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为何宝钗袭人都劝宝玉假读书?她们为人本就如此,贤惠之下是虚情

宝钗袭人这两个假学究,平生最爱干的事就是劝宝玉读书。她们明知宝玉最厌烦科举,却天天经济仕途不离口,宝玉听了自是烦得不行,

宝钗袭人这两个假学究,平生最爱干的事就是劝宝玉读书。

她们明知宝玉最厌烦科举,却天天经济仕途不离口,宝玉听了自是烦得不行,直接给她们这种人起个号叫“禄蠹”。

她们如此孜孜不倦非要宝玉读书,为的其实并不是宝玉,而是自己。

在宝钗心中,自己将来是宝二奶奶,宝玉必须要有一官半职,这样才能帮扶一把薛家,她自己也要混个诰命才不负一生。

而袭人,则认定了自己以后一定的宝玉的姨娘,宝玉将来为官做宰的,她才算终身有靠。

所以她们劝宝玉用功,很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的将来。

还有一点,她们都喜欢打造贤惠的人设,不管宝玉爱不爱读书,她们是一定要劝的,越死谏越能显示她们的贤惠。

01

第十九回写到,袭人被花家接回去喝年茶了,宝玉百无聊赖,让茗烟带着上花家去找袭人,并悄悄告诉袭人让她早点回去。

晚上袭人回去后,宝玉问起那个穿红衣服的女孩。

袭人说那是她表妹,嫁妆都已经准备好了明年就出嫁。袭人顺便提起,自己的母亲和哥哥也想赎自己回去,宝玉自是吓了一跳马上说不让她回去。

袭人心中不消说是不舍得回去的,但她要利用此次机会要挟宝玉,因此不管宝玉怎么说,她都说是去定了。

最后见到宝玉失神落魄的,她才说要宝玉答应她三件事,这样就算有八人大轿抬她也不走了。

山穷水尽之时,突然来个峰回路转,此时别说三件事,就算三百件事宝玉也会答应。

宝玉忙笑道:“你说,哪几件?我都依你。好姐姐,好亲姐姐别说两三件,就是两三百件,我也依。“

不得不说,袭人这招实在是高,她对宝玉的心态把握得刚刚好。不至于让他彻底死心,但又不能让他毫无代价,他总得为自己应允些什么。

袭人道:“第二件,你真喜读书也罢,假喜也罢,只是在老爷跟前或在别人跟前,你别只管批驳诮谤,只作出个喜读书的样子来,也教老爷少生些气,在人前也好说嘴。”

其中袭人提到的第二个条件,便是让宝玉假装读书,不管他喜不喜欢读书,他要在老爷和别人面前装出爱读书的样子。

为什么要假装读书?因为宝玉爱读书,袭人作为丫头也有功劳,老爷太太都知道是她的劝导有功,这无疑会为她加分不少。

一个懂事的丫头,一个能引导少爷走上正途的丫头,这多贤惠,日后她成为宝玉的姨娘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02

袭人明里暗里让宝玉读书,真假都行,只要别被人看穿,表面文章也好。

袭人是这样的人,殊不知宝钗也是这样的人。

第三十二回袭人说过宝钗劝宝玉读书的事。

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

面对宝钗的劝学,宝玉很是反感,连个好脸色都不想给她,直接就走了。

到了宝玉挨打之后的第三十四回,宝钗也跟袭人似的,希望宝玉装模做样的假读书。

当时袭人说起宝玉挨打,是因薛蟠吃醋在外乱说话引起的,宝玉怕宝钗多想,赶紧打断了袭人的话。

宝钗听说,便知道是怕他多心,用话相拦袭人,因心中暗暗想道:“打的这个形像,疼还顾不过来,还是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可见在我们身上也算是用心了。

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作工夫,老爷也喜欢了,也不能吃这样亏。”

宝钗这想法,和袭人如出一辙。

你可以不读书,但是在老爷面前,在外人面前,你一定要装作喜欢读书的样子。

对,哪怕只是做做样子也好,这样老爷就会喜欢了,自己也不会吃亏。

果然,有心机的人,想法都是一样的。

袭人是这样说的,宝钗也是这样想的。

是否真的读书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以为你喜欢读书。

只要你能蒙混过关就是聪明人,聪明人自然就不会吃亏。

袭人宝钗不是大家口中公认最贤惠的吗,怎么会有这种弄虚作假的想法呢?

这又有什么奇怪呢,要知道她们的贤惠之名就是这样得来的。

她们为人行事,心中都是先有定论,而后才去行动。

每一步都不会无的放矢,每一步都有其的目的使然。

所以不管是真贤惠也好,假贤惠也罢,但表面上是一定要做出一副贤惠的样子的。这样在别人眼中就是贤惠的表率了。

就像她们的劝学,在众人看来,不也是贤惠的一种表现吗?

至于这贤惠之下是真情,还是假意,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