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贵阳贵安坚定不移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六个抓”思路,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主攻方向,传统产业褪去“旧壳”焕新生,新兴产业破茧成蝶拓“新局”,成功闯出一条以创新为核、数字赋能、集群升级的工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让工业成为驱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金秋十月,踏入贵阳贵安的产业腹地,处处涌动着工业发展的炽热浪潮,机器的轰鸣声化作发展的“交响乐”,智能产线的光影勾勒出工业的“新图景”。
走进贵阳海信智能制造车间,机器人仅用20秒就能精准完成75英寸电视背板的摆放。24小时内,1.7万台电视机就能顺利下线。贵阳海信自成立以来,已累计引进15家配套企业,构建起“30分钟供应链圈”,本地配套率从初期的30%大幅提升至83%,物料交付周期从一周缩短至两小时,形成年产值达110亿元的海信生态链。
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供应链部部长 安忠:贵阳海信累计引入鑫恒泰、卓英社、厚维等配套企业15家,本地化配套产品已覆盖背板、机壳、光学模组、PCBA(印刷电路板组装)等32个品类,配套额提升至6.5亿元。
在贵州翰凯斯PIX数字制造工厂,崭新的无人驾驶车辆整齐列阵,尽显“贵阳智造”的前沿魅力。作为本土孵化的自动驾驶“新锐力量”,翰凯斯凭借智能制造工艺与人工智能算法的“双轮驱动”,其核心产品无人驾驶巴士已驰骋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让“贵阳智造”在国际舞台上闪耀光芒。
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自动驾驶运营工程师 杨旗:我们的无人驾驶小巴通过数据流实现“眼脑协同”机制,搭载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等多源传感器,实时采集周边交通环境信息,包括车辆位置、速度、行人动态以及交通信号状态等,采集到的数据会传送至车载智能决策系统,实现及时而精准的驾驶反馈。
一组组亮眼的数据就是城市发展的有力注脚。2023年贵阳贵安工业增加值迈过1000亿元大关、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工业总产值复合增长率达7.5%;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20年的21.9%提升至2024年的31.1%,其中,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左右,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动力。
创新是贵阳贵安产业竞争力持续“加码”的关键,更是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加速蝶变”的核心。“十四五”期间,贵阳贵安紧握大数据与智能制造的“金钥匙”,为传统产业插上“数字翅膀”,数以万计的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数字技术融入生产全流程,创新让“降本、提质、减耗、增效”的目标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成效。2024年,贵阳市在全国101个创新型城市中排名第27位,在西部20个国家创新型城市中排名第4位,创新能力位居西部前列;目前已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8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家,创新驱动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贵州贵材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衍雷: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对我们企业在高精尖产品的研发,还有新赛道的科技产品研发投入上面拓宽了路径,通过不断的科技研发,帮助企业往高端制造企业转型。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载重子午胎分公司A区总监助理 彭波浪:我们贵州轮胎从2000年开始在信息化系统实施分领域建设,2022年至今,贵州轮胎全面引入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接入了5G网络,通过大数据平台,逐步实现供应链的高效协同,实现销售、采购、生产统一化管理。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强产业就是强根基。“十四五”以来,贵阳贵安全力以赴大抓产业、做强工业,以电子信息制造、装备制造、磷及磷化工、铝及铝加工、健康医药、生态特色食品等“六大重点产业”为引领,加快打造具有贵阳贵安特色的产业基地。如今,“六大重点产业”已经实现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壮大”,增加值增速从2021年的9.7%提升至2024年的18%,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4.7%,成为工业经济的“压舱石”。“十四五”期间,贵阳贵安新兴产业增长势头同样强劲,从“崭露头角”到“强势突围”,2025年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6%,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增长130.9%,贵阳贵安正用“工业画笔”描绘出自己的“发展蓝图”。
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副总经理 胡冬阳:我们坚持推进降本增效,聚焦电池壳料、工业棒材等高端核心产品,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贵铝力量。
贵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运营总监 金亮:今年1至8月,我们实现了产值同比增长163%,其中销量达到了7500台,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实现200%的增长,并希望能够达到16亿元至18亿元的产值。
贵阳闪聚电池有限公司质量模块负责人 张嘉鑫:我们的电池制造过程主要体现高自动化以及高柔性化,突破了电池PACK行业换型时间壁垒,可提供多种产品共线生产,匹配更加柔性化、多样化的产品生产模式。今年1月,我们也投入了第三条产线,进一步提升了产能,同时,我们今年也会开拓海外市场,丰富产品线。
园区是工业发展的“沃土”,承载着产业腾飞的梦想。“十四五”期间,贵阳贵安深耕园区建设,以开发区“五优”改革为抓手,实现全市省级开发区的“满覆盖”,如今已培育出1个500亿级、9个100亿级开发区“矩阵”,2024年开发区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2.3%,成为工业经济的“核心承载区”。
贵安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招商服务事业部总经理 李超:我们以产业链构建为核心,围绕航空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应用等环节,积极引进上下游关联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大数据局)副局长 张宇:经开区聚焦“两主一特”产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重点做好项目谋划储备、紧盯项目开工入库、推动项目建设投产三个方面工作,力争在加快补链延链招商、央企合作招商、标准厂房招商上实现大突破,取得新成效。
贵州清镇经济开发区招商部部长 李韵:我们不断优化涉及企业服务事项的审批流程,提升企业办事效率和便利度,着力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政务环境、商务环境、廉政环境,让企业更好地专注于生产经营活动。
五年砥砺,贵阳贵安工业实现了从蓄势到蝶变的华丽转身,老工厂装上“智能大脑”,新车间产出“创新成果”,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园区功能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愈发完整,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贵阳贵安工业发展交出了一份“量级突破、质效双升”的硬核答卷,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积蓄澎湃动能。
记者/孙夔 王宏尹 冯德稳
编辑/吴芸 责编/陈萌 审核/周云波 终审/曹钦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