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看神话故事,
觉得那些能呼风唤雨的“神仙”太厉害了,
长大之后才意识到,只会呼风唤雨的家伙,
配不上厉害二字,
因为真正厉害的人,
是能遮风挡雨的人,
而更厉害的人,是能够帮助别人遮风挡雨的人。
呼风唤雨和遮风挡雨,未必是完全对立的存在,
但现实总是在那些残酷的事实面前,
不断用痛苦与悲哀,
来敲打某些顽固不化的脑壳。

小时候看的那些神话故事里,
呼风唤雨的存在,平时是看不到的,
因为这些存在都住在天上,
地上是人间,而天上有什么东西,
即便是在神话故事里,都只能被称之为“神话”。
平日里,地上人间的百姓以各种方式供奉,
供奉那些天上的存在,能保佑人间风调雨顺,
毕竟人家能呼风唤雨,所以风调雨顺,
必然是他们手到擒来,动动手指头就能解决的问题。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有些神话故事之中,人间之地连年灾旱,
人们不知所措,焦虑让人间的温度,
又是徒增了那么好几分。
直到主角出现,借以主角的身份,
了解到了灾旱的真相,
原来,是上面那些存在,因为某件事,
降下惩罚。
而一般来说,这样的事情虽然可能是人间悲剧,
但往往也是人间“某地的悲剧”,
一地有害,全境受灾,
似乎这样的惩罚,倒像是一种趁机发泄的调侃,
当然,神话故事里的百姓,可顾不得“打嘴仗”,
他们只能依靠主角出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一系列操作过后,风声劲起,
雨落大地。
人们载歌载舞,
幸福和满足感似乎覆盖了所有痛苦的伤痕,
但有些人,始终都很平静。
诸如此类的神话故事,
并不仅仅是在告诉人们呼风唤雨的重要性,
实际上也是在传递一种警示:
命运虽然不掌控在自己手里,
但并不意味着,
没有人能掌控人们的命运。
这样的警示,多少带点讽刺的意味,
从呼风唤雨的大手一挥,
到“主角逻辑”的非线性叙事。
似乎那些芸芸众生,早已成为默认的配角。
这些关系之间所构成的故事感,
也在向正在观看,阅读的人们传递着一个宿命般的信息,
书中的故事,总有映射之处,
而现实究竟如何将映射的东西,
转化为一种常识,一种理解,
甚至是一种立场呢?
这个问题,
就只能“且听下回分解”了。

听起来很讽刺的事情,往往大多都跟现实有关,
遮风挡雨之人,终究抵不过呼风唤雨之辈的讽刺性,
早已有据可考,有象可观。
这种讽刺感对于大多数普通人的意义,
实际上在生存这个角度上的影响,
其实是微乎其微的,
或者说,我们把所谓宿命这个概念一脚踢开之后,
那不过如此的残酷,
并不能让人们以双膝下跪的方式屈服,
最多,不过接受而已,
最多,也不过是一笑而过而已,
再多的影响,折腾大了,
难为的是呼风唤雨之辈的影响,
再复杂的麻烦,搞到最后,
总要有人在风雨之中,立正悔过。
这些事情,都与芸芸众生再无瓜葛,
因为当所有人都懂得遮风挡雨这门“手艺”之后,
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说法,
便不再是“警告”,
而更像是“预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