农道控股业务与“五乡一平台”建设,把村庄视为供销社,特地为村民设置“金山银山铺”,闲置资产放到铺上,明码标价,可租可买,核心便是破解这一“地主没粮”的困境,让农村闲置资产走向“标准化、市场化、数字化”:把农村空闲房间改造为特色乡宿,把闲置农宅打造为可合作、可租赁的精品乡宅,把空置宅院盘活用作乡厨;将优质菜园定位于“有机不贵、原种原产”,把酿酒、腌菜等乡村特色手艺发展为标准化乡产,把庭院经济拓展为体验式乡游,把成熟的乡建模式转化为可复制、可学习的乡学课程。我们为每一项可利用的乡村资产,都明确标注品名、价格、产地、联系人及电话,“金山银山铺”让乡宿、乡宅、乡厨、乡产、乡学全部有价可咨,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自由交易。
这一交易过程,以村集体为控股主体,农户为资产方,政府部门为监督与服务方,通过“农道e游”数字化平台全程完成:对城市人而言,有了自主选择、透明查询的渠道;对村民而言,获得了正规、稳定的市场交易路径——这个连接城乡供需的平台,对市场经济而言,闲置资金有成本价、批发价与零售价,这便是我们所说的“金山银山铺”。铺中所有商品,均通过村投公司统一交易:一来解决城市人的“信任顾虑”,让其买得放心;二来保障村民的“权益安全”,让其卖得安心;三来确保整个交易过程公平、公正、透明,杜绝乱象。

四、城乡等值
从2020年疫情开始,中国进入由农民进城到市民下乡的时代。农村闲置资产的核心购买者,主要是两类人群:一是追求乡村生活的城市人,二是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再过三十年,城市改革的红利或将逐步消退,市场经济的弊端——如恶性竞争、虚伪博弈、相互损耗、贫富内卷等,也会愈发凸显。当城市中“以利益为先、以损人利己为代价”的竞争让人疲惫醒悟时,乡村的慢生活、真性情,便成了城市人的“金山银山铺”。乙方变成甲方,身份的转变才能控制风险,保证项目工程质量达到运营的要求,如果政府部门做甲方,对项目绝对百害而无一利。也正因如此,农道的角色也随之转变:从过去“被动接受项目”转向“主动布局投资”,农道乡宅与乡宿贷为我们的投资方向,不仅是乡村的资源与产业,更是乡村的系统建设、闲置资产数字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农道人的生活自信。
这恰如北京潘家园:曾经被视作“闲置无用”的旧生活用品,如今成了收藏爱好者青睐的宝贝;曾经功能单一的旧家具,贴上文化标签后,摇身一变成为拍卖市场的收藏品,成为文明社会中安抚心灵的艺术品。这便是“闲置”与“无用”的真谛——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会被赋予全新的价值定义,乡村的闲置资源亦是如此。
全世界的发展都遵循一个规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接近三万美元时,城乡两个市场必然会发生深度碰撞与融合。以中国省会城市为代表,高收入人群会逐渐向“车程1小时内”的乡村聚集,农村闲置房屋也将随之被“盘活”;与此同时,农村年轻人向城市流动,也将持续支撑城市住房需求。未来三十年,城乡融合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正是近二十年来,中国提出“城市反哺农村”的核心意义,也是国家不遗余力修路、架桥、铺网,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根本原因。
农道,不像传统企业,不似纯粹公益组织,更非行政部门;若要说像什么,倒更像一个“大村委会”——顺势而为,与农人并肩同行,把工作过成生活,而生活本身便是生产的全部。正如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
2025年10月25日 国之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