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四川省广播电视局主办的电视剧《灼灼韶华》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四川省广电局相关负责同志,剧集主创、平台代表及多位学者专家、媒体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园园主持。
《灼灼韶华》改编自石头与水发表于晋江文学城的小说《野心家》。电视剧以民国时期中药行业为背景。中药商贾之女褚韶华(热依扎 饰)在家破人亡后出走上海滩,凭借商业天赋在中药行业闯荡,历经与夏初(茅子俊 饰)、陈大顺(唐曾 饰)、闻知秋(杨祐宁 饰)三位男性的情感纠葛,最终成为胆略过人、重诺守信、坚守民族大义的女商人。
电视剧于9月11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和优酷播出。

会上,四川省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甘丽介绍了该剧的创作情况。她表示,《灼灼韶华》做到了题材破局,让传统题材通过视角创新焕发新生;做到了人物立魂,以“她力量”传递出女性独立自强的价值观,让观众在历史影像中看到了现代的影子。
未来,四川将持续打造“拍在四川”影视服务品牌,以店小二的精神协调解决影视机构在创作拍摄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力争推出更多优秀影视作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电视剧项目部副主任安宁介绍了本剧的收视表现和播出反响。
根据索福瑞CSM全国网,截至全剧收官,《灼灼韶华》平均收视率达到1.40%,平均收视份额7.52%。
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显示,本剧每集平均收视率为2.609%,单日最高收视率达3.064%,收视份额达12.859%,为2025CCTV-8平均收视年冠,位列历年央八CVB收视率冠军。

虎鲸文娱集团优酷副总裁、总编辑张丽娜表示,本剧人物形象立体,每一个人物都能“立得住”,同时做到了通过好的切口、戏剧的张力,传递“她力量”。

虎鲸文娱集团王锦工作室总经理、本剧总制片人王锦分享了电视剧从纸面到荧屏的创作经历。
他表示,主创团队从“如何抓住民国女性精神内核”“如何让女主的成长落地有声”“如何让离我们很远的民国时期女性精神与当下观众形成共鸣”三个维度深入思考,每个环节力求精准,力争传递女性坚韧不拔、自主自强的精神,实现从“小我”到家国情怀的超越。

编剧苏晓苑回忆了四年前的创作往事。她表示,起初接到《野心家》改编提议的时候很犹豫,担心“寡妇创业”题材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但最终小说的“野心”主题打动了自己。这份野心,是女性不甘传统束缚、命运摆布,想要冲破时代、冲破桎梏、冲破历史的进取精神,是能够与当下女性情感契合、具有现实意义的。

导演余丁表示,为了更好讲述“褚韶华”这个带有伤痕的普通人的故事,主创团队着力还原历史细节与时代质感,让女主的生长有扎实的历史土壤可依。主创团队坚持“去神性”,保留“真人性”,保留不完美,通过严谨的逻辑,让故事更加可信感人。

“褚韶华”饰演者热依扎分享了自己的表演心路历程。她表示,演员的表演没有捷径,只有把自己真正交给角色,用真情去体会她的喜怒哀乐,全情投入还原角色的人生细节,才能让角色跳出剧本,真正地走到观众朋友们的心里。

“康二妞”饰演者柴碧云表示,自己通过反复研读剧本,搜寻“康二妞”的人生轨迹与情感逻辑,去感受角色的力量与“灼灼”光彩。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应该去生活、去体验、去破碎,通过真实的生命体验,去塑造真实的角色,展现角色真实的裂痕。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编剧苏晓苑做了深入的研究、细致缜密的思考,为本剧奠定了良好的改编基础。在改编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到,网络小说本身的历史容量、生活积累、情感积累是有限的,之于生活的素材是有差别的。对于长剧的创作,要考虑审美品质、历史容量、典型化程度,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要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昭示出时代历史主潮的前进方向。

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王一川表示,本剧将多灾多难的命运汇聚到女主褚韶华一人身上,集中呈现给观众,由此传达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核心价值。这种以磨难中的女性成长叙事为特征的电视剧创作实验,值得认真研讨。

《文艺报》编审、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委员会副主任高小立表示,“褚韶华”这一角色打破了民国剧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她既恪守中药世家的传统技艺,又大胆拥抱现代商业规则,性格中既有传统女性的隐忍坚韧,又有现代女性的果敢决断。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认为,这部剧密集的情节点、戏剧的张力、叙事的节奏所带来的吸引力,是长剧应对短剧冲击下的一次主动出击。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徐海龙认为,本剧对“女性胜利的价值何在”做出了新的探索。“褚韶华”从传统女性走向旧时商人、再逐渐走向现代文明,这部剧让女性的胜利表现为通过行业的技能、事业的成就来战胜磨难,使得女性人物真正展现出具备真知识、真技能的一面。

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慕玲认为,本剧从四个维度做到了创新,也实现了电视剧美学的新突破:
一是类型的融合性,把女性叙事、商战权谋、抗战背景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复合性的文本;
二是女性叙事的创新性,在叙事策略上推陈出新,实现了从女性形象到女性视点转变;
三是群像塑造的复调性,剧中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每个人物都很出彩,都立得住,实现了历史真实性和艺术典型性的统一;
四是视听语言的沉浸性,在精准还原细节的同时,通过视觉上的隐喻、象征效果等,构造了更高维度的历史沉浸感。

研讨会最后,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园园总结了《灼灼韶华》的四点创作启示:讲好一段有意义的故事、讲好故事里的人、进一步强化价值盈利、呵护好剧集艺术和创作团队。只有下功夫塑造人物、讲好故事才能让主题更深入人心,才能真正传递出向上、向善的价值力量。

【文/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