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现在卖房的业主,亏惨了!

在前些年楼市的黄金时代,"炒房"曾被视为稳赚不赔的致富捷径。2008年至2018年这十年间,全国平均房价从每平方米357

在前些年楼市的黄金时代,"炒房"曾被视为稳赚不赔的致富捷径。2008年至2018年这十年间,全国平均房价从每平方米3576元上涨至8736元,涨幅高达144%。在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房价涨幅更是惊人,那时的买房者,轻轻松松就能实现财富自由。一温州炒房团成员说:"2010年,我在杭州贷款买了20套房,首付3成,3年后卖出去,就赚了将近2000万。"

然而,房子的暴利时代已成过往。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楼市进入了深度调整期,也就是房价持续下跌。曾经炙手可热的房产,如今成了难以变现的负资产。北京朝阳区一家房产中介的负责人说:"现在一套房子,平均要降价三次才能成交,每次降幅都在5%左右。有些房源,挂牌一年都无人问津。"

重庆的王先生在2018年,以每平方米1.8万元的价格,总价360万元,购买了两套学区房,当时中介信誓旦旦地保证:"学区房永远保值,三年至少涨50%。"然而现实是残酷的,2023年他不得不以单价1.2万元的价格抛售,净亏损超过120万元。深圳的赵女士在2020年房价高点时,通过抵押首套房子,贷款购入了两套房产。当时她算得非常精明:"租金抵月供,三年后卖出去,至少能赚300万。"但如今,她的三套房,市值缩水了40%,每月还款压力高达8万元。

新房的市场,同样不容乐观。郑州市内的一个楼盘,推出了"首付5%、开发商垫资"的促销政策,还是没有人理睬。那个项目的营销总监无奈地说:"我们项目降价30%,还是卖不动。现在每天到访客户不到10组,只是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要知道,去年的房子,同样卖不动。

面对房地产市场的寒冬,房地产开发商与投资者都在寻找出路。部分开发商转向了代建、物业管理等轻资产业务;不少炒房客则尝试"以租代售",但租金回报率不高,普遍低于2%,无法覆盖资金成本。北京一位资深的炒房客坦言:"现在根本不考虑赚不赚钱,而是如何减少亏损。我认识的那几个炒房团,早都已经解散了。"

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也带来了社会层面的影响。一个是,不少家庭财富缩水,抑制消费增长,近几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明显放缓。另一个是,断供情况严重,导致法拍房数量激增,阿里拍卖平台数据显示,从2023年开始,国内法拍房的数量,就已经突破了200万套。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财务困境。

国内房地产市场何时见底,仍然是个未知数。大部分经济学家都认为,房地产市场已进入"去金融化"阶段,将来的房子,只能回归居住属性。也就是说,过去那种"买到就是赚到"的炒房逻辑,将彻底失效。对于仍持有多套房产的家庭来说,及时卖出去止损,才是最理性的选择。

这场持续数年的房地产调整,给中国社会上了深刻的一课:任何行业的投资,都有风险,即使原来是看似最稳妥的房产。当市场风向转变时,曾经的财富神话,有可能一夜之间变成噩梦。对于普通的投资者而言,理性看待房产的居住属性和投资属性,量力而行,才是应对市场波动的正确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