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的你可能好几年没用过纸币了,但人民币上的风景你多少应该还记得一些,1元的三潭印月、5元的泰山、10元的夔门、20
虽然现在的你可能好几年没用过纸币了,但人民币上的风景你多少应该还记得一些,1元的三潭印月、5元的泰山、10元的夔门、20元的桂林山水、50元的布达拉宫、100元的人民大会堂……不过,我们目前仍在使用的其实已经是第五套人民币,从1948年第一套人民币至今,还有很多风景上过人民币。
而有那么一座不起眼的山间小石桥,它不仅被印上过人民币,还被印上过邮票,凭什么这么一座非常平常的石拱桥会屡屡登上国家级名片呢?它背后到底有什么故事?

1955年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是唯一出现过3元面值的一套人民币,肯定有人好奇,为什么会有3元人民币,为什么明明是1955年发行的,却印着“1953年”字样。其实第二套人民币是1950年开始规划设计,1953年开始制版和印刷,因为当时正是中国向苏联方全面学习的时期,所以借鉴了卢布的面额体系,出现了3元面值。

3元人民币上的正面是一座桥,背后是连绵的群山,那么这座桥是在哪里呢?看起来挺普通的石拱桥,为什么就能被印上中国唯一3元面值的人民币呢?

关键是这座石桥不仅被印上了人民币,还被印上了邮票。1965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44周年之际,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革命摇篮——井冈山》特种邮票,其中志号为8-6(424)的邮票主景就是龙源口桥。

一个秋日的午后,我来到了72年前就已经印上人民币的龙源口桥,景色和纸币上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那么这座并不起眼的石拱桥到底有什么故事?

这座桥叫做龙源口桥,原名久大桥,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龙源口镇龙源口村西南100米处,七溪岭脚下。

龙源口桥之所以能登上第二套人民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它是井冈山革命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五月里来是端阳,七溪岭下摆战场,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杨)”,这首叫做“龙源口大捷”的民谣,想必你可能听说过。

1928年,朱德、陈毅指挥的“龙源口大捷”,是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来最大的一次战斗,也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的标志。而这座龙源口桥,就是“龙源口大捷”的战斗遗址。所以,龙源口桥也是唯一被印上人民币的战斗遗址。

当时,江西国民党军调集了杨池生的第9师、杨如轩的第27师等5个团的兵力,对井冈山根据地围剿。兵力对比方面,红军各部仅3600余人,国民党军多达3万余人,是红军的近10倍。武器装备方面,红军的武器多为梭镖、大刀等冷兵器,国民党军多使用步枪、机枪和迫击炮。

红军采取“避强击弱”的指导方针开展战斗,红28团在团长王尔琢的带领下,迂回至龙源口附近,率先占领龙源口的有利阵地,切断敌军退路,使敌军受前后夹击无力抵抗,最终取得歼敌一个团、击溃两个团,缴枪七八百支,彻底粉碎围剿计划的辉煌战绩。

也就是这次发生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大捷”,使得藏在深山里的龙源口村名声大振,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符号。

如今的龙源口村已经是井冈山下的红色名村,龙源口桥虽然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但依然是永新县比较有名的景点。


龙源口桥的历史其实也还算悠久,早在清乾隆年间,乡民吴思远曾祖父吴文毅就在此地建立桥梁,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因桥梁被洪水冲垮,乡民在这里重建了一座铁链吊桥,如今吊桥的桥桩仍在,清晰可见上面印着的“道光十七年冬立”字样。

到了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乡民吴思远在此地重建了一座石拱桥,定名久大桥,也就是如今我们看到的这座桥梁。


1927年10月,红军来到了井冈山,1928年2月,毛泽东到龙源口、秋溪一带开展社会调查,他亲自培养和发展了一批党员,成立了中共秋溪乡支部,并称赞“秋溪乡党支部是一个特别能战斗的党支部”。在此期间他就住在此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龙源口桥对面建立了龙源口大捷纪念碑,由朱德题字,桥旁边还有大捷纪念园,不过似乎已经荒草丛生。


看完龙源口桥,如果你是自驾来的,不妨继续往山里开6公里,山间有一座阿育塔,一座高180米天然石峰形似佛塔且山顶建有小庙。明万历及清光绪《永新县志》记载其“石峰若塔,上耸绝崖,下俯重渊,伴有飞来石”。


龙源口桥和阿育塔都是完全免费的,如果只游览龙源口桥,半小时左右就够了,如果还想爬一下阿育塔,那需要多准备1-2小时。我买过一本《江西古桥建筑》的书,里面对江西的古桥有非常详细的介绍,其实龙源口桥是一座比较常见的清代石拱桥,在江西这种样式的石拱桥还有不少,从桥梁的年代、形式和规模上来说,都算不上出众。而且作为革命老区,江西有红色印迹的古桥并不少,例如毛泽东与袁文才初次会面的井冈山横江桥,首创红军战史上大兵团伏击战成功先例的乐安县登仙桥。龙源口桥之所以出名,除了因为它承载着“龙源口大捷”的历史外,也因为它已经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个象征符号,所以在建国早期,多次被印上国家名片。如果你只是将龙源口桥作为一座普通石拱桥去看,固然很不起眼,但当你去发掘其背后的故事和承载的历史,就会发现如此不同凡响,也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