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30岁后终于懂:不会说“不”的讨好型人格,正在让你越活越累

凌晨一点,我盯着天花板睡不着——白天被同事塞来的额外活没敢推,好朋友开口借钱没好意思拒绝,妈妈安排的相亲也只能勉强答应,

凌晨一点,我盯着天花板睡不着——白天被同事塞来的额外活没敢推,好朋友开口借钱没好意思拒绝,妈妈安排的相亲也只能勉强答应,心里憋屈得沉不过气来。你是不是也这样,总用讨好换认可,用妥协换太平,最后累的还是自己?

我是讨好型人格,没经历过的人根本不懂。明明自己的事都堆成山,别人一句“搭把手吧,拜托了”就忍不住点头;明明很讨厌他说的话,却怕起争执仍然刻意附和;明明打心底想拒绝,话到嘴边却变成了“没事儿,我可以”。我也总以为这样能换来好感与尊重,可现实是我越这样别

人越理所当然,我的底线被一再突破,我的情绪被视作无关紧要。帮同事赶完方案,没得到一句真心感谢;把钱借出去后,朋友从来不提还钱;应付完相亲,还被家人指责不认真。过度讨好从来换不来珍惜,只会让人得寸进尺。

其实,内耗的根源从不是善良,而是不会说“不”。真正的高情商,从来都不是无底线迁就,而是既能顾及他人感受,也能守住自己的边界。周国平说过:“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后来我学会了,先共情再拒绝。不用找长篇大论的理由,也不用过度道歉,我会说“我知道你很着急,但我手头工作已经排满了,实在帮不上忙”,既照顾了对方情绪,也明确了自己的态度。如果确实帮不上忙,可以提供其他思路,我会说“我没法帮你写报告,但有个超好用的模板,我发给你参考”,既守住了边界,也传递了善意。我可以允许自己“不完美”,也不用怕拒绝会得罪人——真正的朋友会尊重我的选择,不尊重我的人,本就不值得我讨好。

30岁后才慢慢明白,人生最重要的功课,不是如何取悦别人,而是怎样与自己好好相处。拒绝那些消耗我的人和事,才能把时间和精力留给自己,留给真正值得的人。你有过因为不会拒绝而陷入内耗的经历吗?当时是怎么应对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和感悟,让我们一起摆脱讨好型人格,活成不内耗的自己吧!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