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婚礼上推销社保卡,敬业还是越界?

喜糖旁边摆着宣传单,婚纱口袋里揣着社保卡——这不是段子,是岳阳农商银行一对新人婚礼上的真实场景。仪式刚结束,小两口礼服都

喜糖旁边摆着宣传单,婚纱口袋里揣着社保卡——这不是段子,是岳阳农商银行一对新人婚礼上的真实场景。仪式刚结束,小两口礼服都还没来得及换,就开始向亲朋好友推销起自家的社保卡。

更绝的是,银行公众号还以“佳偶天成缔良缘,社保服务暖人心”为题赞扬此行为,结果可想而知,文章很快被网友骂到删除。

1、银行冷处理,问题还在那里

面对来势汹汹的舆情,岳阳农商银行选择了最简单直接的处理方式:删文,假装从来没发过。这确实是常见的危机公关操作,先降热度再说。

但问题真的解决了吗?显然没有。银行内部那种“只要能拉来业务,什么场合都可以利用”的思路并没有改变。今天可以在婚礼上推销社保卡,明天是不是就要在孩子的满月酒上推荐理财产品了?

这个危机的正确处理方法应该是:银行说明承认这种做法欠妥,承诺重新审视内部考核指标,给员工更合理的业绩压力。可惜,他们选择了回避问题,错失了将危机转化为品牌形象提升的契机,也为后续埋下隐患,说不定哪天这事就又爆了起来。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关注“离线休息权”,即下班后断开工作连接、享受私人生活的权利。但在银行业,这简直是一种奢望。

2、KPI重压下,银行人的“神操作”

在降本增效的环境下,银行恨不得把基层员工掰开来用,大部分员工需要同时完成存款、贷款、保险、理财、基金、信用卡等多种指标的KPI。在这种考核下,银行员工常常需要每天工作超过16小时,即使周末也需要参加培训和会议。

面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考核任务,一些银行员工只能被逼着采取非常规的手段,直接花钱买。市面上明码标价:1000元存款日租2-3元,量大从优。

还有更绝的,员工自掏腰包给客户贴息。为什么?因为贷款放不出去就没有利息收入,等于没完成指标。与其扣绩效,不如自己补贴一点。

社交平台上,银行员工互相帮忙完成指标已经形成产业链。半夜十点还在群里求助:“兄弟帮个忙,扫码测个额度,就差最后几个了…...”,真是不分彼此,有难同当。

这些看似聪明的操作,背后都是无奈。据相关知情人士透露:“省行要求拉1000万存款,到分行变成1200万,支行加到1500万,最后网点直接拍板2000万。层层加码,最底下的员工只能各显神通。”

3、身心俱疲,银行人的真实处境

高压之下,悲剧难免发生。今年10月,广发银行重庆信用卡中心一名员工,因长期遭受“恶意调岗、降薪”,月收入被降至2000元最低标准,情绪失控差点跳楼轻生,幸好被同事拉住。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2011年平安银行那个28岁的信贷员,连续加班后从24楼一跃而下。生前他一直说“拉存款的压力太大”,还查出了抑郁症。

更普遍的是,很多银行人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一位老银行人说:“我身边得抑郁症的同事越来越多,有的还会突然情绪失控”。

4、边界模糊的生活空间

岳阳农商银行的婚礼营销,只是冰山一角。在银行业,节假日加班是常态。一位银行员工苦笑:“我们放假与否,要看开发商什么时候开盘”。因为在五一、国庆这种开盘时间点,银行员工只能不休假去上班。还有些银行(内蒙古农商银行),演都不演了,直接让员工周末去上班。

更夸张的是,一位在兴业银行绍兴分行工作了11年的员工表示,因为岗位特殊性,她从来没休过一个完整的五一或国庆假期。每个月初一,雷打不动要去加班做报表。

24小时待命更是基本要求。一位电销员工说:“下班后客户发微信,回还是不回?不回可能投诉,回了就没完没了”,感觉自己每天就没下班。

这种无边界的职场文化正侵蚀着银行员工的个人生活和家庭关系。

最后想跟各位探讨一下,这种“业绩至上”的文化还要持续多久?当员工不得不花钱买存款、在自已婚礼上搞推销时,银行是否应该反思:这样的业绩,真的可持续吗?

工作的本质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让生活为工作让路。 或许,是时候重新划定那条早已模糊的边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