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辛亥元老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被禁后,他为何倒在抗战前线?

在近代历史上,有这么一位人物。他因怒斥封建王朝的走狗,被称为“曹疯子”。他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是辛亥革命的元勋,曾与黄

在近代历史上,有这么一位人物。

他因怒斥封建王朝的走狗,被称为“曹疯子”。

他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是辛亥革命的元勋,曾与黄兴等革命先驱并肩作战,为推翻封建清王朝而斗争。

抗战爆发,他以个人名义两次向银行借款,为抗日同胞筹备军饷。

1937年,已经62岁的他不顾自身安危,奔赴前线抢救伤员,最终不幸染疾,在昆山病逝。

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革命英雄“曹疯子”曹亚伯的人生故事。

立志为国,被叫疯子又何妨

曹亚伯,原名曹茂瑞。

1875年,他出生于湖北省大冶市一户贫苦人家。

曹亚伯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全家省吃俭用,才供得起曹亚伯读书。

因此,他念起书来很是努力,常常读书到深夜。

冬日天寒地冻,实在冷得要紧,他也咬着牙裹紧被子,坐在书桌前熬夜念书。

那会儿,他唯一的御寒方式,就是把家里的老母鸡放在脚边,把脚伸进母鸡的翅膀里取暖。

曹亚伯小时候非常懂事听话,为了让家里人能够填饱肚子,他总是谎称自己已经在学校吃过了。

然后在家人吃饭的时候独自拿着书,饿着肚子跑到村里的小树林,就着落日余晖学习。

而在学校里,为了省下饭钱,他又对教书先生撒谎,说自己在家里吃过才来上学。

直到这个善意的谎言被先生戳破,先生为他的懂事动容,决定给他免了伙食费,曹亚伯这才渡过了这道小小的难关。

加上平日里常听先生跟乡里的父老乡亲讲述太平天国的故事,曹亚伯心中渐渐萌生起革命思想。

因此,曹亚伯在上学时便加入了反清革命团体。

他还用《圣经》里的人物,给自己取了曹亚伯这个名字。

只是他的一些同窗,却在功名利禄面前迷失本心,成了封建王朝的走狗。

那些人气急,反骂他是见人就咬的疯子。

曹亚伯反清反封建不是嘴上过过嘴瘾而已。

江西巡抚得知消息,对吉安营下达命令,要求他们立即赶去现场,将曹亚伯就地处决。

清廷动怒,在他看来正是心虚的表现。

为革命奔波,直言不讳任评说

1905年,黄兴在湖南准备起义。

劫后余生的他得知好友的计划,二话不说,立即只身前往湖南想要帮助黄兴。

但曹亚伯没有第一时间撤离,而是用自己去吸引火力,掩护黄兴等人先行撤退后,他才找机会逃离。

但在曹亚伯心中,他所做的选择不过是理所应当。

1906年,曹亚伯接受孙中山的委托,利用去英国留学的机会,背地里为革命行动筹集经费。

曹亚伯与孙中山的革命情谊,就是在此期间积累下来的。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孙中山邀请曹亚伯担任新政府财政部次长。

然而,一心只想为革命献身,只为祖国、百姓考虑的曹亚伯,在革命这条路上却屡屡受挫。

原来,在此期间,国民党政要胡汉民数次排挤针对他,给他难堪。

曹亚伯为了不让老友为难,毅然放下一切,离开广州。

但是,这不代表他真的从此放下革命。

经此一事,作为革命元老的曹亚伯内心愤愤不平。

于是,他闭门写书,写下了一部以武昌革命为核心,旁及整个反清革命运动的综合史著——《武昌革命真史》。

然而,曹亚伯个性刚直,敢于直言不讳,在这本书中对很多人物、史事的评述也具有鲜明的主观色彩,因此得罪了一些人。

虽然孙中山曾拍胸脯担保:

“亚伯为我至交,生平不作谎言。”

眼瞅着自己连真话都说不了,曹亚伯心灰意冷,便决意皈依佛门,不想再给老友惹事端。

虽然隐于佛堂,但是曹亚伯根本没法做到不问世事,他仍旧牵挂着革命事业。

1937年,战争愈发激烈残酷。国内到处是被炮火轰炸过的土地,全国同胞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一年,他已经62岁,本该是颐养天年的年纪。

那段日子,从他头上飞过的,是日军不停投下炮火的轰炸机;

他经常一整天顾不上吃一顿饭,只为能够争分夺秒,从死神手中抢回一个同胞的性命。

可是他忘了,这一年他62岁了,他的身体早已不再硬朗。

就这样,曹亚伯倒在了抗战的第一线,享年62岁。

他的墓碑上有一副对联:

革命救国,两只赤手挽乾坤。

曹亚伯的故事是无数革命先驱的缩影。

先辈虽已去,但是他们可歌可泣的人生,值得我们后人一生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