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敢当说
,赞4
1927 年 8 月 1 日的深夜,南昌城头骤然响起的枪声,划破了旧中国的沉沉暗夜。两万余名起义将士在周恩来、贺龙、叶挺等革命家的率领下,用步枪与大刀劈开了一条通往光明的血路。这声枪响,不仅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人民军队,更在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史上,刻下了 “枪杆子里出政权” 的觉醒印记。起义部队在转战途中历经磨难,最终在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红色火种从此燎原成势,开启了 “农村包围城市” 的革命新道路。

在长征的雪山草地上,红军战士用冻僵的手指紧攥着红旗,在饥饿与严寒中踏出二万五千里的信仰之路。翻越夹金山时,炊事班长铜锅里的最后一把青稞面,永远留给了年轻的伤员;过草地时,老班长用缝衣针做成鱼钩,把救命的鱼汤让给战友,自己却永远倒在了沼泽里。这些没有留下姓名的英雄,用生命诠释了 “人民军队为人民” 的初心。

当侵略者的铁蹄踏碎山河,八路军、新四军高举抗日旗帜,在平型关打破 “日军不可战胜” 的神话,在百团大战中点燃敌后抗战的烽火。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中孤身奋战,胃里只有树皮与棉絮,却始终不曾屈服;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群众转移,纵身跃下悬崖,用生命践行了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的气节。正是这支钢铁之师,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最终将侵略者赶出了家园。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始终是守护和平的坚强盾牌。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在零下四十度的长津湖潜伏,化作永不后退的冰雕;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枪眼,邱少云在烈火中严守潜伏纪律,他们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 “保家卫国” 的重量。从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到对越自卫反击战,从抗洪抢险到抗震救灾,每当人民需要的时候,那抹橄榄绿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

新时代的军营里,年轻的脸庞续写着英雄的故事。在加勒万河谷,祁发宝团长张开双臂阻挡外军,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四位烈士用生命捍卫了祖国领土完整。“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句来自十九岁战士陈祥榕的战地日记,道出了当代军人最纯粹的信仰。从亚丁湾护航到国际维和,从神舟飞船发射到航母编队远航,人民军队正以更强大的姿态守护着岁月静好,也为世界和平贡献着中国力量。

站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展柜前,那面弹痕累累的军旗依然鲜红。九十六年风雨兼程,这支从战火中走来的军队,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当城市的霓虹点亮夜空,当孩子们在公园里欢笑奔跑,我们不该忘记,这一切安宁的背后,是无数军人在边关哨所、在深海大洋、在万米高空的默默守护。

八一建军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它提醒着我们,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向军旗致敬,向英雄致敬,向所有守护和平的中国军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