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职务的宗馥莉首次公开亮相,以宏胜集团总裁身份部署工作,多名知情人士确认她已没有在娃哈哈任职。

宗馥莉出席会议 图源:宏胜—成长天地”微信公号
10月29日,宏胜集团片区工作会议在杭州举行,集团总裁宗馥莉出席会议并作工作部署。这是她自9月辞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职务后的首次公开露面。
根据“宏胜—成长天地”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消息,这次会议系统梳理了2025年集团在生产经营、技术创新、安全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分析当前发展形势,统筹谋划下一阶段重点任务。
身份明确:专注宏胜,离开娃哈哈与她在宏胜集团公开亮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名接近娃哈哈的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她还是宏胜总裁,没有继续任职于娃哈哈”。
重新回到宏胜集团总部上班的宗馥莉,并未恢复娃哈哈董事长的职务,而娃哈哈方面对此未予回应。
有娃哈哈内部人士告知,当前娃哈哈集团行政管理员工基本和宏胜集团的员工在位于杭州萧山的宏胜集团总部办公,两家公司基本是一套班子。
这种办公安排的背后,是宗馥莉在娃哈哈集团内部角色的根本变化。
人事巨震:员工数量大幅减少从公开披露的数据来看,娃哈哈的员工人数在过去几年里正快速减少。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披露的数据显示,从2022—2024年娃哈哈集团公开公布的社保人数来看,2022年为403人,2023年降至385人,2024年则减少至217人。
两年时间里,娃哈哈集团社保人数减少了186人,几乎减半。
一位9月离职的娃哈哈员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宗馥莉)接管之后,裁撤合并了许多部门,有些有一定的合理性,有些就有争议,例如将市场部降级作为一个科室并入销售公司。”
他补充道:“在那些不太合理的裁撤合并中,会影响到很多人的岗位和职级调整,引起不少中层干部及业务骨干离职。”
品牌风波:从“娃小宗”到回归“娃哈哈”宗馥莉辞职后的娃哈哈,经历了一场为期41天的品牌风波。
9月12日,宗馥莉向娃哈哈集团辞去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及董事长职务。就在同一天,宏胜系企业发布内部通知,决定从2026年起启用新品牌“娃小宗”。
通知中的一段话道出了两方的矛盾实质:“在现行股权架构下,‘娃哈哈’商标的使用,须获得娃哈哈集团全体股东的一致同意,否则任何一方均无权使用。”
然而,品牌切换计划宣布仅41天后,情况发生了180度转变。
10月23日,宏胜系通知经销商2026年继续使用“娃哈哈”品牌,暂缓“娃小宗”品牌切换。这一决定被业内视为为稳定市场采取的临时措施。
业绩压力:销售额下滑与市场挑战宗馥莉面临的不仅是内部管理问题,还有实实在在的业绩压力。
据经济观察报消息,知情人称,根据娃哈哈内部销售系统的统计,今年1—9月,娃哈哈实际销售额为27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89亿元下降约3.46%。
数据也证实了市场的动荡:尼尔森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华东市场,AD钙奶销售额同比暴跌37%,娃哈哈纯净水市场份额从18%掉到12%。从4月开始,娃哈哈所有产品,包括AD钙奶、营养快线这些大单品在内,业绩持续下滑。
与此同时,整个软饮料行业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夫山泉的无糖茶强势崛起,元气森林用气泡水和电解质水冲击百亿营收。
这些新品牌代表着新的消费趋势和增长点,而娃哈哈似乎置身于时代潮流之外,依然依赖纯净水、AD钙奶、营养快线这“老三样”。
前景展望:11月经销商大会的关键考验对于娃哈哈的未来,即将在11月下旬召开的经销商大会显得尤为关键。
据娃哈哈内部人士讲述,在宗庆后时期,娃哈哈集团非常重视经销商大会,也会在这期间举行新品推介,集团研发的一批新品会集中亮相。
“作为快消企业,往年娃哈哈都会做大量的产品迭代,也要推出一批新品上市。即便新品上市不成功,但也需要经过市场化验证。”
有接近娃哈哈研发体系的人士透露:“以前每年在经销商大会同期举办的订货会上,基本会推出十几款新品,但去年宗馥莉接任后,新品数量就比较少了,今年经销商大会推出的新品数量可能更少。”
品牌风波之下,不仅影响经销商体系,也扰动着供应链。
一位接近娃哈哈供应部门的相关人士表示:“之前说不能做娃哈哈(产品)了,有些新项目的设备采购暂缓。因为公司预期娃小宗的销量肯定大幅低于原来娃哈哈的销量,原定的产能扩张工作便缓下来了。”
如今,宗馥莉的露面,标志着她在辞去娃哈哈董事长后,已全面转向宏胜集团的经营管理。
纵观全局,宗馥莉的选择绝非偶然。商标使用权的争议、业绩下滑的压力、家族内部的纷争,使得娃哈哈的未来充满变数。
或许,11月的经销商大会,将成为考验娃哈哈市场信心的下一道关口。
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可联系删除