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体经济承压、人们急于寻找增收途径的当下,传销骗局以更隐蔽、更具迷惑性的姿态滋生蔓延。
一个打着“资金二次分配”的传销组织在郑州新密市悄然出现,短时间内就让多位背景各异的人险些深陷。他们的亲历故事,撕开了这场骗局的层层伪装。
一、杨先生:靠反传内容保持清醒,四天洗脑险陷落
刚从郑州新密传销窝点脱身的杨先生,回忆起那段经历仍心有余悸。
四天里,他每天要面对十余人轮番单独“洗脑”。对方拿着“成功案例”的图片与记录,反复灌输一套“投入即暴富”的模式,宣称“有人已靠此实现财富自由”,话术密集到几乎让人窒息。
好在杨先生在晚上独处时,无意刷到李旭反传防骗团队的抖音和公众号,靠着这些专业内容守住了最后一丝清醒。
他清楚地认识到,哪怕对方百般辩解“我们不是传销”,这套模式的本质还是拉人头,违法的事情坚决不可碰;同时,按对方的说法,投入19.3万“大小家通做”,拉3人最多三年就能晋升“大总”、拿900万出局。但“钱从哪来”?杨先生始终没有找到答案。
杨先生称,这套模式从启动区到F区、N区、S区、Z区再到“出局”,虽然号称“强制回本、整体晋升、抢点激活”,但新人投入的19.3万最终会被上层四级人员全部分光,即便组织成员将其美化为“无资金池”,可没有实体经营支撑的“高收益”,终究只能是镜花水月。
二、陈先生:因“做饭”被引诱入局,窥见传销组织运作
陈先生的入局方式更具欺骗性。
熟人以“给传销组织‘大家长’做饭”为由,将他骗至郑州新密市某居民小区。抵达后,陈先生发现“做饭”只是幌子,强行被带入一场为期四天的“听课之旅”才是目的。
在这里,他见识了传销组织的严密运作:新人需凭纸条寻找小区内分散的“听课点”,每间房由一位“家长”管理,全程禁止拍照;每天固定开设四堂课,从上午9点持续到下午5点半,门虽敞开,但整体氛围神神秘秘。对方抛出的“投资方案”极具诱惑:4.9万“小家”、14.4万“大家”、19.3万“大小家通做”,号称拉2人“抢点晋升”能拿200万,运作得当甚至能获900万收益,还拿出“熟人已赚几百万”的说法佐证。
陈先生还发现,这个组织早已形成规模。从西安迁至开封,再到如今的新密,仅某地就聚集了至少七八百人,成员遍布全国;为扩大“版图”,“家长”会补贴介绍人500元差旅费,甚至出钱帮成员请客拉新人,更有人协助新人办贷款、搞网贷凑“诚意金”。
尽管他次日便决心离开,但仍留下诸多疑问:“三的倍增模式下,启动区27人到出局要拉多少人头?前期赚钱的人,最终会不会也被套牢?”
三、刘先生:为救亲人奔走,陷入求助“死循环”
相较于前两人“有惊无险”,刘先生的经历更添沉重。他的堂哥不仅自己深陷传销,还将亲姐、亲哥及朋友都拉到新密,投入的近20万打了水漂。
最初,亲姐在传销组织听课并偷偷录下录音,即便警察上门,她仍执迷不悟不愿离开,直到后来才察觉是骗局,最终在刘先生的协调下,由警察护送前往机场安全返回。
堂哥的儿子从北京驱车赶到新密,将堂哥和亲哥接走,可亲哥依旧“中毒太深”,扬言要重返新密继续参与,刘先生与其子多次劝说,却始终无法唤醒他。
为揭露骗局、解救亲人,刘先生两次报警,最终虽成功将人从窝点解救出来,但传销组织根基并未动摇。
陈先生又相继拨打了郑州12315和12345市长热线,但因他提供的地址,现如今早已人去楼空,致使调查人员始终无法持续推进调查进程。种种困难让陈先生产生深深的无力感。
四、讲课录音揭示的传销模式细节
在刘先生与陈先生分别提供的传销组织讲课录音中,一位云南大理人的经历颇具代表性:
他曾在国企工作12年,后做旅游行业,疫情期间收入归零,投资客栈也失败,受妻子闺蜜“加入后一年拿大结果”的诱惑,驱车2000多公里前来考察,最终被“高收益”打动。
“行业”核心模式与规则
合作模式与投入:有“小家”投入4.9万、“大家”投入14.4万、“大小家通做”投入19.3万(赠送208万资格,需通过行业运作,以岗位工资累计兑现)三种合作类型。
岗位晋升与收益(以“小家4.9万”为例):晋升路径为启动区→F区→N区→S区→Z区(5个岗位后“赚钱出局”,出局后需重新排队,保证循环)。各岗位工资分别为启动区无工资,仅排队;F区8500元/次;N区8500元/次;S区10000元/次;Z区22000元/次。
回本机制是F区+ N区工资累计5.1万,扣除4.9万投入,回本后净赚2000元(若仅参与到N区未邀约伙伴,会被“弹出”,仅获本金 + 2000元)。核心收益阶段需邀约至少2位伙伴(满足“满点运作”门槛),才能从N区晋升至S区、Z区,S区需拿8次工资,共8万元;Z区需拿16次工资,共35.2万元,总收益(爬楼梯模式)为8万 + 35.2万 = 43.2万元(投入4.9万,邀约2位伙伴)。
“坐电梯”加速收益模式(抢点合作):触发条件是邀约伙伴超过2位(从第3位开始),拥有“抢点”(主点为自身4.9万投入,抢点为额外资格)。合作逻辑是与“未邀约满2位伙伴、即将被弹出”的伙伴合作,共享资格晋升,工资平分。收益优势是同样时间内,邀约3位伙伴可获64.8万元(比“爬楼梯”多赚21.6万元),实现“人数减半、资金减半、时间减半”。
额外奖金机制:触发条件是以自身为中心,邀约2位伙伴,且这2位伙伴再各邀约伙伴,累计达到6人。奖金金额为3万元,奖金来源由“小家家长”(S区、Z区岗位伙伴)发放,因6人的加入加速其出局,自愿拿出部分收益奖励(S区奖1万,Z区奖2万),获取次数仅2次(主点位在启动区、主点位在F区各1次)。
“行业”六大亮点(宣传表述)
一进三出:仅1个入口(所有人从启动区进入),3个出口(主动退出:3天犹豫期可全额退钱;被动弹出:未邀约伙伴被淘汰;成功出局:达标后带收益离开),筛选“思想坚定、有能力”的参与者。
上抢下,下抢上:赚钱岗位(Z区、S区)的伙伴需重新邀约伙伴,从低岗位(F区)开始;低岗位伙伴可“抢”高岗位资格,保证“先推未赚钱者,再让赚钱者进阶”,形成循环。
一次投资,N次受益:仅需投入1次4.9万或19.3万,后续无需再投钱,通过持续邀约伙伴,不断获得新资格、新收益。
异地经营与人群筛选:不在本地运作,避免“保安、保洁、快递员”等群体加入导致混乱;优选35- 60岁人群(有责任感、身体状况适配,需到S区岗位做服务)。
实人实点实钱:每个岗位、资格均对应“实实在在的人”,申购时可明确看到“家长、前后排队伙伴、空位数量”,无虚假数字。
钱管人,而非人管人:设定3个优选门槛(有犯罪前科、大面积纹身、特殊宗教/饮食习惯者不接纳),且有3项禁令(不喝酒、不赌博、不搞不正当男女关系),违规会重罚(如发现空酒瓶罚6000元)。
“行业”运作细节补充
资金分配:无资金池,每笔投入(诚意金)均按规则发放给对应岗位伙伴,实现“资金归零”,宣传“安全无风险”。
团队运作:以8人陌生人团队为单位,优选“人品好、有责任、有赚钱欲望”的合作伙伴(考察4天,吃住行全免,不加入也无花费,避免负面评价)。
晋升规则:启动区满8人后整体晋升(启动区→F区,F区→N区以此类推),若岗位不足则“分家”(1个团队拆为2个,各带4人)。
陈先生提供录音整理的模式要点
收益计算与团队架构
小家收益:8人满员晋升,涉及不同层级收益,强调“多劳多得,不劳少得”。小家收益为“零用钱”,年收益约百万,需承担房租、接待等成本。
大家收益:核心盈利点,27人满员晋升,10个月可回本,年收益可达数百万(如10个月208万,两年886万)。收益与团队发展速度挂钩,“单点上”模式(每层级3个分支)可加速晋升,避免“满点上”导致的长时间等待。
操作模式与关键规则
优选策略:强调“利他思维”,主动让出位置(如只占1个点位,空出2个),吸引他人加入,形成抢位效应,快速盈利。需优选10人团队,避免“单线上”(仅1个分支)导致收益大幅减少(如单线上两年仅678万,对比优选可达千万)。
禁止行为:严禁“垫单”(虚假占位),需真实投资与参与,避免责任缺失。拒绝依赖他人,需主动发展团队,避免矛盾与散伙。
人员要求与风险规避
人员限制:年龄35- 57岁,需有成熟心智与行动力,避免年轻人“飘”或年长者身体问题影响团队。夫妻限做1单,避免投资成本翻倍与利益争议,强调“和气生财”。
风险控制:无资金池,收益24小时内发放,避免卷款跑路。无APP,采用实名制,透明操作,避免平台跑路风险。三条红线:禁喝酒、赌博、乱搞男女关系,违者重罚,维护团队稳定。
行业对比与合规性
传统行业对比:传统行业需持续投资(如开店、进货),风险高;此模式一次投资,靠人脉转化盈利,无人工、房租等成本。传统行业“金字塔”模式下多数人亏损,此模式宣称80%人可赚钱,20%回本。
合规性:强调“法无禁止皆可为”,不违法但需遵纪守法,通过行规(如实名制、禁止扰民)维护表面合法性。
发展心态与福报逻辑
心态建议:定心定位,快速行动,优先抢占前排点位(如1号),扩大发展空间。避免用时间“验证他人成果”,直接复制成功模式(如优选10人团队)。
福报逻辑:带朋友加入可积累“福报”,帮助他人即成就自身财富,财富积累后可回馈家庭、参与公益。
五、传销模式的本质与风险分析
模式本质:典型传销特征,违法性明确
整个“行业”无任何实体产品、服务或可持续盈利业务,所有收益(工资、奖金)均来自新参与者的4.9万/14.4万/19.3万投入,本质是“后入者资金补贴先入者”的庞氏骗局逻辑,完全符合《禁止传销条例》中“拉人头、缴入门费、团队计酬”的传销定义,存在极大法律风险,参与者可能面临资金损失且需承担法律责任。
“出局循环”设计:制造永续假象,实则不可持续
宣传“5个岗位后赚钱出局,出局后重新排队”,但模式依赖不断新增参与者,一旦后续无人加入,资金链会立即断裂,先入者的“循环收益”承诺直接失效,绝大多数参与者会卡在“启动区”或低岗位,无法回本更无收益。
收益机制:承诺与实际脱节,漏洞百出
回本与收益条件极难达成,存在隐性门槛:宣称“F区+ N区工资累计5.1万可回本”,但未明确“拿工资的周期”(如排队时长、需多少新参与者加入才能触发工资发放),实际可能数月甚至数年无法拿到工资,回本遥遥无期;核心收益(S区的8万、Z区的35.2万)需“邀约至少2位伙伴”,若无法完成拉人头,会被“弹出”且仅获本金 + 2000元,而多数人难以持续邀约,本质是用“高收益”诱骗参与者拉亲友入局。
“坐电梯”加速模式:逻辑矛盾,无法落地:宣称“邀约3位伙伴可多赚21.6万”,但依赖与“即将被弹出的伙伴共享资格”,而这类伙伴本身无拉人能力,共享后反而会分摊收益、延长晋升周期;“人数减半、资金减半、时间减半”的表述无任何数据支撑,属于纯粹的宣传话术,实际无法兑现。
“208万资格”:画饼充饥,无兑现可能:“大小家通透19.3万”赠送的208万资格,需“通过行业运作以岗位工资累计兑现”,但岗位工资发放依赖拉人头,且无明确的兑现规则(如需多少岗位、多少新参与者),本质是用虚高数字诱骗参与者增加投入,属于典型的虚假承诺。
运作细节:规则模糊,暗藏资金安全隐患
资金分配“无资金池”是谎言,资金流向不透明:宣称“每笔投入按规则发放给对应岗位伙伴,资金归零”,但未公开资金分配的具体流程、监督机制,也无第三方监管,存在“上层参与者截留资金、卷款跑路”的风险;所谓“诚意金”无任何凭证(如合同、发票),参与者资金投入后无法律保障,一旦出现纠纷无法维权。
“异地经营”“人群筛选”:规避监管,掩盖传销本质:“不在本地运作”是为了避免因熟人聚集引发举报,降低被监管部门查处的概率;“优选35- 60岁人群”“拒绝保安/保洁等群体”,并非为了“规范运作”,而是因为该人群有一定积蓄和社会关系,更易被说服投入资金并拉人,本质是精准筛选“目标受害者”。
退出机制:“可退钱”承诺不实,参与者被动套牢
“3天犹豫期全额退钱”:无执行保障:未明确“犹豫期”的申请流程、审核标准和退款时限,实际操作中可能以“已登记资格”“影响团队运作”为由拒绝退款,或拖延退款直至资金被挪用。
“被动弹出仅获本金+ 2000元”:难以实现:若后续无新参与者加入,上层无资金发放“本金 + 2000元”,参与者被“弹出”后实际面临的是“本金亏损”,而非宣传中的“保本”,所谓“安全无风险”完全是骗局。
团队运作:利用信任营销,扩大骗局影响
“8人陌生人团队”“考察4天吃住行全免”:降低警惕,诱骗深入:免费考察是为了通过“热情招待”“成功案例分享”(如妻子闺蜜“拿大结果”)营造“靠谱”假象,逐步瓦解参与者的警惕心,最终说服其投入资金;“陌生人团队”避免了熟人之间的信任反噬,一旦骗局败露,参与者难以通过团队追溯责任。
“奖金机制”:刺激拉人,加剧骗局扩散:“累计6人获3万奖金”的设计,本质是鼓励参与者不断拉亲友入局,形成“金字塔式”层级结构,每新增一层,上层收益就依赖下层更多的资金投入,最终导致底层参与者大面积亏损。
六、警惕!传销骗局的三大伪装与风险
这场骗局之所以能迷惑人,在于它精准抓住了人们的“软肋”:用“免费考察、吃住行全包”降低警惕,用“熟人介绍”打破信任壁垒,用“高收益数字”勾起贪欲。但无论包装多精致,它都逃不开《禁止传销条例》中“拉人头、缴入门费、团队计酬”的违法定义。
在此提醒:面对“低投入高回报”“拉人就能赚钱”的诱惑,务必保持清醒;若发现亲友深陷传销,可联系专业反传机构或固定证据后报警,避免更多人被卷入这场吞噬血汗钱的骗局。
[此文来源:李旭反传防骗团队,版权说明:以上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