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36GW;
7月,11.04GW;
8月,7.36GW
9月,9.66GW……
史上最疯狂的抢装潮后,136号文效应终于在终端市场显现,光伏不确定性陡增。然而,寻找不确定下的确定性,由政策力推的“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项目必是其一。
此前,在专题文章《这一万亿赛道:增速不减》中,北极星梳理了“五大六小”能源企业投产及在建的“沙戈荒”基地项目,仅规模超过10GW的项目总规模已超过170GW,叠加《三北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光伏治沙规划(2025—2030年)》抛出的2.53亿千瓦装机目标,这400GW+项目不仅将是接下来“十五五”时期新能源的主要装机支撑,也必是各大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
当然,抢占风口,第一道门槛即准备好了吗?
设备“大考”
光伏系统三大件,组件、逆变器和支架,在专题文章《光伏龙头挺进沙戈荒》中,北极星聚焦了组件和支架的“沙戈荒”新打法,而作为光伏系统“大脑”,逆变器又有何“杀手锏”呢?
事实上,“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项目也并非新近产物。早在2021年底,首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清单下发,沙漠戈壁荒漠地区项目占比44%。
头部逆变器厂商上能电气透露,由其供货的“沙戈荒”项目至今已达数十吉瓦,而从项目实际运行经验以及用户反馈来看,恶劣的“沙戈荒”环境给光伏逆变器设备带来多重运行威胁。

“沙戈荒”地区的标配离不开沙尘、极端气温以及强紫外线。尤其是沙尘的暴击,上能电气表示,项目现场大量细沙尘无孔不入,这极易堵塞逆变器散热风道,风扇易被堆积异物卡死,导致逆变器因过热触发过温保护而降额运行或停机。
极端气温于“沙戈荒”地区而言,不仅昼夜温差大,最高可达60℃以上,并且冬季气温(-40℃)和夏季气温(+40℃)条件迥异。“高温对逆变器散热提出极高要求,核心功率器件若长期过热会严重影响寿命和可靠性;低温则可能导致元器件性能下降,甚至出现低温启机困难。”上能电气指出。另一逆变器龙头特变电工新能源也补充道,气温短时急剧变化,极易导致端子损坏。

而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则会加速逆变器外壳和线缆的老化,导致材料脆化、绝缘性能下降。部分戈壁环境还会呈现盐碱地生态,空气中可能含腐蚀性物质,会腐蚀电路板和元器件。
与此同时,近年来逆变器厂商潜心攻克的电网支撑功能在“沙戈荒”地区尤为重要。特变电工新能源指出,这主要在于“沙戈荒”地区局部电网薄弱,SCR(短路比)小于3,并且电网谐波分量大,电网电压和频率存在宽震荡。但部分配套特高压外送通道的大基地项目又会对电站的电网适应性、电能质量等提出严苛考核要求。
上述客观环境对设备造成的损坏,无疑进一步加剧了项目的运维难度,进而造成了多处于偏远地区且容量较大的“沙戈荒”项目,人工巡检周期长、费用高,运维难上加难。
企业“亮技”
出击“沙戈荒” ,不同于部分组件、支架企业推出“定制化”产品,逆变器厂商未有针对性新品,但凭借丰富的项目经验早已将产品功能拉至高点,从而可以充分应对“沙戈荒”环境的挑战。
沙尘侵蚀
站稳“沙戈荒”地区,摆脱沙尘烦恼自然是各大厂商的首要着力点。全球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近期在西北高风沙项目结束了1+X 2.0模块化逆变器长达100天的强沙暴实地测试。经TUV莱茵检测,测试全程无需人工清理,拆开设备后,核心部件依然洁净如新,这主要得益于其构建的三层防护体系。
而特变电工新能源、上能电气还有科华数能,同样强调了高等级防护、防腐设计,全密封结构以及自动反转除尘和风道自清洁功能(详见下表)。

极端气温
应对“沙戈荒”地区的极端气温,特别是高温,几大主流逆变器企业都强调了散热设计。不同于其他企业,科华数能采用了液冷循环散热,可确保设备在45℃环境下满载运行、35℃时实现1.1 倍过载能力,此外,科华数能也强调液冷技术可使功率模块寿命延长25%,减少设备更换频率。

电网友好性
在电网友好性方面,阳光电源1+X 2.0模块化逆变器具备微秒级电网状态感知,SCR1~40瞬时跳变适应。更多亮点还在于支持自建电网,解决建站调试阶段取电难题,据测算GW项目可提前30天并网,额外收益2100万元,并且还有GW级黑启动,助力电网恢复。
特变电工新能源TS330KTL-HV-C1组串式逆变器通过中国电科院SCR=0.97、SCCR=0.7测试,为业内最高指标。
上能电气逆变器产品在高标准满足标准外,据其介绍,还可针对“沙戈荒”弱网地区电站提供定制化光伏逆变产品设计方案,合理匹配当地电网需求,应用自研VSG技术和前沿Grid-Forming技术等创新控制算法,配合储能系统,使光伏电站能够模拟传统发电机的惯性特征,增强电网稳定性。

智能运维
破解项目运维难题,各大企业在提升设备安全性能的基础上,也多搭配智能诊断技术提前、快速识别故障,实现由被动运维向主动运维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