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世人皆知汉文帝为母“亲尝汤药”,却不知他竟逼杀亲舅舅

公元前170年,一众大臣披麻戴孝闯进国舅薄昭的家里,薄昭震惊的说:“你们这是干什么?”谁知,大臣们径直哭喊起来:“薄昭、

公元前170年,一众大臣披麻戴孝闯进国舅薄昭的家里,薄昭震惊的说:“你们这是干什么?”谁知,大臣们径直哭喊起来:“薄昭、薄昭你为何就这么去了...”

薄昭愣在原地,随即苦笑一声说道:“你们不用哭了,陛下的意思我已明白,那就如他所愿吧!”说完,他踉跄着脚步走进后堂,很快家人的哭声响起:“侯爷自尽了!”

薄昭是文帝刘恒的亲舅舅,曾为刘恒的继位立下很大的功劳,更何况刘恒很孝顺母亲薄太后。那么,他为什么要逼舅舅自尽呢?

早年间,薄姬曾嫁给魏王豹,后来魏豹败于韩信之手,他的妻妾则被刘邦收入后宫。薄姬入宫后,很长时间都见不到刘邦的面,幸好,她年少时的两个好姐妹先后得到刘邦的宠幸。

当年,她们曾约定“苟富贵,勿相忘”,于是二人就向刘邦推荐了薄姬。当晚侍寝时,薄姬就对刘邦说:“昨夜我梦见有苍龙盘踞在我肚子上。”

刘邦笑着说:“这是显贵的吉兆,让我来为你促成这件好事。”

不久之后,薄姬果然有孕。一年后,她生下了有“百帝之师”赞誉的汉文帝刘恒。

不过自从生下刘恒后,薄姬就很难再见到刘邦了。此后,母子二人就像小透明一般在汉宫中相依为命的生活。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薄姬虽然失去了帝王的宠爱,却在刘邦驾崩后,因为不够受宠,而逃过了吕后的清洗。薄姬得以带着弟弟薄昭,跟着儿子前往代地就藩。

刘恒是有名的大孝子,对母亲很是孝顺。有一次,薄姬患了重病,这一病就是三年时间,期间只能卧床修养,这样的情况可急坏了刘恒,于是他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

每天只有看到母亲睡了,他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在为母亲煎药时,刘恒会在煎完时,自己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等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这就是《二十四孝》中第二则“亲尝汤药”的故事。然而,就是这么孝顺母亲的刘恒,后来竟然逼杀了自己的亲舅舅。

公元前180年,陈平、周勃等人诛杀吕氏家族,平定叛乱,为了防止再出现吕后干政的情况,他们选择了家族势弱,仁厚温和的代王刘恒作为新帝。

刘恒接到使者的报信很是心慌意乱,一方面他不愿意放弃这个成为大汉天子的机会,一方面他又害怕这是个陷阱。

就在刘恒犹豫的时候,薄昭对外甥说:“大王,我愿先行一步前往长安打探虚实,若是假的,大王可速速返回代国!”

薄昭来到长安,待他从周勃那里了解前因后果后,就飞快返回面见刘恒,请他速速前往长安登基。外戚的身份加上为刘恒探路的功劳,薄昭一跃成为当朝红人,官职车骑将军,封轵侯。

可惜,随着权力越大,薄昭为人也越发飘了。公元前176年,周勃因为私藏铠甲被人告发谋反,为了逃命,他拿出财物贿赂薄昭,让他找薄太后给自己求情。

早已被名利迷住双眼的薄昭不假思索的答应了,随后他进宫找到姐姐薄太后,一番巧言令色,薄太后终是答应为周勃求情。刘恒不好违背母亲的命令,只好释放周勃,让他官复原职。

两年后,在受命致书劝谕骄横不法的淮南王刘长时,薄昭却没有执行刘恒“令列侯之国”政策,未给诸侯王外戚起带头作用,这些事情叠加起来,让刘恒越发的不满,只不过因时机未到,只能隐忍不发而已。

公元前170年,薄昭再次犯下大罪,他竟然杀了刘恒派去的使者。

这般挑战皇权的事情,让刘恒不再隐忍,不过他顾念亲情,就让大臣陪薄昭喝酒,希望薄昭能领悟他的意思,自己了断。

然而,薄昭装聋作哑不肯就范,无奈之下,刘恒就派群臣披麻戴孝,到他家里为其哭丧,薄昭见皇帝外甥的心意已决,只好自尽。

薄昭获得权利后,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忘了初心,竟敢触犯法律,挑战皇权,以为自己的外甥是皇帝,便可以为所欲为。

殊不知,刘恒先是大汉的皇帝,其次才是他的外甥,对于恃功自傲,威胁他统治的舅舅,自然是要处理掉的。

刘恒用“劝其自尽”的方式,不仅保住了薄昭最后的颜面,这种迂回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也减轻了太后的直接痛苦。

在权利都博弈中,刘恒的“大义灭亲”也为后来文景之治的清明政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