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美国削减东欧驻军:跨大西洋同盟的塑料友情与欧洲的分离焦虑

五角大楼的全球战略棋局上,欧洲正从“核心战区”降级为“次要方向”,而罗马尼亚的驻军调整不过是这场地缘政治变局的第一张多米

五角大楼的全球战略棋局上,欧洲正从“核心战区”降级为“次要方向”,而罗马尼亚的驻军调整不过是这场地缘政治变局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当地时间10月29日,罗马尼亚国防部发布声明,美国计划削减其在欧洲东翼的驻军人数,包括原本拟派驻罗马尼亚米哈伊尔·科格尔尼恰努空军基地的士兵。

美方决定停止其一个旅在欧洲的轮换部署,该旅此前在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等多个北约国家设有分支力量。

未来仍将有约1000名美军士兵驻守罗马尼亚,但此前已有1000至1200名美军士兵轮换撤离且无兵力接替。

01 “战略减肥”:美军全球调整的东欧缩影

美国此次驻军调整绝非突发奇想,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 “全球战略减肥计划” 的一部分。

用罗马尼亚国防部的话说,这一决定“在意料之中”,理由是“美国政府优先事项的变化”。北约官员更是轻描淡写地称之为正常 “调整”,并急忙安抚盟友:即使经过此次调整,美国在欧洲的军力部署规模仍将高于2022年前水平。

背后真相如何?意大利国防部长圭多·克罗塞托一语道破天机:“美国关注与中国的竞争,而欧洲必须保障自身防御”。

特朗普政府已明确告知欧洲盟友,随着美国将更多精力放在本国边境及印太地区,欧洲国家需为自身安全承担更多责任。这实际上是美国全球战略收缩的一部分,标志着其战略重心正加速向印太地区转移。

02 选择性撤军:地缘政治的“差别定价”策略

耐人寻味的是,美军此次撤军极具选择性,犹如地缘政治版的 “差别定价”。

在宣布从罗马尼亚等地撤军的同时,特朗普却在9月表示,美国可能增加在波兰的驻军人数。波兰国防部长也证实,尚未收到任何关于美国可能削减其境内驻军的消息。

为何如此厚此薄彼?答案藏在各国的“国防预算”中。

波兰是北约成员国中国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最高的国家,2025年的国防预算将达到GDP的4.7%——这一数字远远超过北约2%的基本要求。特朗普对此赞赏有加,自然投桃报李。

美军参议院和众议院军事委员会的共和党议员们罕见地抨击了从罗马尼亚撤军的决定,这反映出美国内部对如何实施战略重心转移存在分歧。

03 欧洲的“分离焦虑”:长期依赖后的戒断反应

面对美军调整,欧洲尤其是东欧国家产生了明显的 “分离焦虑” 。

北京外国语大学崔洪建教授点破了欧洲的心态:尽管近些年来欧洲不断加强军事力量并做出大规模投资规划,但短期内欧洲国家,尤其是处于北约东翼的国家仍然高度依赖美国提供的安全保障。

像罗马尼亚,长期以来在军事力量、武器装备上都严重依赖美国。一旦美国调整军事部署,这些国家的焦虑感非常真实。

为安抚盟友,美国也有所表示——罗马尼亚已从美国获得一套先进防空系统,这将提升该国防范无人机入侵领空的能力。

罗马尼亚国防部长莫斯泰亚努试图淡化影响,强调包括美军在内的北约驻罗兵力约有3500人,规模“相当可观”。

04 尴尬的“战略自主”:欧洲防务的成长烦恼

美军撤退迫使欧洲重新拾起那个老生常谈却进展缓慢的话题——“战略自主”。

崔洪建教授用“煎熬的欧洲,尴尬的自主”来形容当前局面。欧洲国家对“战略自主”的讨论更多是处于被动状态,源于美国对北约和跨大西洋关系看法的变化。

美国希望欧洲国家承担更多安全责任,但当俄乌冲突仍然延宕且可能进一步升级时,欧洲国家很难摆脱对美国的安全依赖。

这种既要自主又无法摆脱依赖的矛盾心态,使欧洲的“战略自主”处于比较尴尬的状态。实现真正的“战略自主”需要欧洲在战略上摆脱对美国的依赖,特别是在对俄关系和外交军事上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

05 北约的“淡定”回应:危机公关还是战略误判?

面对美军调整,北约官方表现出异乎寻常的 “淡定” 。

一名北约官员表示,美国调整驻军部署并非罕见情况,盟友间正就相关安排保持密切沟通。北约还强调,“即使经过此次调整,美国在欧洲的军力部署规模仍将高于2022年前水平”。

这种回应背后是北约的两难处境:一方面需要淡化事件以免引发恐慌,另一方面又要避免显得对俄罗斯的“潜在威胁”掉以轻心。

但波兰的反应形成鲜明对比——就在9月15日,波兰总统签署决议,同意北约部队驻扎该国领土,作为北约 “东方哨兵” 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行动整合了丹麦、法国、英国、德国等多个盟友的军事资源,显示欧洲在美军收缩背景下正尝试自谋出路。

06 前瞻:跨大西洋关系的重构与全球格局之变

美军此次驻军调整,可能成为跨大西洋关系历史性转变的拐点。

美国新版《国防战略》将优先聚焦美国本土与西半球安全,加速推进全球战略收缩,并敦促欧洲盟友承担更多防务责任。这一系列调整带有鲜明的 “美国优先” 色彩。

随着美国战略重心向美洲转移,其在欧洲同盟体系中的角色将由 “前沿主导者”转为“后方督促者” 。这意味着欧洲未来必须更多依靠自己保障安全。

美军正逐步削减对欧洲防务的直接投入,包括停止为“波罗的海安全倡议”提供资金,以及对在欧洲增加导弹防御系统兴趣减弱。

从更广视角看,美国缩减对欧军事投入,反映了其综合实力与战略资源的重新评估。面对多极世界加速形成,美国选择战略收缩以聚焦首要威胁,这一进程将重塑未来全球安全架构。

当欧洲的天空中美国军机逐渐减少,罗马尼亚黑海畔的米哈伊尔·科格尔尼恰努空军基地似乎成为一个象征。一位北约官员试图安抚人心:“即使经过此次调整,美国在欧洲的军力部署规模仍将高于2022年前水平。”

但没有人会忘记,2022年正是俄乌冲突爆发的年份,是战后欧洲安全秩序被彻底打破的时刻。

美国战略转向的步伐不会停止,欧洲的“战略自主”之路却才刚刚开始。 这场跨大西洋关系的重新定义,将比美军任何一个旅的调动都更加深远地改变世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