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李煜的一首词,流传千古,宋太宗看完后说:不能让此人苟活于世

公元978年的七夕,汴京的月光和金陵的没什么两样,可软禁在“违命侯”府里的李煜,却觉得这月光刺得人眼睛疼。几杯闷酒下肚,

公元978年的七夕,汴京的月光和金陵的没什么两样,可软禁在“违命侯”府里的李煜,却觉得这月光刺得人眼睛疼。几杯闷酒下肚,他拿起笔,借着酒劲写下“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谁能想到,这字字泣血的词句,竟成了他的催命符。宋太宗赵光义读到“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时,猛地将词稿拍在案上,脸色铁青地说:“此人留不得!”没过多久,一杯牵机毒酒就送到了李煜面前。

说起来,李煜这皇帝当得纯属“意外”。他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儿子,上面有五个哥哥,太子之位早早就给了大哥李弘冀。李煜本来也没心思争皇位,他从小就爱摆弄笔墨,没事就写两首词,日子过得像个闲散王爷。可架不住命运捉弄——谁让他长了“重瞳”呢?就是一个眼睛里两个瞳孔,搁现在是基因变异,搁古代那可是“帝王相”。舜是重瞳,项羽是重瞳,李弘冀一瞅弟弟这眼,心里就犯嘀咕:这小子不会是想抢我皇位吧?

为了保命,李煜只能装疯卖傻。他把自己关在院子里,整天吟诗作对、礼佛参禅,还特意写了首《渔父》明志:“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意思就是“我就想当条咸鱼,皇位跟我没关系”。可越想躲,麻烦越找上门。22岁那年,太子李弘冀突然病逝,其他几个哥哥也早没了,李煜硬生生被推上了太子之位。两年后,李璟驾崩,李煜穿着龙袍,站在朝堂上都懵了——这皇位,怎么就砸到我头上了?

别以为李煜是个只会写词的草包皇帝,他心里门儿清。当时的南唐,早就不是他爹那时候能比的了,后周把南唐打怕了,到了赵匡胤的宋朝,更是强弱悬殊。李煜一继位,就开始“装怂”:派人去宋朝进贡,主动去掉“南唐国主”的称号,改成“江南国主”;把朝廷的官名全降一级,国君下的“诏”改成“教”,中书省改成左内史府,连避讳都跟着宋朝来。有人骂他软骨头,可李煜知道,硬碰硬就是找死,他这是在给南唐争取时间。

暗地里,李煜没闲着。他改田制、轻徭役,让老百姓安心种地,南唐的粮仓渐渐满了;他大力练水师,毕竟南唐靠水,宋军陆战厉害,水战却不行;他还让大臣们轮流在宫里值班,自己经常加班处理朝政,哪有半点昏君的样子?可赵匡胤也不是吃素的,他早就看出李煜在“搞事情”,公元974年,宋军大举南下。李煜立马撕下“怂包”面具,杀了怯战的主帅皇甫继勋,派使者去辽国搬救兵,劝说吴越国退兵,把能做的都做了。可实力差距太大,公元975年,金陵城破,李煜光着膀子出城投降,成了宋朝的阶下囚。

赵匡胤倒是没为难他,封了个“违命侯”,虽然是羞辱人的封号,但好酒好肉伺候着,李煜也算过了几天安稳日子。他每天除了喝酒,就是写词,“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全是思念故国的句子。可好日子没过多久,赵匡胤突然暴毙,弟弟赵光义继位,李煜的苦日子就来了。赵光义跟他哥哥不一样,心眼小,还阴狠,早就看李煜不顺眼了。

真正让赵光义动杀心的,不光是李煜的词,还有他的皇后小周后。小周后是出了名的美女,赵光义早就垂涎三尺,一继位就找借口召小周后进宫,每次都留到很晚才放回来。李煜憋着火,却连屁都不敢放——他现在就是人家案板上的肉。七夕那天,是李煜的生日,他越想越委屈,借着酒劲写下《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字字都是对故国的思念,对现状的不满。

这首词很快就传到了赵光义耳朵里。他拿着词稿,反复琢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一句,心里的火蹭地就上来了。他觉得李煜这是还想着南唐,有复国的野心,更重要的是,李煜活着一天,小周后就没法彻底属于自己。正好借着这首词,赵光义找了个“思念故国、意图不轨”的罪名,派人给李煜送了一杯牵机毒酒。这种毒酒最狠,喝下去全身抽搐,头和脚会碰到一起,死状极其痛苦。

李煜接过毒酒时,大概也明白自己躲不过去了。他端起酒杯,最后念了一遍《虞美人》,然后一饮而尽。没过多久,毒性发作,这位“诗词天子”就在痛苦中死去,年仅42岁。消息传出去,江南的百姓偷偷哭了好几场——他们还记得,这位皇帝曾为他们减轻赋税,曾拼尽全力保卫金陵。

很多人说,李煜是被一首词害死的,可谁都知道,《虞美人》只是个借口。赵光义要的,是彻底断绝江南百姓的念想,是把小周后抢到手。李煜的悲剧,早就注定了——他生在帝王家,却有一颗文人的心;他想保住家国,却生不逢时;他只是个阶下囚,却偏偏有让新皇帝忌惮的资本。

如今,汴京的宫殿早就没了踪影,可李煜的《虞美人》却流传了千年。每当有人念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总会想起那个在月光下写词的亡国皇帝,想起他的委屈,他的无奈,还有那杯冰冷的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